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刑法论文 >

避险行为对被避险人的法律效果——以紧急避险的正当化根据为中心

发布时间:2018-08-11 18:18
【摘要】:《刑法》第21条上的避险行为,分为正当的紧急避险(第1款)、免除刑罚的避险行为(第2款)和减轻处罚的避险行为(第2款)。如果被告人不得已的避险行为旨在保护明显更优越的公共利益、人身权利或更大的财产利益,那么,其避险行为处于必要限度内,可期待被避险人忍耐相应的避险行为。必要限度内的避险行为是正当行为。紧急避险的正当化根据,不应局限于功利主义的法益权衡说,而应引入公平视角,进而采取限制的社会连带说。限制的社会连带是被避险人对避险行为负有忍耐义务,进而不再实施防卫或转嫁危险的学理根据。如果避险行为所保全的利益并不明显优于被损害的利益,或者会产生与《刑法》第20条第3款所列暴力犯罪相等同的效果,则难以期待被避险人忍耐相应的避险行为,此时可采取反抗措施。
[Abstract]:The article 21 of the Criminal Code includes the acts of avoiding risks which are justified and urgent (paragraph 1), those that are exempted from punishment (paragraph 2) and those which are mitigated (paragraph 2). If the defendant has to avoid risks in order to protect the obvious superior public interests, personal rights or greater property interests, then, the safe haven behavior is within the necessary limits, can be expected to be hedged to tolerate the corresponding risk-averse behavior. The act of avoiding risks within the limits of necessity is justified. The justification of emergency risk avoidance should not be limited to the utilitarian balance of legal interests, but should introduce the perspective of equity and then adopt the restricted social theory of joint and several. The limited social joint and error is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hedged person to bear the duty to avoid the risk, and then not to carry out defense or to pass on the danger. If the benefit protected by a safe haven is not significantly superior to that of the injured interest, or if it will have the same effect as the violent crime set out in article 20, paragraph 3, of the Criminal Code, it is difficult to expect the person to tolerate the corresponding safe haven, Resistance can be taken at this time.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项目“刑法中抽象危险的法理研究”(SEA201500008)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晁大信;要树立紧急避险意识[J];工会博览;2001年23期

2 杨继红;紧急避险措施不当 李某应负事故责任[J];道路交通管理;2002年10期

3 陈少勇;李某的行为 属于紧急避险[J];道路交通管理;2002年10期

4 李保国;危险路段设置紧急避险预道的相关问题[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6期

5 李明诚;;紧急避险致人伤 谁酿险情谁赔偿[J];中国农机监理;2003年07期

6 陈少勇;紧急避险造成损害谁承担责任?[J];道路交通管理;2004年01期

7 任文阁;再议紧急避险[J];海峡科技与产业;2004年05期

8 丁书琴,陈规划;紧急避险在器官移植中的适用问题[J];中国卫生法制;2005年03期

9 ;紧急避险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吗[J];当代贵州;2005年21期

10 朱宇;;一起紧急避险案[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邓新刚;殷现民;宋建龙;;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设计的技术研究[A];煤矿综合自动化与机电技术[C];2012年

2 郭兆刚;;论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的必要性[A];第23届全国煤矿自动化与信息化学术会议暨第5届中国煤矿信息化与自动化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3年

3 陈洲;冯德清;赵向东;;徐庄煤矿紧急避险系统的技术探讨[A];煤矿机电一体化新技术创新与发展2012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李长录;秦亮;何明刚;毛辉;;矿用紧急避险用大容量备用电源的研究与应用[A];第24届全国煤矿自动化与信息化学术会议暨第6届中国煤矿信息化与自动化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4年

5 黄海鹏;;司家营铁矿南区紧急避险系统设计[A];第二十届“冀鲁川辽晋琼粤”七省矿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黄明健 丘勋锐;把学校建成公众紧急避险场所[N];人民公安报;2009年

2 蔡万源 福建总队;科学指导紧急避险[N];人民武警;2009年

3 蔡祥;紧急避险致人伤 谁酿险情谁赔偿[N];检察日报;2000年

4 陈刚;江苏省所有矿井3年内要建成三级紧急避险系统[N];中国社会报;2010年

5 聂欣 宋晓华;我省要求3年之内 所有矿井建成紧急避险系统[N];新华日报;2010年

6 刘建国;“一辞了之”不是“紧急避险”[N];人民法院报;2013年

7 海滨;紧急避险造成损失要赔偿吗?[N];广西政法报;2001年

8 何明轩 吴 洲;紧急避险酿成车祸 责任如何划分[N];河南日报;2004年

9 谭林;紫云采取紧急避险措施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N];贵州日报;2007年

10 小杰邋月华;能本文化:紧急避险违章不受罚[N];工人日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如惠;民事紧急避险制度探究[D];厦门大学;2008年

2 魏纯杰;紧急避险比较研究[D];贵州大学;2009年

3 马云彩;紧急避险比较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4 李辰君;我国刑法紧急避险限度要件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5 刘大鹏;高可靠性煤矿紧急避险监测系统的研究[D];齐鲁工业大学;2015年

6 樊鸽佳;论刑法中的被胁迫行为[D];河南大学;2015年

7 姜羽辉;紧急避险缺乏损害均衡要件时的新思路[D];华东政法大学;2016年

8 张帆;论刑法中的被胁迫行为[D];苏州大学;2016年

9 王新尧;论紧急避险中的生命权问题[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10 叶琪玮;被胁迫行为中紧急避险问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1778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21778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6d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