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刑法论文 >

网络犯罪立法与法学研究契合的方向

发布时间:2018-10-14 16:13
【摘要】:近一二十年来,网络、网络犯罪对于法律规范形成了全新的冲击,需要通过及时的理论研究,对法律体系进行更新。前提是首先把握网络犯罪演变的基本过程和当前态势,以网络犯罪的三种基本类型为立法指向的逻辑起点;其次要明确以规模化为基础的链条化的网络犯罪行为模式成为新常态,在规范发掘和创制技术上充分重视共犯行为的正犯化、预备行为的实行化;再次应看到网络违法犯罪高度技术化的必然结果是行为主体聚合化,将网络平台责任作为规范应对的重中之重;最后要落脚于承载公共安全、嵌入国家安全的网络安全问题,进行协调的法律保护。网络法律体系转型的关键路径是网络犯罪规范与法学研究高度契合,寻觅网络刑法乃至整个网络法学的新境域。
[Abstract]:In the past ten or twenty years, cybercrime has formed a new impact on legal norms, which needs to be updated through timely theoretical research. The premise is to grasp the basic process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network crime, and take the three basic types of the network crime as the logical starting point of the legislative direction. Secondly,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clear that the chain behavior model of network crime based on scale becomes the new normal, and fully pays attention to the accomplice behavior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eparatory act in the standard discovery and creation technology. Thirdly, we should see that the inevitable result of the highly technicalization of network illegal crime is the aggregation of the behavior subject and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network platform as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the normative response. Finally, we should settle on the network security problem of carrying the public security and embedding the national security. Coordinated legal protection. The key path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network legal system is that the norms of network crime and the study of law are highly compatible, and seek the new realm of network criminal law and even the whole network law.
【作者单位】: 中国政法大学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
【基金】:2014年度最高人民法院审判理论重大课题:网络犯罪问题研究
【分类号】:D92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于志刚;虚似犯罪的出现及其内涵和范畴(上)[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2 于志刚;;“双层社会”中传统刑法的适用空间——以“两高”《网络诽谤解释》的发布为背景[J];法学;2013年10期

3 郑毅;;我国网络盗窃犯罪的立法现状及建议[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4 于志刚;;网络“空间化”的时代演变与刑法对策[J];法学评论;2015年02期

5 于志刚;郭旨龙;;“双层社会”与“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认定标准[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4年03期

6 李源粒;;网络安全与平台服务商的刑事责任[J];法学论坛;2014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晓娟;谢明敦;朱珊;;网络游戏中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2 刘樱;网络信息安全与计算机犯罪问题探讨[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3 张勇;;侵犯虚拟财产的立法规制初探——以现行法律框架为视角[J];研究生法学;2007年04期

4 郑丽萍;跨国性网络犯罪行为及其立法[J];当代法学;2005年02期

5 于晓堂;;试论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属性及其所有权归属[J];当代经理人;2006年05期

6 黄宏生;;网络虚拟财产的性质与法律保护[J];东南学术;2009年06期

7 赵秉志;阴建峰;;侵犯虚拟财产的刑法规制研究[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8 邹涛;沈馨莉;;论“虚拟财产”的法律地位及对现行刑法的冲击[J];大学时代;2006年03期

9 王改琴;;由全国首例“虚拟财产”失窃案引起的对网络虚拟财产法律属性的探析[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13期

10 徐涤宇,刘辉;网络游戏中虚拟财产权利属性之分析——二元模式是否可靠[J];电子知识产权;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李光宇;王典;;论虚拟财产引发的法律问题[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C];2008年

2 房玉和;;信息安全与信息法学[A];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二十三卷)[C];2008年

3 陈荔;;上海车牌拍卖系统被攻击案的证据审查和启示[A];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二十五卷[C];2010年

4 杨闰;翁晓健;;也论网络游戏道具的法律属性[A];信息网络与高新技术法律前沿(2005)——电子法与电子商务时代的传统知识保护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刘少军;;虚拟货币性质与监管的法学研究[A];金融法学家(第三辑)[C];2011年

6 于冲;;信息时代网络犯罪的治理路线与防控思路[A];中国犯罪学学会年会论文集(2014年)[C];2014年

7 郭旨龙;;微博犯罪与刑法应对[A];中国犯罪学学会年会论文集(2014年)[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旋;“公私财物”之内涵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林旭霞;论虚拟财产权[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3 邓超;财产犯罪原理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4 杨贝;衡平论证理论的初步建构[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5 余俊生;网络虚拟财产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6 王光文;论我国视频网站版权侵权案件频发的原因与应对[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夏燕;网络空间的法理分析[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8 江波;虚拟财产司法保护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9 张巍;涉网络犯罪相关行为刑法规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4年

10 陈烨;刑法的特殊财产类型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洋;论网络虚拟财产的刑法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陈宇春;网络犯罪类型和刑法规制完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罗庆君;盗窃网络虚拟财产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4 张琼;网络犯罪刑事管辖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5 卢锋;试论网络虚拟财产的刑法保护[D];暨南大学;2011年

6 熊光耀;网络游戏虚拟财产法律问题初探[D];南昌大学;2010年

7 孙振华;试论网络犯罪及其防治[D];吉林大学;2011年

8 王坚;论网络虚拟财产的刑法保护[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9 白利勇;网络“恶搞”的刑法学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10 于冲;网络空间中商标冒用行为的刑法学思索[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铮;计算机安全的刑事法律保护[J];比较法研究;1993年03期

2 林旭霞;;虚拟财产解析——以虚拟有形财产为主要研究对象[J];东南学术;2006年06期

3 常远;计算机犯罪的回顾和预测[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1年03期

4 刘守芬,丁鹏;网络共同犯罪之我见[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5 陈鑫;;淘宝网C2C电子商务平台的应用[J];电子商务;2011年04期

6 杨博;计算机犯罪问题的若干法律思考[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7 于志刚;;论QQ号的法律性质及其刑法保护[J];法学家;2007年03期

8 陈云良;周新;;虚拟财产刑法保护路径之选择[J];法学评论;2009年02期

9 陈兴良;“应当知道”的刑法界说[J];法学;2005年07期

10 靳慧云;试析当前计算机犯罪的特点及对策[J];公安大学学报;1997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蒋t,

本文编号:22709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22709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673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