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刑法论文 >

犯罪故意“明知”问题探析

发布时间:2018-07-08 18:19

  本文选题:犯罪故意 + 明知 ; 参考:《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5期


【摘要】:认识因素是犯罪故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我国刑法将其表述为"明知"。我国刑法理论对"明知"问题存在着认识分歧,从而影响了司法实践中对犯罪故意的正确认定和把握。通过研究分析可以发现,在"明知"的含义问题上,"明知"是行为人本身对相关事实的一种认识,包含了"确实知道"和"可能知道",而不包含"应当知道"。另外,"明知"和"已经预见"在认识程度和认识内容上均存在着不同。在"明知"的内容问题上,"明知"包括对构成要件事实的认识和危害性的认识。在刑法总则"明知"和刑法分则"明知"的关系问题上,两个"明知"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的统一术语。
[Abstract]:Cognitive factor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criminal intent, which is expressed as "knowing" in our criminal law. The theory of criminal law in our country has different views on the problem of "knowing knowingly", which affects the correct identification and grasp of criminal intent in judicial practice. Through research and analysis, it can be found that, in the meaning of "knowing", "knowing" is a kind of cognition of the relevant facts by the perpetrator itself, which includes "actual knowledge" and "may know", but not "ought to know". In addition,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the degree and content of cognition between "knowing" and "already foreseen". On the content of "knowing", "knowing" includes the cognition and harmfulness of the facts of constitutive elements. In the relation between "knowing" and "knowing" in the general rule of criminal law, the two "knowing" are not opposed, but are interdependent terms.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冯军;刑法的规范化诠释[J];法商研究;2005年06期

2 皮勇;黄琰;;论刑法中的“应当知道”——兼论刑法边界的扩张[J];法学评论;2012年01期

3 张明楷;如何理解和认定窝赃、销赃罪中的“明知”[J];法学评论;1997年02期

4 陈兴良;“应当知道”的刑法界说[J];法学;2005年07期

5 温文治,陈洪兵;刑法分则条文中“明知”的证明责任及其立法评析[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6 陈兴良;;刑法分则规定之明知:以表现犯为解释进路[J];法学家;2013年03期

7 劳东燕;;认真对待刑事推定[J];法学研究;2007年02期

8 于志刚;;犯罪故意中的认识理论新探[J];法学研究;2008年04期

9 王新;;我国刑法中“明知”的含义和认定——基于刑事立法和司法解释的分析[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翟中东;;法学层面上的刑罚裁量根据[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2 韩轶;;论刑罚目的与量刑原则[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3 周铭川;;片面共犯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4 李娜;;论非法出售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5 李颖红;保安处分与劳动教养制度的比较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6 邢颖;;诱惑侦查合法性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7 尤金亮;;论从犯原因力的判断[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8 付晓雅;;《刑法修正案(七)》的得与失[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9 李佑标;;在灭火救援中确立安全撤离权的法学思考[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10 吴亚娥;;对假想防卫的再认识——兼评“假想防卫过当”[J];安康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吕礼华;;死刑问题探讨[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郭云忠;;检察权谦抑性的法理基础[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卞建华;王睦冲;;论污染环境犯罪中的严格责任[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刘松;;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犯罪对象研究[A];第十六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1年

5 程细平;;公平优先,兼顾效率:和谐社会教育政策的价值追求[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任国华;;土地执法管理中村民自治组织单位犯罪主体探讨[A];科学合理用地 人地和谐相处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黄华生;罗鹏飞;原静;;刑事政策概念辨析[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C];2002年

8 张文;杜宇;;自然犯、法定犯分类的理论反思——以正当性为基点的展开[A];犯罪学论丛(第一卷)[C];2003年

9 刘守芬;王琪;;从犯罪学角度观察计算机网络犯罪的主要形态[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王仲兴;李波;;我国犯罪学研究方法与方法研究[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少林;被害人行为刑法意义之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李晓欧;不纯正不作为犯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王青;核恐怖主义犯罪防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姜文秀;美国“囚犯战争”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郭磊;量刑情节适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金荣洲;7-9世纪中外司法制度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邓多文;论刑法的合理性解释[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8 张红昌;论财产罪中的占有[D];武汉大学;2011年

9 孙宝民;死刑检察监督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10 蔡军;想象竞合犯理论的批判与重构[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席晓鸣;论刑民交错现象[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彭慧玲;论交通肇事罪的认定[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谢丽莉;论严格责任在我国刑法中的适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曾德伟;浅析中国古代容隐制度及其现代价值[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唐闰杰;实用刑事推定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钱元昌;浅析一人公司的刑事主体地位[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马朗;犯罪的二次性违法属性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黄巧琳;律师伪证罪若干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刘基华;论罪刑法定原则在当代中国的实现[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熊青;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若干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G·雅各布斯,王世洲;刑法保护什么:法益还是规范适用?[J];比较法研究;2004年01期

2 齐文远;苏彩霞;;刑法中的类型思维之提倡[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3 钊作俊;洗钱犯罪研究[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7年05期

4 赵钢,刘海峰;试论证据法上的推定[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5 杨柳青;;对“无罪推定原则”的辨析[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6 皮勇;黄琰;;论刑法中的“应当知道”——兼论刑法边界的扩张[J];法学评论;2012年01期

7 张明楷;如何理解和认定窝赃、销赃罪中的“明知”[J];法学评论;1997年02期

8 苏力;司法解释、公共政策和最高法院——从最高法院有关“奸淫幼女”的司法解释切入[J];法学;2003年08期

9 陈兴良;“应当知道”的刑法界说[J];法学;2005年07期

10 梁玉霞;无罪推定原则的价值选择与理念调适[J];河北法学;2005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桂亚胜;故意犯罪的主观构造及其展开[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卢进伟;犯罪故意认识因素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苏淮;犯罪故意的认识因素[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2 朱俊强;;论犯罪故意结构中的模块冲突与整合[J];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3 李顺阁;对犯罪故意的思考[J];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4 郭会玲;有关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犯罪故意问题的解答[J];森林公安;2004年05期

5 闫卫华;;现行刑法犯罪故意文本的批判——以台湾刑法犯罪故意的规定为背景[J];理论界;2007年05期

6 贾世新;胡学勤;兰树荣;;徇私舞弊类渎职犯罪的犯罪故意分析[J];中国检察官;2008年12期

7 蔡淮涛;;犯罪故意与刑事法推定的结合考量[J];人民论坛;2011年05期

8 肖辉;许林峰;王德亮;;浅析犯罪故意中是否应含违法性认识[J];法制与社会;2011年36期

9 朱俊强;;论犯罪故意程度的划分及其法律价值[J];河北法学;2012年06期

10 龚波;朱俊强;;论犯罪故意程度及其认定标准[J];求索;2012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赵秉志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法学博士 肖中华;如何理解犯罪故意的“明知”(上)[N];人民法院报;2003年

2 王恩飞;小议共同犯罪的主观条件[N];江苏经济报;2008年

3 赵秉志;应合理界定犯罪故意的认识内容[N];检察日报;2004年

4 陈东升邋王纯 珍珍;控方引用“概括性的犯罪故意”概念[N];法制日报;2007年

5 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法院 王庆 余江;被告人犯罪故意与犯罪过失之区分[N];人民法院报;2012年

6 山东省高密市人民检察院 柴军邋刘刚;用科学的度量方法推定贪污罪犯罪故意[N];检察日报;2008年

7 李晓韫 刘洋;暴力讨“债”的行为定性[N];江苏法制报;2010年

8 孙厚鹏 许峥嵘 郭焕民;实行犯隐瞒犯意 帮助犯如何处理[N];检察日报;2004年

9 狄蕾;吕某的行为是否构成抢劫罪[N];江苏经济报;2006年

10 张铃;试析如何解决共犯的错误问题[N];人民法院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桂亚胜;故意犯罪的主观构造及其展开[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小平;犯罪故意概念及认识要素辨析[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2 李晨曦;犯罪故意明知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闫锋;犯罪故意若干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4 肖立威;犯罪故意之重构[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5 肖良东;犯罪故意的几个问题探讨[D];贵州大学;2007年

6 赖燕娜;论犯罪故意的认识因素[D];广西大学;2013年

7 郭方利;论犯罪故意的认识因素[D];烟台大学;2009年

8 陈丽君;犯罪故意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9 马勇;论犯罪故意的认识因素[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10 卢进伟;犯罪故意认识因素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1082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21082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cc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