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存废的民意维度——以组织卖淫罪可罚性观念的测量为中心
[Abstract]:Probabilistic sample data show that the public opinion support for the application of the death penalty for organized prostitution is extremely low, which is in contrast to the public opinion situation in public space. The process of sawing around the death penalty in this crime has important enlightenment to further promote the reform of death penalty. The "sudden death" mode of abolition of the death penalty promoted by political leaders is not feasible in China, while the idea of relying on elite words to guide the masses to support the abolition of the death penalty is facing the embarrassment of "absence of elite concept". It is the only way to reform the death penalty in our country, based on the degree of public support for the individual crime and death penalty, and gradually abolish the death penalty for the individual crime which is out of balance between the crime and the punishment. In this process, it is necessary to prevent the improper influence of misalignment of public opinion on legislation and judicature caused by the phenomenon of "spiral of silence". Taking official demographic information as a reference to obtain probability samples and using anonymous computer survey and storytelling method to measure the relatively sensitive concept of extrapolation is a feasible and effective method for public opinion survey.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
【分类号】:D92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张文,杜宇;自然犯、法定犯分类的理论反思——以正当性为基点的展开[J];法学评论;2002年06期
2 蒋兰香;;死刑罪名设置的民众视角[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7期
3 黄太云;;《刑法修正案(八)》解读(一)[J];人民检察;2011年06期
4 潘绥铭;黄盈盈;;反思“观念调查”[J];学术界;2009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慧英;行政犯罪研究[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2 杨志斌;;英美量刑模式的借鉴与我国量刑制度的完善[J];法律适用;2006年11期
3 王唯宁;;风险社会的刑法控制——基于法定犯的思考[J];法律适用;2011年05期
4 王瑞君;;案例指导量刑与量刑规范化[J];法学杂志;2009年08期
5 段启俊;刘源吉;;《刑法修正案(八)》新增坦白制度的理解与适用[J];法学杂志;2012年07期
6 陈曦尧;;《刑法修正案(八)》关于老年人犯罪的宽宥制度[J];法制与社会;2012年04期
7 史振郭;;我国缓刑制度的新发展与价值分析[J];发展研究;2012年04期
8 韦杰钟;;死刑存废之争与自然犯及法定犯[J];公民与法(法学版);2012年02期
9 倪业群;陈祖权;;罪刑均衡的司法实现[J];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10 张昱泉;;“坦白从宽”之法理要义——以《刑法修正案(八)》为背景[J];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多文;论刑法的合理性解释[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2 赵军;卖淫刑事政策实证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3 李艳玲;量刑方法论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4 叶慧娟;《见危不助犯罪化的刑法边缘性研究》[D];北京大学;2006年
5 郭晶;刑事领域中行政犯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6 仇晓敏;量刑公正之程序进路[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7 李涛;违法性认识的中国语境展开[D];吉林大学;2010年
8 胡业勋;立法上的金融违法行为入罪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9 谭兆强;法定犯理论与实践[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10 张小霞;行政犯理论的犯罪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朗;犯罪的二次性违法属性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李瑛;相对独立量刑程序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3 许坤霖;醉酒驾驶的刑法维度[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4 吕慧子;论“量刑规范化”[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5 崔子宁;量刑指南中国模式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陈俊彬;税务检查权和涉税案件刑事侦查权的衔接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7 冯毅;环境犯罪基本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8 李琴;刑事裁判文书量刑说理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9 贺葸葸;关于重构我国量刑程序的思考[D];山东大学;2011年
10 李海灵;量刑规范化实体路径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陈兴良,莫开勤;论量刑情节[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2 曾芳文;“减轻处罚”适用新探[J];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3 姜冬;试论减轻处罚的幅度[J];律师世界;2003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帅;;论陷害教唆之可罚性[J];法治与社会;2010年09期
2 任鹏程;;刍议教唆自杀行为之可罚性[J];才智;2011年14期
3 田芳春;;浅议预备犯刑事可罚性[J];今日中国论坛;2013年08期
4 余辉胜;陷害教唆与侦查圈套的可罚性探讨[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5 郑丽艳;论未遂的教唆的可罚性[J];法律适用;2004年02期
6 叶峰;;略论未遂犯的可罚性范围[J];法制与社会;2008年35期
7 陈洪兵;;同意伤害的可罚性检讨——以共犯的处罚根据为视角[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8 赵博;;论原因自由行为的可罚性根据[J];菏泽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9 杜琪;;论环境领域公务员可罚性[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10 陈河源;;试论未遂可罚性基础上的不能未遂[J];刑事法评论;2013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武良军;教唆未遂的可罚性问题研究[D];海南大学;2012年
2 周俊生;数额犯未遂问题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3 刘颖;教唆自杀行为的可罚性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3年
4 周志东;不能未遂犯问题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5 吕伟;陷害教唆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1341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2134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