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刑法论文 >

论共犯关系之脱离

发布时间:2020-05-04 18:34
【摘要】:共犯关系之脱离可发生于共同犯罪关系存续的所有期间,包括犯罪既遂之后的阶段。成立共犯脱离不要求脱离具有任意性或取得他人认可,但需要脱离者向其他共犯表明脱离的意思,并有效地消除其行为对其他共犯的行为及结果的因果力,以实质上解除共犯关系。对脱离者原则上应按未遂犯论处,但是持间接故意,以及在继续犯、接续犯、连续犯等事实行为可以分割评价场合的脱离者,也可成立既遂犯或者不构成犯罪。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金泽刚;;论共犯关系之脱离[J];法学研究;2006年02期

2 刘凌梅;论共同犯罪关系的脱离[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发民;徐光华;;罪刑法定视野下的禁止类推之解读[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2 何承斌;共同犯罪与身份问题的比较研究——以贪污犯为线索评析我国共同犯罪与身份问题立法[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3 何承斌;;牵连犯的处罚原则再探讨——基于立法例的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4 周铭川;;片面共犯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5 刘大元;挪用公款罪共犯研究[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6 郭超;;关于结果犯未遂形态的几个问题思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7 唐世月,贺志军;中、德污染环境犯罪的若干问题比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8 李凌;;结合犯替代包容犯与转化犯的立法可能性探讨[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9 李颖红;保安处分与劳动教养制度的比较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10 王洪龙;;试论刑法中正当业务行为的类型[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长坤;刑事涉案财物处理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陈玲;背信犯罪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吴波;共同犯罪停止形态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许青松;间接正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李文伟;法人刑事责任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7 董淑君;刑罚的要义[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8 张明;量刑基准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9 于国旦;少年司法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10 方金刚;案件事实认定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赵慧;论共犯关系的脱离[J];法学评论;2003年05期

2 刘凌梅;论共同犯罪关系的脱离[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3 莫洪宪;国际社会反有组织犯罪立法概况[J];中国刑事法杂志;1998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西田典之;文周微;;论共犯中止——共犯脱离与共犯中止[J];刑事法评论;2010年02期

2 陈兴良;;主编絮语[J];刑事法评论;2010年02期

3 周微;;论共同正犯的中止犯[J];刑事法评论;2010年02期

4 徐启俊;;析“教唆未遂”[J];重庆与世界;2011年15期

5 陈兴良;;客观未遂论的滥觞——一个学术史的考察[J];法学家;2011年04期

6 范雪;;论犯罪未遂着手的认定[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7 杨文君;;关于各国对不能犯处罚界限的文献综述[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02期

8 黄雨翼;;论实行行为的着手[J];延边党校学报;2011年03期

9 叶儿;章章;;从恐婚到捆婚,都是因为男人的善变[J];家庭之友(佳人);2011年03期

10 李汶奚;李小五;;共同犯罪中的犯罪中止及其立法完善[J];中州学刊;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李运才;潘弘;;中止犯的刑事责任研究[A];贵州省2004年刑法学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陈西府;徐晶晶;王寅;黄卫清;;一种新型压电叠堆直线电机的工作机理[A];Proceedings of the 2010 Symposium on Piezoelectricity,Acoustic Waves and Device Applications[C];2010年

3 乔林;李煜晖;;浅谈烟草专用机械对于确定非法生产烟草制品刑事案件罪与非罪界限的作用[A];中国烟草学会第五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张俊霞;;对网络犯罪未完成形态犯罪化问题的思考[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5 黄华生;喻晓玲;;回归宽严相济:我国基本刑事政策的调整[A];犯罪学论丛(第六卷)[C];2008年

6 黄华生;喻晓玲;;回归宽严相济:我国基本刑事政策的调整[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直人;中止犯不能比预备犯、未遂犯处罚还宽[N];民主与法制时报;2006年

2 海安县检察院 姜静静;区别共犯关系脱离与中止[N];江苏法制报;2009年

3 后新春 李月琴;浅议共犯关系脱离的成立条件[N];江苏经济报;2009年

4 陆文洪 瞿美娟;共同犯罪中既遂犯与中止犯能否并存[N];人民法院报;2006年

5 武汉市人民检察院 刘晓山;从目的刑角度看中止犯处罚根据[N];检察日报;2011年

6 王喜科;本案该如何处罚[N];人民法院报;2001年

7 梁统;“部分既遂部分未遂”应作未遂处理[N];检察日报;2003年

8 卢建辉;如何理解中止犯造成的“损害”[N];江苏法制报;2006年

9 陆文洪 瞿美娟;刍议共同犯罪中犯罪形态的交叉类型[N];江苏法制报;2006年

10 程皓;如何界定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共犯关系[N];检察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黄开诚;论我国刑法中犯罪未完成形态的存在范围[D];武汉大学;2004年

2 郑军男;不能未遂犯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3 朱平;刑法实行行为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4 李斌;可罚未遂原理及司法适用[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5 王拓;风险刑法理论的现代展开[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6 陈雄飞;从归责与负责论共犯责任[D];吉林大学;2005年

7 胡选洪;组织犯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8 李林;危险犯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多甜甜;论共犯关系的脱离[D];郑州大学;2007年

2 王亚军;论共犯关系的脱离[D];中南大学;2008年

3 潘鹏;论中止犯与未遂犯竞合的性质[D];湘潭大学;2011年

4 张玉兰;论共犯关系的脱离[D];吉林大学;2006年

5 陈松敏;论共犯关系脱离[D];河南大学;2010年

6 何建营;论共犯关系的脱离[D];兰州大学;2012年

7 刘光楚;论共犯关系的脱离[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刘佩;论共犯关系的脱离[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9 倪文娟;论共犯关系的脱离[D];中国政法大学;2012年

10 董晓松;中止犯基本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6488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26488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3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