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刑法论文 >

职务侵占罪中“职务”范围的合目的性解读

发布时间:2019-07-10 19:36
【摘要】:对职务侵占罪持"单一法益论"的通说,局限于财产法益,导致刑法理论与司法实践在解释本罪所利用的"职务"范围时阙如法益的指导,造成理论的误解和司法的误判。职务侵占罪的保护法益并非单一,而是涵盖财产所有权和单位公共权力双重内容。"职务"是体现单位公共权力的构成要件要素,应当在单位公共权力法益的指导和制约下,对本罪所利用的"职务"作实质的解读。"职务"的实质是从事对侵占的单位财产具有控制、支配地位的工作,将其作为认定"职务"范围的实质标准契合本罪法益保护的目的。可以从物理和规范的角度对控制、支配单位财产的地位进行判断,以增强认定"职务"范围的规范性与可靠性。
[Abstract]:The general theory of "single legal interest" in the crime of official embezzlement is limited to the legal interest of property, which leads to the lack of guidance of legal interest in explaining the scope of "duty" used in this crime in criminal law theory and judicial practice, resulting in theoretical misunderstanding and judicial misjudgment. The protection legal interest of the crime of duty embezzlement is not single, but covers the dual content of property ownership and unit public power. " Duty "is the constituent element of unit public power. Under the guidance and restriction of the legal interest of unit public power, we should make a substantive interpretation of the" position "used in this crime." The essence of "position" is to engage in the work of controlling and dominating the embezzled unit property, and taking it as the substantive standard to determine the scope of "position" is in line with the purpose of the protection of the legal interests of this crime. The status of controlling and dominating unit property can be judge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physics and specification, so as to enhance the standardization and reliability of determining the scope of "position".
【作者单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基金】: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97刑法以来刑事立法理由的实证分析与反思”(15CFX024)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分类号】:D92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祥青;职务侵占罪的立法分析与司法认定[J];法学评论;2005年01期

2 郭泽强;;关于职务侵占罪主体问题的思考——以对“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之理解为基点[J];法学评论;2008年06期

3 保罗·H·罗宾逊;王志远;;进行中的刑罚理论革命:犯罪控制意义上的公正追求[J];当代法学;2012年02期

4 李佳欣;;刑法解释的功能性考察[J];当代法学;2014年06期

5 耿佳宁;;不作为参与行为的评价与犯罪论根基的改变[J];当代法学;2015年02期

6 陈洪兵;;体系性诠释“利用职务上的便利”[J];法治研究;2015年04期

7 张明楷;;刑法目的论纲[J];环球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8 黎宏;;论财产犯中的占有[J];中国法学;2009年01期

9 王超;;论挪用公款罪的“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以权力结构体系的视角[J];中国刑事法杂志;2013年10期

10 赵春玉;;罪刑法定的路径选择与方法保障——以刑法中的类型思维为中心[J];现代法学;2014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俊;;论合同诈骗罪[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2 童伟华;;财产罪的法益——修正的“所有权说”之提倡[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3 温文治,陈洪兵;对重婚罪的重新解读——兼对妨害婚姻、家庭罪整体搬迁之利弊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4 何承斌;共同犯罪与身份问题的比较研究——以贪污犯为线索评析我国共同犯罪与身份问题立法[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5 梅锦;;论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完善——以不同犯罪论体系的比较为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6 贾健;;法益还是规范:见危不助究竟侵害了什么?——以德国刑法典323条c为基点[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7 琚颖颖;王东宁;;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功能[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8 肖芸;;职务侵占罪主体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7期

9 王冰,迟斌;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与人道主义历史观的根本区别[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10 文涛;;再论盗窃罪、敲诈勒索罪与诈骗罪的区别[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光骏;;关于刑事和解的几个法律问题[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吴杰;;统筹城乡发展中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的哲学思考[A];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问题研究——重庆市研究生马克思主义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刘俏;;浅析《水污染防治法》中饮用水源的保护[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党惠娟;;试论环境犯罪客体的界定及刑法规范的相关完善[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郭勇;;浅论转化型抢劫[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2辑)[C];2010年

6 陈仕菊;;对刑法中故意毁坏财物罪的几点思考[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3辑)[C];2010年

7 樊鹏;;环境刑法法益初论[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8年

8 马智;;是“事实”描述,还是“价值评价”?——谈谈“发展”的实质[A];价值哲学发展论[C];2008年

9 赵聚奎;徐海亮;;对参加四届全运会运动心理咨询的理性思考[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10 孟红;;民法意义上的所有权与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规定之关系浅析——以盗窃行为为例[A];财产权与行政法保护——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陈玲;背信犯罪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刘源;论我国犯罪构成结构之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叶芳;冲突与平衡:土地征收中的权力与权利[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周旋;“公私财物”之内涵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李晓欧;不纯正不作为犯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高宏星;低碳社会的哲学思考[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8 张敏;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精神成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尹海燕;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科学实现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段凡;和谐社会建构的法权逻辑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海霞;权利行使过程中的敲诈勒索[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张t,

本文编号:25128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25128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51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