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作弊类犯罪适用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北方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D92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墙仕发;大学作弊行为与效能预期的关系研究[J];现代交际;年期
2 于成文;张娜;段晓芳;;大学生作弊行为影响因素的社会学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6年04期
3 庞美华;;出租车计价器常见作弊行为及应对[J];计量与测试技术;2016年06期
4 蒋加云;;文明礼仪之“诚信”教育[J];现代职业教育;2016年23期
5 周彩珍;;从高考作弊角度探讨“作弊入刑”[J];好家长;2017年03期
6 王学谦;何洁;邢相鑫;;大学生作弊行为的成因及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2015年09期
7 张帆;;当代大学生作弊行为分析与心理试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33期
8 宋建华;马国玄;何晓莹;陈锟;;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作弊行为应对管理探究[J];校园心理;2013年01期
9 李勇;;人事考试作弊行为处罚法规中的问题探究[J];人才资源开发;2010年11期
10 李骏修;;学生对作弊行为问题认识的调查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2010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揣文娟;;关于校园作弊屡禁不止现象的成因分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刘鹏;;大学生的学习压力与考试作弊[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3 夏凯愉;;考试作弊,挑战诚信[A];2007年浙江省医学教育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湛中乐;;国家教育考试中考生考试作弊行为的认定、处理及其法律救济——2003年全国硕士学位联考中的三个案例分析[A];大学自治、自律与他律[C];2005年
5 郭艳茹;;逃课、作弊与中国大学里的规制失效:社会互动如何导致文化变迁?[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玉波 通讯员 宋晓凯;业内人士建议效仿香港法例将考试作弊行为入刑[N];中国青年报;2012年
2 王心禾;给中小学考试考点加担子无可厚非[N];检察日报;2017年
3 记者 彭小萍 通讯员 黄海波 杨保华;揭开“考试作弊”的灰色链条[N];湖北日报;2017年
4 记者 胡苏;厦门马拉松赛:吸取教训严防作弊行为[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5 电子科技大学 蒋宁 史红平;打击考试作弊须多管齐下[N];中国教育报;2009年
6 郑智文;谨防中药材基地背后“作弊”[N];中国中医药报;2002年
7 任孟山;收益大于代价促使大学生"宽容"作弊[N];华夏时报;2005年
8 ;考试作弊能否规定为违法甚至犯罪[N];检察日报;2005年
9 记者 李松邋通讯员 祁建平;奥运期间我省将严查加油机作弊行为[N];河北经济日报;2008年
10 安徽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王成军;如何应对高校考场上的作弊行为[N];光明日报;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亚彦;组织考试作弊罪疑难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17年
2 郭士龙;考试作弊类犯罪适用分析[D];北方工业大学;2018年
3 刘庆平;组织考试作弊罪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7年
4 龙云;组织考试作弊行为的犯罪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5 车先斌;论考试作弊行为的犯罪化[D];黑龙江大学;2016年
6 牟融;考试作弊类犯罪的刑法规制[D];青岛大学;2017年
7 李志强;组织考试作弊罪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7年
8 李庆伟;考试作弊犯罪法律适用问题探析[D];东南大学;2017年
9 唐甜;考试作弊行为的刑法规制[D];广东财经大学;2016年
10 黄念普;考试作弊行为的刑法规制探讨[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828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2782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