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刑法论文 >

论防卫对象错误

发布时间:2020-10-27 02:19
   防卫对象错误就是指因主观的错误认识或者客观的打击偏差导致防卫行为指向的被防卫人和不法侵害人不一致的情况。防卫对象错误属于正当化事由前提事实错误,且时常同假想防卫相混淆,故理论上很少对其作专门研究,往往只是作为上述两者的下位概念被探讨,这导致很多学者对于其罪过形式存在错误认识,实务中甚至对其范围的理解也存在偏差。因此,本文以防卫对象错误为线索,梳理防卫对象错误的范围及其同其他概念的界限,否定其构成正当化事由的可能性,从多角度入手论证防卫对象错误的罪过形式,最后在上述结论基础之上再对更加复杂的防卫对象错误竞合情况进行探讨。全文一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引出防卫对象错误。本文通过梳理防卫对象错误的特征,将其同正当化事由法律错误、假想防卫及防卫第三人等情况相区分。由于错误理论中对象错误和打击错误的罪过形式可能因采取的理论不同导致不一致,所以本文在介绍狭义的防卫对象错误和防卫打击错误的区别之后,着重阐述两者之间的一致性及相似性,为后文探讨其罪过形式减轻负担,且使论证更加清晰有条理。第二、三部分实际上都是为了解决行为人是否承担刑事责任以及承担何种刑事责任的问题。第二部分阐述防卫对象错误正当化的主张及其缺陷。本文通过介绍正当化事由支持论者的理论,逐一予以反驳,证明防卫对象错误不符合正当防卫及紧急避险的要件,证实防卫对象错误正当化途径不具有可行性。第三部分阐述防卫对象错误的罪过问题。基于错误论和故意论之间一体两面的关系,提出分别从三个角度均能解决防卫对象错误的即坚持传统错误分类法、犯罪构成四要件理论,故意的认识对象的范围。三个角度均能独立证实且相互验证防卫对象错误阻却故意。且该部分虽是在论证防卫对象错误的错误属性和罪过形式,但也是在为支持传统错误分类法及犯罪构成四要件理论提供理论依据。第四部分则是更加复杂的防卫对象错误竞合问题。由于实务中防卫对象错误的发生多是以与其他防卫错误相竞合的情况存在,所以有必要对其进行梳理探讨。首先,肯定防卫对象错误竞合事实上存在且理论上具有研究价值;其次,在得出防卫对象错误罪过形式的结论基础之上,通过将防卫对象错误竞合划分为罪过之间或罪过与意外事件的组合模式,探讨防卫对象错误竞合的罪过形式及其刑事责任的承担。
【学位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D924.3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防卫对象错误的概述
    (一)防卫对象错误的内涵
    (二)防卫对象错误的外延
        1.与正当化事由的关系
        2.与假想防卫的关系
        3.与防卫第三人的关系
二、防卫对象错误的正当化途径之否定
    (一)正当防卫路径之否定
    (二)紧急避险路径之否定
三、防卫对象错误的罪过形式
    (一)错误分类法的选择
    (二)犯罪构成体系的选择
    (三)故意认识对象的选择
四、防卫对象错误的竞合
    (一)防卫对象错误竞合概述
    (二)防卫对象错误竞合的罪过形式及其刑事责任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黎宏;;论假想防卫过当[J];中国法学;2014年02期

2 蔡桂生;;论故意在犯罪论体系中的双层定位——兼论消极的构成要件要素[J];环球法律评论;2013年06期

3 李运才;;假想防卫的司法认定[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4 张健一;;阶层体系下正当化情状错误问题的困境与破解[J];中国刑事法杂志;2012年12期

5 李森;陈烨;;假想防卫的错误类型再探[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6 陈建桦;徐卫刚;;原因自由行为下正当化前提事实错误之处理[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7 王充;;论防卫意识[J];当代法学;2011年06期

8 孙道萃;;犯罪构成与正当化事由的体系契合[J];研究生法学;2011年04期

9 杨春然;;论故意在三阶层犯罪论体系中的位置[J];中外法学;2011年04期

10 郭泽强;张艺娇;;正当防卫的第三者效果[J];中国刑事法杂志;2011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杜伟;刑法中认识错误的归责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5年

2 李小涛;紧急避险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赵玲;论对象错误和打击错误[D];云南大学;2015年

2 齐美;刑法中事实错误之界定[D];中国政法大学;2012年

3 杨纪华;论刑法中的错误[D];湖南大学;2007年

4 王玉良;论刑法中的认识错误[D];苏州大学;2007年

5 冯波;论刑法中的事实错误[D];吉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578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28578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65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