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刑法论文 >

逻辑与表达:定罪动态化与罪刑法定的融合

发布时间:2018-08-02 18:37
【摘要】:定罪在整个司法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定罪不能一成不变,而必须适应日新月异的新情况以解决新问题。犯罪本身的含义是动态的,作为定罪根基的国民欲求是动态的,指导司法定罪的刑事政策是动态的,以及出入罪的刑法解释都是动态化的,这一切决定了定罪过程动态化的可能性。片面的定罪动态化具有侵犯性,片面的罪刑法定也具有机械性,定罪动态化与罪刑法定融合不但相得益彰,而且符合刑法发展趋势,因此定罪动态化与罪刑法定融合具有必要性。而定罪动态化与罪刑法定的融合路径则是在立法上保持刑事法律的开放性,在理念上坚持以法益为定罪的立足点,在方法上坚持实质解释的决定性地位。
[Abstract]:Convic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whole judicial activity, but conviction can not be fixed, but must adapt to the new situation with each passing day to solve new problems. The meaning of crime itself is dynamic, the national desire as the foundation of conviction is dynamic, the criminal policy guiding judicial conviction is dynamic, and the criminal law interpretation of the crime of entry and exit is dynamic. All this determines the possibility that the conviction process will be dynamic. The one-sided dynamic conviction is aggressive, the one-sided legality is mechanical, and the combination of the dynamic conviction and the legally prescribed crime is not only mutually beneficial, but also in line with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criminal law.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combine the dynamic conviction with the legally prescribed punishment for a crime. On the other hand, the fusion path between the dynamic conviction and legally prescribed crime is to maintain the openness of criminal law in legislation, to adhere to the stand of conviction on the basis of legal interests in concept, and to insist on the decisive position of substantive interpretation in method.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刘艳红;刑法类型化概念与法治国原则之哲理——兼论开放的构成要件之存在根据[J];比较法研究;2003年03期

2 陈兴良;非家庭成员间遗弃行为之定性研究——王益民等遗弃案之分析[J];法学评论;2005年04期

3 储槐植,汪永乐;再论我国刑法中犯罪概念的定量因素[J];法学研究;200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云波;;未遂犯的处罚根据——兼谈犯罪的本质[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2 周铭川;;片面共犯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3 陆诗忠;;对我国“犯罪既遂标准说”的反思——“犯罪对象侵害说”之倡导[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4 刘大元;挪用公款罪共犯研究[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5 郭超;;关于结果犯未遂形态的几个问题思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6 唐世月,贺志军;中、德污染环境犯罪的若干问题比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7 李凌;;结合犯替代包容犯与转化犯的立法可能性探讨[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8 王洪龙;;试论刑法中正当业务行为的类型[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9 付强;;论犯罪特征之间的关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尹卫华;王贤文;;论危险犯的积极中止[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党惠娟;;试论环境犯罪客体的界定及刑法规范的相关完善[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郭俊峰;;以社会危害结果判定危险物品肇事罪与非法制造爆炸物罪的定性[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2辑)[C];2009年

3 李欣;;网络犯罪问题研究[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3辑)[C];2010年

4 冯霜;;浅议刑罚轻缓化的必然性[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莫洪宪;彭文华;;犯罪特性与我国刑事法律制度的完善——以性犯罪为例谈犯罪学研究与我国刑事法律制度的建设[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6 李萍;;论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的运用——以“抢劫致人死亡”的认定为视角[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7 莫洪宪;彭文华;;犯罪特性与我国刑事法律制度的完善——以性犯罪为例谈犯罪学研究与我国刑事法律制度的建设[A];犯罪学论丛(第六卷)[C];2008年

8 王卓;;浅谈企业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防范[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9 张俊霞;;论网络信息著作权的刑法保护[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10 肖祥云;;渎职犯罪因果关系研究[A];当代法学论坛(2006年第4辑)[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陈玲;背信犯罪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吴波;共同犯罪停止形态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许青松;间接正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刘源;论我国犯罪构成结构之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周旋;“公私财物”之内涵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李晓欧;不纯正不作为犯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白云飞;规范化量刑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刘忠;《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视域下私营部门利益冲突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10 张彩红;竞技体育犯罪法律治理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慧玲;论交通肇事罪的认定[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余家恺;组织犯的诠释基础与刑事责任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曹俊华;犯罪数额累计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仇晓静;数罪并罚类型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孙凌凤;酌定量刑情节新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冯云;刑法中的伪造行为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谭轶城;论刑法评价中的禁止重复评价原则[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单莹;玩忽职守型渎职犯罪若干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刘笛;论道德义务不能成为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汪菁菁;破坏监管秩序罪若干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储槐植;严而不厉:为刑法修订设计政策思想[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6期

2 范忠信;刑法典应力求垂范久远——论修订后的《刑法》的局限与缺陷[J];法学;1997年10期

3 张明楷;“客观的超过要素”概念之提倡[J];法学研究;1999年03期

4 储槐植;;我国刑法中犯罪概念的定量因素[J];法学研究;1988年02期

5 张文;孟昭武;;罪刑法定原则与中国刑法[J];中外法学;1992年05期

6 马克昌;罪刑法定主义比较研究[J];中外法学;1997年02期

7 李文燕,邓子滨;论我国刑法中的严格责任[J];中国法学;1999年05期



本文编号:21603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21603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b7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