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刑法论文 >

涉二维码刑事犯罪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6 05:49
【摘要】:本文就目前司法实践中发生的各类涉及二维码的违法犯罪行为展开探讨。文章详细梳理了近几年相关监管实践及刑事司法实践中发生的典型案例,在此基础上,对二维码本身属性和基本功能进行研究,分析二维码犯罪行为的主要类别及表现形式,并以此展开对各类涉二维码犯罪行为刑法适用问题的研究和讨论。最后,通过数据统计对我国目前司法实践中的涉二维码犯罪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应对涉二维码犯罪行为的相关应对策略。文章主要分为三个部分来对涉二维码刑事犯罪问题进行详细的研究和论述。第一章是对二维码犯罪类型及其具体犯罪形式的研究和归纳。笔者首先论述了二维码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及其属性特征。之后对二维码广泛的社会应用领域作了介绍,主要包括交易购买领域、政府管理领域、社会交往领域,并从其技术特点和适用领域对二维码的基本功能进行了探究,得出二维码本身主要具备两项基本功能的结论,即作为信息连接通道的功能和作为信息凭证的功能。在此基础上,笔者将二维码犯罪行为划分为两大类:利用二维码信息连接通道功能的犯罪行为和利用二维码信息凭证功能的犯罪行为。其中,利用二维码信息连接通道功能的犯罪行为可以细分为改变二维码信息连接方向型犯罪行为和改变二维码信息连接内容型犯罪行为;利用二维码信息凭证功能的犯罪行为可以分为二维码信息非法获取型犯罪行为和改变二维码信息凭证内容型犯罪行为。之后,笔者依次对各类犯罪行为的具体犯罪表现形式进行了介绍和论述。第二章论述了涉二维码犯罪行为的刑法适用和规制路径。二维码技术被不当利用以实施犯罪的行为方式主要集中于对公私财产利益的侵害,其次是对公民个人信息、他人知识产权、国家税收征管秩序等客体的侵犯。对此,笔者主要就司法实践中存在的理论争议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包括盗窃罪与诈骗罪的本质区别,第三方支付账户与信用卡账户的关系,第三方支付软件能否被骗,二维码防伪标签是否属于商标标识,虚开发票行为与伪造发票行为的区别等理论问题。对于以上几个问题,笔者认为:第一,区分盗窃罪与诈骗罪的主要判断依据为犯罪过程中被害人有无处分行为。一个有处分权限的被害人在自由的处分意识的支配下使财物或者财产性利益转移给行为人或第三者占有,就可以认定被害人实施了处分行为,而对于行为人所实施的犯罪行为,便可认定为诈骗罪,且被害人只要认识到自己正在对财产进行转移,并对财产有一个概括性认识即可,不需要受骗者对所交付财物的具体性质、种类、价值、数量等有明确而清楚的认识;第二,第三方支付是信用卡的一种新型支付方式,且第三方支付账户本质上是电子版的ATM机,若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其人脑识别功能对其实施诈骗行为,应以信用卡诈骗罪来认定;第三,商标标识与防伪标签其实都属于用于区分产品、服务以保护知识产权的识别技术,防伪标签实际上属于商标标识的一部分,所以,二维码防伪标签属于商标标识;第四,要区分虚开发票与伪造发票行为,应结合行为人的主观目的和行为方式。若行为人为骗取国家税款、偷逃税款、侵吞或骗取公私财产而伪造发票并使用的,应当认定为虚开发票类犯罪。第三章分析了我国司法实践中涉二维码犯罪行为的现状及特征,并以此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笔者收集、分析、整理了包括北大法宝、“无讼案例”网、中国裁判文书网等网站所收录的以及其它近期在我国发生的典型涉二维码刑事犯罪案例。并借助相关网站的大数据搜索功能,通过数据统计方式制作了涉二维码犯罪年度案件数统计图、涉二维码犯罪案发地分布图、涉二维码犯罪案件类型分布图、涉二维码犯罪刑罚适用情况图、涉二维码犯罪有期徒刑平均刑期图共五张图片,来研究和归纳我国涉二维码犯罪行为的特征。由此得出我国涉二维码犯罪行为主要侵害财产性利益及经济、社会秩序,危害辨别度低、受侵害风险大,侵害对象范围广、危害性大三大特征。之后,笔者主要从提升服务平台预防能力并以支付平台为重,增强监管部门监管力度及跨区域协作能力,完善司法制度、加强司法规制力度三方面来展开对应对策略的论述。其中,提升服务平台预防能力并以支付平台为重主要从提升软件安全性和建立并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及体系两方面入手;增强监管部门监管力度及跨区域协作能力则需要从制定技术标准、提高资格准入标准、明确责任人,建立部门协作、开展专项行动,拓宽群众举报、投诉渠道,加强监管、建立二维码预审机制,建立全国性的二维码数据库几方面入手;完善司法制度、加强司法规制力度则主要从完善涉二维码犯罪的侦查取证制度,适当增强规制力度并统一司法裁判标准入手。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D92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春;冯美红;;二维码在智慧校园中的应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年02期

2 梁超;董青;;防伪新思路——基于二维码的新型防伪系统设计与实现[J];中国自动识别技术;2014年02期

3 ;5300辆公交车加贴二维码 乘客可用手机扫码点赞服务质量[J];城市公共交通;2015年09期

4 谢综文;;北京地铁实现全网刷二维码乘车[J];广东交通;2018年03期

5 肖静洁;谌宇;陈曙光;;《大学物理》教材中二维码的应用与设计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9年24期

6 辛颖颖;;二维码扫描在放疗设备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年22期

7 范凯;苏静莹;钟鸣;纪东旭;;应用故障设备二维码加强停电管控[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9年33期

8 杨溢;金镇;洪志远;沈思成;刘凡;;艺术二维码对企业竞争力的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9年12期

9 魏小健;;关于偷换商家二维码取财犯罪之定性[J];河北农机;2020年01期

10 蔡颖;;偷换二维码行为的刑法定性[J];法学;202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蔡晖;;公共图书馆二维码应用模式研究与实践——以深圳“图书馆之城”应用为例[A];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论文集(2017年卷)[C];2018年

2 杨军;;二维码支付侵财犯罪研究[A];2018第二届全国检察官阅读征文活动获奖文选[C];2018年

3 陈薇;戴珏如;;聚焦供给侧 浅谈二维码[A];标准化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创新——第十三届中国标准化论坛论文集[C];2016年

4 田筱燕;;产品二维码标识标准化管理探讨[A];第十四届中国标准化论坛论文集[C];2017年

5 张玲玲;;激光高速直接物标二维码[A];上海市激光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6 赵东林;;跨行二维码支付方案研究[A];2016年第二届今日财富论坛论文集[C];2016年

7 邬昀;蔡宏;;二维码技术在气象信息数字化管理中的应用探析[A];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4 第五届气象服务发展论坛——气象服务与信息化[C];2015年

8 邬昀;蔡宏;;二维码技术在气象信息数字化管理中的应用探析[A];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4 第五届气象服务发展论坛——气象服务与信息化[C];2015年

9 柯巍;杜培民;徐导;;二维码在特钢企业生产流程中应用与实践[A];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18年会论文集[C];2018年

10 王小花;刘成友;秦航;;基于二维码移动式非固定资产管理软件的开发[A];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十五次全国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吴少敏 吴哲 尚黎阳 姚瑶 黄锦辉;印在报告上的二维码引起代表委员热议[N];南方日报;2020年

2 记者 尤畅 夏丹 区委报道组 续大治 孙勇;扫扫二维码,,复工手续线上办[N];浙江日报;2020年

3 本报记者 贾智勇;小小“二维码” 战“疫”显奇功[N];新乡日报;2020年

4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王晓婷;扫码很简单 几秒就搞定[N];沈阳日报;2020年

5 记者 叶浩博 蓝俊 余俞乐;丽水“三个一”创新机制强力有序推进企业复工复产[N];丽水日报;2020年

6 记者 黄海华 吴卫群 邬林桦;防疫登记二维码将在公交地铁推出[N];解放日报;2020年

7 记者 魏明哲;缴纳罚款不用“两头跑” 只需对准二维码“扫一扫”[N];新乡日报;2019年

8 记者 李敏;日照市《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印上二维码[N];日照日报;2019年

9 本报记者 徐天晓;农行广州流花支行火速为医院开通二维码[N];证券日报;2020年

10 冯新;尽快让农药进入“扫码时代”[N];中国化工报;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林全;采用二维码地标的AGV定位和调度技术研究[D];重庆邮电大学;2019年

2 李林慧;智能AGV多目视觉导引与惯性测量的复合导航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年

3 祝梦婷;新型支付环境下盗窃罪与诈骗罪的区分[D];南京师范大学;2019年

4 陈璐;二维码支付技术在移动手机充值卡上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5 向鹏;基于显著性的视觉二维码生成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6 赵易豪;面向二维码定位的嵌入式视觉传感器研究与开发[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7 朱丹;偷换商家收款二维码非法获利行为的定性分析[D];西南政法大学;2018年

8 李毅;基于双二维码的全局视觉融合定位系统[D];广东工业大学;2019年

9 姚景俊;涉二维码刑事犯罪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9年

10 曾祥晓;基于DataMatrix二维码的压缩机注油信息管理系统设计[D];青岛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6161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26161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e6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