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刑法论文 >

认定诈骗罪必需“处分意识”——以“不知情交付”类型的欺诈性取财案件为例

发布时间:2020-02-23 10:48
【摘要】:刑法学通说认为,被害人对财产具有处分意识是诈骗罪之必备构成要件。但晚近时分,因受骗而将财物"拱手送人",即"不知情交付"欺诈性取财案件之频繁出现,使得通说备受质疑。然而究其本质,诈骗罪系被害人意志有瑕疵的取得型财产犯罪,而盗窃罪则属于违反被害人意志取得型财产犯罪,因而有无处分意识必然会成为区分二罪的重要标准。同时,较之处分意识不要说而言,处分意识必要说还有着其他方面之学理优势,因此而更应予以提倡。事实上,"不知情交付"欺诈性取财案件中受骗的被害人,属于为欺诈者所利用"无意识的工具",因此该类案件完全可以归之为"利用他人自害行为"的间接正犯形式的盗窃罪。在"不知情交付"欺诈性取财犯罪定性中,适法者不宜以普通民众之眼光,将社会事实混同于法律规范,而应当在对作为行为类型"欺诈性取财"和作为犯罪类型的"诈骗罪"严格区分之基础上,旗帜鲜明地适用处分意识必要说,并对此类案件做出准确判断。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张明楷;;盗窃与抢夺的界限[J];法学家;2006年02期

2 刘明祥;论诈骗罪中的交付财产行为[J];法学评论;2001年02期

3 秦新承;;认定诈骗罪无需“处分意识”——以利用新型支付方式实施的诈骗案为例[J];法学;2012年03期

4 张明楷;;侵犯财产罪的疑难问题[J];华东刑事司法评论;2004年01期

5 陈洪兵;;盗窃罪与诈骗罪的关系[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6 王伟;刘志伟;蔡军;顾晓宁;葛朋飞;罗欣;段景娟;朱昱;;网站虚假代售机票案件如何处理[J];人民检察;2013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士虎;;由两个案件试析侵占与盗窃行为的区别与认定[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2 翟中东;;法学层面上的刑罚裁量根据[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3 何俊;;论合同诈骗罪[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4 童伟华;;财产罪的法益——修正的“所有权说”之提倡[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5 陈洪兵;;论财产犯罪之间的界限与竞合[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6 黄云波;;未遂犯的处罚根据——兼谈犯罪的本质[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7 何承斌;共同犯罪与身份问题的比较研究——以贪污犯为线索评析我国共同犯罪与身份问题立法[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8 韩轶;;论刑罚目的与量刑原则[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9 周铭川;;片面共犯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10 陆诗忠;;对我国“犯罪既遂标准说”的反思——“犯罪对象侵害说”之倡导[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朝霞;王志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视野中论检察机关的刑事政策改进[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廖荣辉;;在新形势下检察机关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路径选择[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吕礼华;;死刑问题探讨[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郭云忠;;检察权谦抑性的法理基础[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甄贞;;刑事和解的理念及在我国的实践[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党惠娟;;试论环境犯罪客体的界定及刑法规范的相关完善[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张怀伟;;论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内涵与贯彻[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2辑)[C];2009年

8 郭俊峰;;以社会危害结果判定危险物品肇事罪与非法制造爆炸物罪的定性[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2辑)[C];2009年

9 华颖霖;;公开盗窃之边界[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2辑)[C];2010年

10 郭勇;;浅论转化型抢劫[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2辑)[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陈玲;背信犯罪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吴波;共同犯罪停止形态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许青松;间接正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张少林;被害人行为刑法意义之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周旋;“公私财物”之内涵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李晓欧;不纯正不作为犯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白云飞;规范化量刑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王青;核恐怖主义犯罪防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刘晓林;唐律“七杀”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昀;废物污染环境犯罪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2 崔海霞;权利行使过程中的敲诈勒索[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彭慧玲;论交通肇事罪的认定[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余家恺;组织犯的诠释基础与刑事责任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谢丽莉;论严格责任在我国刑法中的适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唐闰杰;实用刑事推定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钱元昌;浅析一人公司的刑事主体地位[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曹俊华;犯罪数额累计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马朗;犯罪的二次性违法属性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仇晓静;数罪并罚类型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世阳;;论诈骗罪中的财产处分行为[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11年02期

2 张明楷;从生活事实中发现法[J];法律适用;2004年06期

3 刘明祥;论诈骗罪中的交付财产行为[J];法学评论;2001年02期

4 李翔;;论诈骗犯罪中的财产处分行为[J];法学;2008年10期

5 张红昌;;诈骗罪处分意识的构造[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郑泽善;;诈骗罪中的处分行为[J];时代法学;2011年04期

7 车浩;;盗窃罪中的被害人同意[J];法学研究;2012年02期

8 翟晓敏;归纳法在军事情报分析中的运用[J];情报杂志;1999年02期

9 张明楷;;也论用拾得的信用卡在ATM机上取款的行为性质——与刘明祥教授商榷[J];清华法学;2008年01期

10 周善和;;归纳方法的困境与出路[J];新西部(下半月);2010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志民,曾德生;普通高校教育处分法律问题探讨[J];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09期

2 刘稳丰;;论高校处分学生的正当程序[J];思想·理论·教育;2004年09期

3 谭世强;;高校处分权行使及规范之法学探析[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4 刘佳;;浅议高校学生处分权的行使约束[J];法制与社会;2008年33期

5 钟俊芳;;论诉讼调解中当事人处分权的虚化[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6 赵乐天;;论高等学校学生处分权的法制化[J];法制与社会;2008年01期

7 易国锋;;高校处分权适用的法律思考[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8年08期

8 赵任凭;;程序视野下高校学生处分权的行使[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9 邵学军;;论高等学校与高等学校学生处分权[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9年10期

10 陈晓娟;;高校处分权之法律依据与运用[J];人民论坛;2010年2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李科明;;落实行政监察处分权的思考[A];新时期反腐倡廉研究文集[C];2007年

2 卫丹;;在处分权与审判权动态平衡视野下的撤诉干预[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3 蒋光辉;;无权处分合同效力的法经济学分析[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C];2008年

4 王兴;;论高校学生的行政救济途径[A];河北省第四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张剑 刘慕鑫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学院教授 沈亚平;大学生受处分不再一背终身的反思[N];中国教育报;2010年

2 苏子川;“处分听证”:学生维权的救济途径[N];光明日报;2005年

3 曾献文;谁来监管高校的“处分权”?[N];检察日报;2003年

4 中央纪委案件审理室 董芳;公务员被判刑后的处分适用如何把握[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3年

5 雨霖;己有之物被他人处分能追回吗?[N];工人日报;2014年

6 ;高校处分权:在合法和侵权之间[N];检察日报;2003年

7 凌飞;人力资本产权的核心在于运动[N];社会科学报;2001年

8 彭跃进 刘宗亮 江西省鄱阳县人民法院;夫妻一方擅自处分共同共有房屋的效力[N];人民法院报;2014年

9 张贵才;改变“监督疲软”现状需增设检察处分权[N];民主与法制时报;2007年

10 钱俊华;房产是否必须过户才能行使处分权[N];人民法院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包运成;未成年人财产处分规则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霞;高校学生处分权法律规制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桂华乔;论高校学生处分权的法律规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尚晨光;论无权处分[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4 殷凯桦;论被害人刑事实体处分权[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5 李华义;论高校处分权及其法律规制[D];苏州大学;2006年

6 刘宇;行政法视角下的高校学生处分权探析[D];东北大学;2008年

7 陈娜;我国高校学生处分权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8 何萌;高校处分权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3年

9 李柚;高等学校学生处分权的法律规制[D];延边大学;2014年

10 陈周;高校学生处分听证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821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25821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5f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