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违法性认识错误的罪责效果
本文选题:社会危害性认识 + 违法性认识错误 ; 参考:《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5期
【摘要】:行为人对其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认识与违法性认识虽具有交叉牵连关系,但两者并不是同一层面的概念,其内容、评价的标准、评价的方法并不相同。评价违法性认识错误的罪责效果应该在考虑行为人对其行为社会危害性认识的前提下进行,传统的归责理论具有一定的片面性。根据行为人对其行为是否具有社会危害性认识以及行为人对其行为是否具有违法性认识的可能性两个标准,违法性认识错误可在两个层面上进行分类:缺乏社会危害性认识的错误与具有社会危害性认识的错误;可避免的错误与不可避免的错误。以第一层面的错误类型为基点,将第二层面的错误类型与第一层面的错误类型交叉对应,进而综合评判具体的违法性认识错误之罪责效果。
[Abstract]:Although there is a cross-implica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gnition of social harmfulness and illegality of the behavior of the perpetrator, they are not the same concept in the same level, and their contents, evaluation standards and methods of evaluation are not the same.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effect of illegality, the traditional imputation theory has a certain one-sidedness, which should be based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social harmfulness of the behavior of the perpetrator. According to the two criteria of the perpetrator's understanding of the social harmfulness of his behavior and the possibility of the perpetrator's understanding of its illegality, The errors of illegal cognition can be classified on two levels: those lacking in social harmfulness and those with social harmfulness, and those that are avoidable and unavoidable. Based on the error types of the first level, the error types of the second level are cross-corresponded to the error types of the first level, and the effects of the specific illegality cognition errors are evaluated synthetically.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犯罪控制与刑事政策研究所;
【分类号】:D92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光权;违法性认识不是故意的要素[J];中国法学;2006年01期
2 于佳佳;;违法性之“法”的多元解释[J];河北法学;2008年10期
3 Г.А.叶萨科夫;丛凤玲;;刑事可罚行为结构中的违法性[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4 尹琳;林勇康;;违法性认识若干问题的探讨[J];法治研究;2009年09期
5 吴昕瑾;;违法性认识的概念[J];经营管理者;2010年08期
6 李永升;徐兴华;;违法性认识之“法”的内涵解读[J];西部法学评论;2012年01期
7 林亚刚;论过失中的违法性意识[J];中国法学;2000年02期
8 郭立新,李金明;大陆法系国家违法性理论初探[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9 谢望原,柳忠卫;犯罪成立视野中的违法性认识[J];法学评论;2003年03期
10 周晶敏;违法性意识:故意犯罪之要件[J];法学;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黄书建;熊金平;;外国刑法中的排除违法性事由比较分析[A];重庆工程图学学会第十四届图学研讨会交流暨第二届CAD应用、CAI软件演示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王文昌;国外刑法理论对违法性的认识[N];江苏经济报;2013年
2 胡沁心;犯罪故意与违法性认识关系浅议[N];江苏法制报;2010年
3 王明远;忍受限度论在日本环境案件中的运用[N];中国环境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涛;违法性认识的中国语境展开[D];吉林大学;2010年
2 赵慧;刑法上的依赖原则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黎芳;违法性认识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2 李在谦;违法性认识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3 张金孝;违法性认识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张清丰;违法性认识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5 谭丽;违法性认识错误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6 段锟;教唆犯认识错误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7 陈雨禾;违法性认识的相关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5年
8 郭庆;实质违法性理论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5年
9 张夏艺;刑法中的违法性认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10 王悄悄;刑法评价的相对独立性[D];华东政法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9750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1975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