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刑法论文 >

公共场所犯罪研究

发布时间:2018-08-19 16:28
【摘要】:公共场所犯罪是我国刑法明确以“公共场所”作为犯罪成立要件或者量刑要件的一种犯罪类型,刑法学意义上的公共场所是指刑法或司法解释中出现的、影响定罪量刑,体现社会危害性与人身危险性的空间,包括影响定罪的公共场所与影响量刑的公共场所。公共场所犯罪的认定,要结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避免任意扩大公共场所范围的倾向。网络诽谤犯罪相关司法解释,扩大了公共场所的适用范围,适应了形势的发展,对于打击网络犯罪具有指导意义,但利用寻衅滋事罪来规制网络空间中的失范行为引发众多争议。为适应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建议刑法典增设法条,规定“本法所称公共场所是指向公众开放的、供不特定多人进行社会活动的空间,包括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可以满足不特定多数人需求的网络空间。司法机关在涉及对定罪、量刑有着重要影响的公共场所犯罪认定时,要充分考虑行为对公众产生的社会危害性以及人权保障等要素。”同时建议对于可能突破刑法条文的解释事项,尽量通过立法解释加以解决,司法解释不应面面俱到,应给予司法者适度的自由裁量权;司法人员应严格理解与把握法律的规定,正确处理司法经验与现实情况之间的关系,积极转换与更新自身的执法理念。
[Abstract]:Public place crime is a kind of crime type that our country criminal law explicitly takes "public place" as the crime establishment important document or sentencing important document. Public place in the criminal law sense refers to the space which appears in the criminal law or the judicial explanation, affects the conviction and sentencing, embodies the social harmfulness and the personal danger, including the public place which affects the conviction. The judicial interpretation of cyber libel crime enlarges the scope of application of public places, adapts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ituation, has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cracking down on cyber crime, but makes use of provocation. To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the principle of legality,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Criminal Code should add a clause to stipulate that "the public place referred to in this Law is the space open to the public for the social activities of non-specific people, including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echnology, which can meet the needs of non-specific majority." Judicial organs should fully consider the social harmfulness and the protection of human rights when deciding crimes in public places which have important influence on conviction and sentencing. Interpretation should not be all-inclusive, and the judiciary should be given moderate discretion; judicial personnel should strictly understand and grasp the provisions of the law, correctly hand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udicial experience and reality, and actively change and update their own concept of law enforcement.
【学位授予单位】:烟台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良顺;寻衅滋事罪废止论[J];法商研究;2005年04期

2 马彪;抢劫罪与寻衅滋事罪的“强拿硬要”区别[J];检察实践;2005年04期

3 邵宏生;;事出有因也能构成寻衅滋事罪[J];人民检察;2008年20期

4 李先华;舒惠安;孙媛媛;;涂某的行为构成抢劫罪和寻衅滋事罪吗[J];中国检察官;2010年08期

5 丛珊;;浅析寻衅滋事罪的认定[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年11期

6 潘庸鲁;;关于寻衅滋事罪中“随意殴打他人”的理解与适用[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7 范再峰;;寻衅滋事罪问题探讨——刑法第293条的犯罪构成分析[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年12期

8 郭永刚;付四全;;寻衅滋事罪中“强拿硬要行为”与抢劫行为的区别[J];中国检察官;2012年22期

9 李锦阳;刘瑜;;“随意殴打”型寻衅滋事罪的定罪标准浅探[J];法制与社会;2013年12期

10 吴家林;;谈我国刑法寻衅滋事罪的完善[J];法制博览(中旬刊);2014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朝阳区法院 曹作和;网络造谣为何涉寻衅滋事罪[N];北京日报;2013年

2 龚飞 史金国;如何区别寻衅滋事罪与抢劫罪[N];江苏法制报;2013年

3 何立荣;他的行为够成抢劫罪还是寻衅滋事罪[N];广西政法报;2001年

4 瞿忠;寻衅滋事罪中“随意殴打他人”如何认定[N];检察日报;2001年

5 于明祥;寻衅滋事罪中“强拿硬要”之认定[N];江苏法制报;2005年

6 宁辉;强迫交易罪与寻衅滋事罪的区别[N];江苏法制报;2006年

7 李志霞;寻衅滋事罪若干问题分析[N];江苏法制报;2007年

8 高农文 刘仁安;是寻衅滋事罪还是强迫交易罪[N];江苏经济报;2006年

9 尤小妹;朱某、赵某的行为构成抢劫罪而不构成寻衅滋事罪[N];江苏经济报;2006年

10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检察院 吴新华;何为寻衅滋事罪中“随意殴打他人”[N];检察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维;寻衅滋事罪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波;寻衅滋事罪的理论和实践探讨[D];吉林大学;2008年

2 胡宁宁;寻衅滋事罪探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3 池益贤;寻衅滋事罪定罪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9年

4 张英男;论寻衅滋事罪的认定[D];吉林大学;2010年

5 任加顺;寻衅滋事罪若干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6 王孝江;寻衅滋事罪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2年

7 汪际宏;论寻衅滋事罪[D];武汉大学;2004年

8 郑漫容;寻衅滋事罪相关问题探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9 王化斌;寻衅滋事罪问题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10 朱莺华;寻衅滋事罪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1921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21921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7b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