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刑法论文 >

非法拘禁罪与绑架罪认定的案例分析

发布时间:2017-03-23 14:15

  本文关键词:非法拘禁罪与绑架罪认定的案例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由于我国对于民法债务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所以在我国“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这句话有着广阔的适用市场。这句话的逻辑在于只要你欠了我的钱,那么我对你做什么都是天经地义无可厚非。这导致在许多债务追偿的案件中,债权人为了达到让债务人偿还债务的目的,频繁适用诸如监禁、关押甚至殴打等强制手段来解决债务纠纷,并认为这样做理所应当。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欠债还钱的行为有了更深入的认识,随着人们人权意识的提高,人身自由权高于财产权被慢慢的认可并成为普世价值,为了达到债务清偿的目的而对债务人实施强制手段的行为已经被社会和法律评价为违法行为。但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一些根深蒂固的观念难以一时解决,这就造成了在我国司法实践中,为了索要债务而发生非法拘禁他人的案件屡禁不止,更有甚者为了一己之私打着讨债的幌子行绑架之实。我国刑法将为了索取债务而非法拘禁他人的行为归为非法拘禁罪,最高法通过司法解释将赌资等非法债务也纳入了债务的范畴,并规定这类行为仍应当定性为非法拘禁罪。诚然从司法实践及保护被害人的角度讲,这样的规定能够缓解行为人对于被害人的暴力程度,使其不至于被逼向过激行为的道路。但是从罪责刑相适应的角度讲,为了索取债务而非法拘禁他人的行为,其为了达到控制他人的目的,肯定会使用暴力来完成,这实际上严重的损害了他人的人身权利。在实践中,一些犯罪分子甚至打着索要债务的幌子行绑架的实际,但是因为法律的规定,最后只能以非法拘禁罪定罪处罚,这实际上从另一方面纵容了犯罪的发生,并且对于被害人是不公平的。本文选取了李某某非法拘禁案及陆某绑架案两个案情基本相同,但是审判结果却存在非常大差异的案件进行分析与研究,通过对“债”的范围的确定,及索债型非法拘禁罪和绑架罪主客观构成要件的分析,来确定两罪的定罪尺度,从而更有力的打击犯罪分子。本文在结构上分为三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简要叙述两个案件的基本案情及相关证据,案例的审判结果和理由,提出了案件的两个争论焦点问题。第二部分:紧密围绕案件的两个争论焦点进行阐述和论证,确定非法拘禁罪“债”的范围。并对索债型非法拘禁罪和绑架进行比较分析。根据分析的结果对两案的判决进行法律分析,并对两个案件进行评价。第三部分:通过对中外法学对非法拘禁他人行为的立法进行比较分析,对非法拘禁罪进行探讨并提出完善本罪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债务 非法拘禁罪 绑架罪 区分标准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4.3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8
  • 引言8-9
  • 第一章 基本案情及争议焦点9-16
  • 1.1 基本案情及审判结果9-13
  • 1.1.1 李某某非法拘禁案案情及审判结果9-11
  • 1.1.2 陆某绑架案案情及审判结果11-13
  • 1.2 案件的争议焦点13-16
  • 第二章 本案焦点的法理学分析与评价16-26
  • 2.1 索债型非法拘禁罪“债务”辨析16-19
  • 2.2 索债型非法拘禁罪的法律分析19-20
  • 2.3 绑架罪与索债型非法拘禁的区别20-23
  • 2.4 对两案的评价23-26
  • 2.4.1李某某案的评价23-24
  • 2.4.2 陆某案的评价24-26
  • 第三章 中外立法现状及相关立法完善建议26-29
  • 3.1 索债型非法拘禁罪立法现状及分析26-27
  • 3.2 法完善建议27-29
  • 结语29-30
  • 参考文献30-32
  • 致谢32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方姚;沙万中;;应否恢复法院的退回补充侦查权的实质内涵——以证明标准为视角兼论我国刑事疑案处理[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2 姚显森;;疑罪从无处理的程序法规制[J];现代法学;2014年05期

3 王彪;;论基层法院疑罪处理的双重视角与内在逻辑[J];刑事法评论;2014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贺洪波;我国《刑法》第37条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红宁;邓某平等非法拘禁案评析[D];湖南大学;2014年

2 马婷;刑事司法中的“审辩交易”研究[D];云南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非法拘禁罪与绑架罪认定的案例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39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2639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cc6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