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犯罪参与体系下应坚持形式正犯概念
【学位授予单位】:杭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D92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瑞瑞;郑军男;;德日刑法主观违法论探究[J];当代法学;2011年03期
2 王安异;德日刑法中的思考方法浅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3 钱叶六;胡嘉金;;德日刑法中的遗弃犯罪及对我国刑法的启示——从一则案例谈起[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4 郭立新;论德日刑法中的信赖原则[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1年04期
5 希娜·库尔曼别克;;德日刑法理论中期待可能性的理论及其借鉴[J];时代金融;2017年21期
6 吕英杰;;德日刑法上的监督、管理责任[J];刑事法评论;2012年02期
7 徐剑锋;;犯罪构成理论:刑法谦抑精神之载体——剖解德日刑法学犯罪论体系[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9年08期
8 胡宗金;;利用行为视角下的片面共犯否定论[J];刑事法评论;2016年02期
9 张明楷;;编者絮语[J];清华法学;2009年02期
10 马聪;;论正犯与共犯区分之中国选择[J];山东社会科学;2018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闵俊芳;德日刑法学关于中止自动性学说浅议[N];江苏经济报;201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侠;中国刑法语境下的危险犯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年
2 胡选洪;组织犯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3 谭彬;教唆犯研究[D];武汉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钱玲;我国犯罪参与体系下应坚持形式正犯概念[D];杭州师范大学;2018年
2 汤涛;目的犯基本理论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3 孙晶晶;刑事责任地位问题探讨[D];郑州大学;2012年
4 马驭;间接正犯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5 丁琪;对合犯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6 俞小海;共犯理论与犯罪论体系[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7 张春月;承继共同正犯研究[D];辽宁大学;2014年
8 赵承岭;遗弃罪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9 于思宁;强迫交易罪的实践难题及解决[D];辽宁大学;2015年
10 刘宗勇;李启铭案的法理分析[D];河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067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2706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