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刑法中的变通规定和补充规定
本文关键词:论刑法中的变通规定和补充规定,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作为多民族统一的国家,统一的刑法典是国家在政治、法制上统一的标志之一,也是我国各族人民共同选择的结果。然而,长期的历史积累,使得我国境内各民族之间的民族习惯有很大的不同。某些民族习惯,渐渐发展成具有规范效力的民族习惯法,为当地少数民族群众所尊重、所信仰。实践证明,少数民族的习惯法在化解社会矛盾、解决民族纠纷以及维护社会秩序等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有一些民族习惯法却与全国性刑法的规范不相协调,甚至直接抵触。为了解决这一冲突,刑法典第90条专门规定,民族自治地方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即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特定,依据刑法的基本原则,制定在本民族自治地区通行的变通或者补充规定,报请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施行。刑法的这一规定,对于贯彻民族政策、维护民族团结、保护民族文化遗产以及促进少数民族群众对刑法的认同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至今为止,全国范围内尚未有任何一个民族自治地方制定过正式的有关刑法变通或者补充的规范性文件。这使刑法的上述规定似乎变成了一纸空文。造成这一状况既有理论研究薄弱的原因,也有立法经验不足的缘故。刑法虽然对于制定民族地方的变通规定和补充规定进行了肯定,但只是一个框架式的规定,细节方面并不明了。刑法的变通规定应指民族自治地方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根据本地区的具体实际情况,在刑法的基本原则指导下对刑法的某些具体规定进行变更、修改,以适应本民族自治地区特点的特别刑法规定。刑法的补充规定则是指在刑法缺位的情况,由民族自治地方依法根据本地区的具体实际情况,依据刑法的基本原则创制的适合本地区的特别刑法规定。刑法变通规定和补充规定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都应当具有民族性、地方性、轻缓性和单行性特点。制定刑法变通规定和补充规定有多重依据:其理论依据主要在于我国各少数民族的特殊民俗和法治建设的协同需要;其法律依据包括宪法、立法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刑法等多个不同层次、不同部门的法律;其事实依据在于司法实践中出现的层出不穷的由民族习俗和特殊需要引起的刑事案件的处理矛盾。制定刑法变通或者补充规定,要满足合法性、必要性和灵活性三大原则。初步可考虑针对强奸罪、重婚罪、非法制造、买卖枪支罪、非法持有枪支以及某些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犯罪制定刑法变通或者补充规定。另外,某些酌定量刑情节法定化的问题在刑法变通或者补充规定中亦应体现。
【关键词】:刑法 变通规定 补充规定 习惯 民族自治地方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4.3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引言9-14
- 1.1 问题的提出9
- 1.2 选题背景及意义9-10
- 1.3 文献综述10-12
- 1.4 研究方法12-13
- 1.5 论文结构安排13-14
- 第2章 刑法变通规定和补充规定概述14-21
- 2.1 刑法变通规定和补充规定的概念14-17
- 2.1.1 刑法变通规定的概念14-15
- 2.1.2 刑法补充规定的概念15
- 2.1.3 刑法变通规定和补充规定的区别15-17
- 2.2 刑法变通规定和补充规定的特点17-21
- 2.2.1 民族性17
- 2.2.2 地方性17-18
- 2.2.3 轻缓性18-19
- 2.2.4 单行性19-21
- 第3章 制定刑法变通规定和补充规定的目的和依据21-26
- 3.1 制定刑法变通规定和补充规定的目的21-23
- 3.1.1 贯彻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维护民族团结和稳定21
- 3.1.2 保护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保护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1-22
- 3.1.3 体现法律的民族和地域性,,促进少数民族对刑法的认同感22-23
- 3.2 制定刑法变通规定和补充规定的依据23-26
- 3.2.1 理论依据23
- 3.2.2 法律依据23-24
- 3.2.3 事实依据24-26
- 第4章 制定刑法变通规定和补充规定的原则26-30
- 4.1 合法性原则26-27
- 4.1.1 符合宪法26
- 4.1.2 符合刑法26-27
- 4.1.3 符合法律之间的协调统一27
- 4.2 必要性原则27-28
- 4.2.1 符合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需要27-28
- 4.2.2 确有必要28
- 4.3 灵活性原则28-30
- 4.3.1 灵活地对少数民族风俗进行引导28-29
- 4.3.2 灵活地运用形式平等和实质平等29-30
- 第5章 刑法变通规定和补充规定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立法设想30-40
- 5.1 关于藏区强奸罪的变通和补充立法30-32
- 5.2 关于藏区重婚罪的变通立法32-34
- 5.3 关于非法买卖枪支罪、非法持有枪支罪的补充立法34-36
- 5.4 关于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犯罪的补充立法36-37
- 5.5 关于某些酌定量刑情节法定化的补充立法37-40
- 结语40-41
- 参考文献41-44
- 致谢44-45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4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额·乌力更;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权力保障机制研究[J];理论研究;2000年02期
2 刘惊海;民族自治地方经济自治权问题[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1年02期
3 张宝安;“九五”云南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综述[J];今日民族;2001年07期
4 戴小明,魏红英;来自民族自治地方的思考评——《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与发展》[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5 ;加强民族立法 发展繁荣民族自治地方 辽宁省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培训班结束[J];满族研究;2002年02期
6 ;云南民族自治地方发展巡礼[J];今日民族;2005年08期
7 康耀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民族自治地方立法[J];广西民族研究;2006年01期
8 雍海滨;;论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变通权及其运用[J];民族研究;2006年03期
9 郭宝亮;李春林;;西部开发背景下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关系探讨[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10 黄光学;;加快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J];中国民族;2006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俊清;;政治生态主义视阈中的民族自治地方公共管理[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李宝奇;林红;;民族自治地方财政转移支付立法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A];民族法学评论(第七卷)[C];2010年
3 周建明;;民族自治地方新闻发布的现状与发展[A];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2010年刊)[C];2010年
4 张锡盛;;西部开发与少数民族权益保障三题(纲要)[A];中国民族理论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七次全国民族理论学术讨论会暨第九次顾问座谈会论文集[C];2000年
5 杨文顺;;浅谈民族自治地方的政治文明建设[A];“两个共同”与加快民族地区发展——全国民族理论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赵健君;;论完善民族自治地方立法自治权制度[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4集)[C];2009年
7 杨梅;;西部大开发与民族自治地方立法[A];第二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8 周健;;关于《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法律条文细化的研究[A];民族法学评论(第6卷·2008年)[C];2008年
9 张殿军;;协商民主视野的族际政治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和创新[A];中国民族法治发展报告(2011)[C];2012年
10 潘红祥;;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权行使的阻却因素与调适对策——基于系统理论的分析[A];2013年中国民族法学年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评论员;充分反映民族自治地方的真实意愿[N];中国民族报;2005年
2 贺觅;关于做好帮助指导民族自治地方州庆、县庆工作的思考[N];贵州民族报;2007年
3 中共大理州委宣传部 张存良;论民族自治地方行政发展的基本任务[N];大理日报(汉);2007年
4 张建平;我省加大对民族自治地方的扶持帮助[N];河北经济日报;2007年
5 ;黑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办法[N];黑龙江日报;2007年
6 果洪升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民族自治地方财政税收思考与建议[N];中国民族报;2003年
7 闵伟轩;民族自治地方贫困人口同比略有下降[N];中国民族报;2009年
8 周志忍;民族自治地方公共管理学科体系的建构与拓展[N];中国民族报;2009年
9 内蒙古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韩璐;从公共管理学视角探讨民族自治地方财政自治权的实现[N];内蒙古日报(汉);2009年
10 本报记者 邸铭旭;促进民族自治地方跨越式发展[N];友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普永贵;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合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2 谢尚果;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政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3 汤法远;社会转型期民族自治地方政治发展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4 吕中军;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5 康耀坤;中国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6 付明喜;中国民族自治地方立法自治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7 王照地;民族自治地方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8 孙丽君;法律变通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9 姜保红;甘肃省民族自治地方政府行为文明建设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10 高韫芳;当代中国中央政府与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高飞;民族自治地方领导力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8年
2 金阿拉坦苏和;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权保障机制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9年
3 张元军;论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立法变通权[D];延边大学;2007年
4 马晓菲;论民族自治地方法律变通权的保障与规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5 王孜;民族自治地方资源开发补偿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6 姚雅倩;论刑法中的变通规定和补充规定[D];湘潭大学;2015年
7 杨晓瑜;突出民族特色 加快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8 刘慧;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关系法治化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9年
9 杨星;民族自治地方经济自治权之实施困境与对策[D];延边大学;2010年
10 金金光;论民族自治地方财政自治权[D];内蒙古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论刑法中的变通规定和补充规定,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11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271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