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行为认定
发布时间:2017-03-22 13:12
本文关键词: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行为认定,,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伴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金融市场在开放程度上亦取得了一个质的飞跃,但随之而来的“非法集资类”的刑事案件,亦呈井喷式增长。一方面社会来到一个重要的转型期,在各方因素的相互博弈之下,民间金融的活跃程度不断攀升,由此引发的金融乱象,甚至出现重大金融风险的案例早已屡见不鲜。而另一方面,一旦民间金融活动出现风险,国家公权力机关很可能会以扰乱金融秩序或是扰乱市场经济秩序为由,追究相关从业人员的刑事责任,这也直接导致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逐渐演变为当前金融领域内的一个高发罪名。但是在理论与实践中,关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行为认定存在较大争议,这些争议使得理论与实践中在处理该问题上始终摇摆不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行为认定涉及到罪与非罪的标准、此罪与彼罪界限等关键问题,是该罪认定中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为研究该问题,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部分展开:首先,基于理论与实践中关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行为认定存在的困惑,指出当前理论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也正是沿着这些问题本文的研究才得以展开。其次,分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行为认定的标准。从当前认定该罪客观行为存在的缺陷出发,指出应当坚持限制与合理解释的立场认定该罪的客观行为,在此基础上重点考量“非法性”要素与“公众性”要素,从而确保该罪客观行为认定的合理性。最后,提出界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行为与其他相关行为的基准,即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行为与民间借贷行为的界分主要考虑非法性条件与公众性条件,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行为与集资诈骗罪的行为则重点考虑行为人是否具有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行为以及行为人是否存在“非法占有目的”,从而确保对上述行为作出准确的界分。
【关键词】: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客观行为 民间借贷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4.33
【目录】:
- 内容提要5-6
- Abstract6-8
- 引言8
- 第一章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行为认定的理论与实践困惑8-11
- 第一节 理论困惑所在8-9
- 第二节 实践困惑所在9-11
- 第二章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行为的认定标准11-16
- 第一节 当前认定的缺陷所在11-13
- 一、认定标准不统一11-12
- 二、认定范围不准确12-13
- 第二节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行为认定的立场13-15
- 一、透过客观行为限制入罪范围13-15
- 二、合理的解释该罪的客观行为15
- 第二节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行为认定的考量要素15-16
- 一、非法性要素15-16
- 二、公众性要素16
- 第三章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行为与相关行为的界限16-24
- 第一节 从客观行为角度界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17-19
- 第二节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行为与民间借贷行为的界分19-21
- 一、基于行为非法性条件的界分19-20
- 二、基于行为公众性条件的界分20-21
- 三、其他行为条件的检讨21
- 第三节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行为与集资诈骗罪的行为的界分21-24
- 一、是否存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行为是界分二者的重要参考21-22
- 二、行为的目的是区分此两种行为的关键要素22-24
- 结语24-25
- 参考文献25-2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蒲长春;林子;;民间借贷应注意“四要”[J];四川监察;2001年07期
2 张红;民间借贷如何防赖账[J];农村天地;2002年06期
3 栾香录;刘钟钦;;民间借贷的积极作用与缺陷[J];资料通讯;2004年Z1期
4 ;民间借贷应当注意的问题[J];中国工会财会;2005年08期
5 陈蓉;;我国民间借贷研究文献综述与评论[J];经济法论坛;2006年00期
6 罗来军;;浅议民间借贷的产生及其存在的原因[J];世纪桥;2007年10期
7 张立先;;我国民间借贷法律风险问题研究[J];理论学习;2009年02期
8 吴国培;翁剑华;耿直;;民间借贷法律问题探析[J];福建金融;2009年02期
9 张新惠;李杰辉;;浅谈民间借贷[J];法制与社会;2009年28期
10 吕志强;;浙江民间借贷新动向[J];w
本文编号:2615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261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