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适用与完善路径
本文选题: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 + 转移财产 ; 参考:《江西社会科学》2015年06期
【摘要】:司法实践中,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判处明显偏少,且各地司法机关对该罪的适用差距巨大。之所以出现此种状况,一是学界对该罪存在的必要性本身存在争议,二是司法机关对"有无支付能力"、"责令支付应否作为前置程序"等犯罪构成的理解产生分歧,三是对欠薪者的财产状况查处较为困难。为此,应在保持刑法谦抑性的基础上肯定该罪名存在的合理性,并以涉案人主观恶性之大小来判断其应否入罪;此外,应通过发布指导性案例、构建统一信息平台等措施消除司法认定的困难。
[Abstract]:In judicial practice, the crime of refusing to pay labor remuneration is obviously less, and there is a huge gap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rime. The reason for such a situation is that there are disputes among scholars on the necessity of the existence of the crime, and on the other hand, the judicial organs have different understandings on whether or not they have the ability to pay and whether the ordered payment should be regarded as a preemptive procedure. Third, it is more difficult to investigate and deal with the property status of those who owe wages. Therefore, on the basis of maintaining the modesty of the criminal law, we should affirm the rationality of the existence of the crime, and judge whether the crime should be criminalized by the extent of the subjective malignancy of the person concerned; in addition, we should issue a instructive case. Construction of unified information platform and other measures to eliminate the difficulties of judicial identification.
【作者单位】: 西华师范大学法学院;
【基金】: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恶意欠薪罪若干问题研究”(12SA130)
【分类号】:D92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饶弦;;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立法与司法缺陷[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2 梅锦;;论未成年人监护权刑法保障之完善[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3 赵秉志;张伟珂;;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立法研究[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4 张宏杰;陈俊涛;;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案的认定难点及研判[J];中国检察官;2014年02期
5 黄欣晖;祁若冰;;有无支付能力不影响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构成[J];人民司法;2014年10期
6 张建;;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之我见[J];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2011年04期
7 刘艳红;;当下中国刑事立法应当如何谦抑?——以恶意欠薪行为入罪为例之批判性分析[J];环球法律评论;2012年02期
8 陈忠林;梅锦;;论人格在定罪中的运用[J];现代法学;2012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发民;;论刑罚的社会功能——刑罚功能的社会学分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1期
2 李颖红;保安处分与劳动教养制度的比较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3 雍自元;;犯罪被害人过错立法与司法规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4 方娇;陈晓曦;;上诉不加刑中的变相加刑问题分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5 时斌;;论监狱行刑理念的变革[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6 杨历敬;;环境犯罪问题初探[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7 陈智元;;缓刑制度有关问题探讨[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8 赵秉志;杜邈;;中国惩治恐怖主义犯罪的刑事司法对策[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9 陈晖;最高人民法院收回死刑核准权的法理学分析[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10 茹士春;;俄罗斯刑法中的“合理冒险行为”规定及其启示[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宪权;吴允锋;;和谐社会语境下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司法贯彻[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2 康均心;李娜;;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罚执行制度研究——兼论社区矫正制度[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3 冯卫国;王振海;;我国未成年犯罪人刑罚制度的完善——以相称原则为视角[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4 刘涛;杨会新;;从社会外矫治到社会内矫治——劳动教养的完善与和谐社会建设[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5 冯卫国;王振海;;我国未成年犯罪人刑罚制度的完善——以相称原则为视角[A];犯罪学论丛(第四卷)[C];2006年
6 卢建平;;中国精神疾病患者强制医疗问题研究[A];犯罪学论丛(第六卷)[C];2008年
7 辜友亮;龚小辉;;限制死刑适用及废除死刑研究[A];海峡两岸法学论坛——江西省犯罪学研究会年会(2010年)论文集[C];2010年
8 颜三忠;谢祝红;;论死刑司法限制的理念与方法[A];海峡两岸法学论坛——江西省犯罪学研究会年会(2010年)论文集[C];2010年
9 宋建华;;论罚金刑的量刑失衡与对策——以量刑规范化为视角[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下册)[C];2012年
10 蒋怡琴;;刑法禁止令的现实困境与解决——以构建审前社会调查制度为进路[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下册)[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白云飞;规范化量刑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王青;核恐怖主义犯罪防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郭磊;量刑情节适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周金刚;量刑情节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6 薛静丽;刑罚权的动态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房丽;数罪并罚限制加重原则之解构[D];吉林大学;2012年
8 杨维林;经济犯罪的法律规制[D];吉林大学;2012年
9 于国旦;少年司法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10 黄华生;论刑罚轻缓化[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巍;我国刑事被害人保护救助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杨小强;对我国资格刑的分析与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周璐璐;财产类犯罪数额的认定[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侯嫣;女性暴力犯罪比率趋升的原因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5 李子为;“盗窃金融机构,,数额特别巨大”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余胜;认罪从宽制度刍议[D];湘潭大学;2009年
7 刘军;军人一般缓刑适用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8 刘莉萍;堕落与救赎[D];湘潭大学;2010年
9 丁莉;试论未成年人犯罪及其处罚[D];苏州大学;2010年
10 孙业飞;失火罪的认定与刑罚适用[D];苏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J·H·冯·基尔希曼,赵阳;作为科学的法学的无价值性——在柏林法学会的演讲[J];比较法研究;2004年01期
2 谢增毅;;劳动关系的内涵及雇员和雇主身份之认定[J];比较法研究;2009年06期
3 周贤日;;我国港台地区欠薪保障基金制度比较研究[J];比较法研究;2010年06期
4 翟中东;关于将人格导入定罪活动的研究[J];当代法学;2004年05期
5 魏昌东,杨太兰;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客观方面基本内容的确定郁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案[J];法律适用;2005年03期
6 吕琳;论“劳动者”主体界定之标准[J];法商研究;2005年03期
7 刘艳红;;“风险刑法”理论不能动摇刑法谦抑主义[J];法商研究;2011年04期
8 黎建飞;拖欠民工工资中的法律问题[J];法学杂志;2004年02期
9 刘艳红;;我国应该停止犯罪化的刑事立法[J];法学;2011年11期
10 王恩海;无被害人犯罪与未成年人保护[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4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俊宏;;提高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比重的几点思考[J];探索;2009年05期
2 梁永郭;李玮婧;;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劳动报酬偏低原因分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11期
3 张车伟;程杰;;正确认识我国劳动报酬份额问题[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3年04期
4 肖潇;;对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的解读[J];前线;2013年05期
5 陈云卿;妇女在劳动报酬和雇用方面的不平等[J];管理科学文摘;1996年09期
6 ;劳动报酬低于低保标准视同失业[J];工会博览;2003年16期
7 杨娟;徐娟;甘玲玲;;落实罪犯的劳动报酬之我见[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8 信卫平;;关于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的思考[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9 丁梓楠;;论产业结构升级对劳动报酬比重的影响[J];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10 李涛;;健全三方协调机制:提高劳动报酬比重的有效途径[J];学习月刊;2010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焕波;;努力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A];中国经济分析与展望(2010-2011)[C];2011年
2 黄育云;贾云鹏;;关于受教育程度与劳动报酬关系的几点认识[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3 孙久文;;劳动报酬上涨背景下的地区间产业转移研究(英文)[A];北京论坛(2010)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责任与行动:“构建和谐的世界城市”政府管理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10年
4 刘敏;;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教师劳动报酬研究综述[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陈艳;;我国农民劳动报酬收入增长的因素贡献分析[A];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6 崔朝栋;;创新和发展马克思分配理论——由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使用的“劳动报酬”概念引起的思考[A];中国《资本论》年刊(第十一卷)[C];2014年
7 侯娜;;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分析[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8年第25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金林;;劳动报酬变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研究[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4卷)[C];2013年
9 张焕波;;有效提高工资收入,促进经济内外平衡[A];中国与世界年中经济分析与展望(2010)[C];2010年
10 杨雪梅;;“同工同酬”浅析[A];2004乌蒙论坛论文集(一)[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倪玮;我市重点企业劳动报酬大幅提高[N];鄂尔多斯日报;2007年
2 湖北记者 李启华邋记者 杨诚 通讯员 周t熇
本文编号:19154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1915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