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庇罪行为类型的解释论重构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龙宗智;;取证主体合法性若干问题[J];法学研究;2007年03期
2 杨金彪;;窝藏包庇罪中各行为类型间的界限——以帮助其逃匿为中心[J];山东审判;2010年02期
3 万毅;陈大鹏;;初查若干法律问题研究[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8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韦庆辛;;大学生违法犯罪心理分析及预防[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2 仇艳艳;田野;;等价生命的尴尬境地——探讨等价生命换取行为在我国的法律定位[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3 郑小枚;“核心”的流行与边缘的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4 韩轶;;论刑罚目的与量刑原则[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5 俞小和;;传播学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6 戴媛媛;;《说文解字》“心”部字与常用简化汉字对应分析[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7 徐晓宇;;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几个问题[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8 宋佳;张目强;;论我国刑事侦查权控制机制的完善——兼评外国刑事侦查权控制机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9 曹佳蕾;;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相关概念界定[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0期
10 张睿海;孟娟;;生态农业开发的保障机制构建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尹晋华;;试析影响法律监督的现实问题[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董亚平;;关于我国刑事诉讼贯彻直接言词原则的思考[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陈新生;金石;;检察机关对刑讯逼供行为的监督查处机制[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李越;;与充分公开有关的实验证据问题的探讨[A];专利法研究(2010)[C];2011年
5 姜素红;;环境公平价值体系探析[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6 陈建先;;政府公共决策的利益博弈分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徐大建;;社会公平、和谐与经济效率[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8 张保生;王进喜;吴洪淇;;中国证据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9 安卫华;;积极应对入世,建设信用政府[A];入世与政府先行[C];2002年
10 井敏;;服务型政府概念辨析[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熙茹;珠江三角洲城市职业女性体育生活方式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丁宇飞;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法律探索[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迟君辉;国际流失文化财产返还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李长坤;刑事涉案财物处理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杨石乔;基于语料库的汉语医患会话修正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高田甜;WTO争端解决机制证明负担规则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袁日新;经营者集中救济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10 苗冬;元代使臣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艳萍;我国刑事证人保护制度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谢阶腾;我国大学学院运行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王斌;论品牌名称命名翻译[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张永斌;论我国量刑程序的相对独立性[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应云总;论公民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谢丽莉;论严格责任在我国刑法中的适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张雅婷;诉前调解机制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马健;犯罪情境预防的理论与实践[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唐闰杰;实用刑事推定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胡e
本文编号:25804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2580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