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取科研经费行为的刑法性质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07 01:57
近年来,我国科研经费贪腐案件逐渐进入公众视野。部分科研人员采取虚开发票、虚构合同、虚报支出、虚设、侵吞科研设备套取科研经费、直接挪用等,手段日益多样化。目前,我国司法机关大多以贪污罪予以判处。其“一刀切”的认定模式并不能准确定性套取科研经费行为,对其中的争议焦点问题也并不能一一解释。为切实保障科研人员的合法权益,准确有力打击科研领域的贪腐现象,有必要合理认定套取科研经费行为的性质,探究认定套取科研经费行为的合理有效路径。深入探讨争议焦点问题,为争议焦点寻找理论依据,是合理认定套取科研经费行为性质的基础。通过国内典型套取科研经费案件的研析,不难发现,套取科研经费行为性质的争议焦点主要围绕在:科研人员的身份、科研经费的权属、“职务上的便利”要件以及科研人员的主观方面等问题。科研人员的身份问题直接影响贪污罪的主体适用,如果科研人员不属于国家工作人员,那么科研人员便不适用贪污罪的主体;科研经费如果不是公共财产,那么套取科研经费行为在民事领域便可得到解决;“职务上的便利”要件以及科研人员的主观方面认定则是贪污罪的构成要件,缺一不可。为探究一条合理有效的路径去予以认定套取科研经费的行为性质,对争议...
【文章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内容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内容
第二章 套取科研经费的概述
第一节 我国科研经费的管理现状
一、科研经费预算制度的改革困境
二、科研人员激励机制的不完善
三、科研经费监督机制的缺失难题
第二节 套取科研经费的手段类型
一、虚开发票套取科研经费
二、虚构合同套取科研经费
三、虚报支出套取科研经费
四、虚设、侵吞科研设备套取科研经费
第三节 国内典型套取科研经费案件的研析
一、山东大学陈哲宇科研经费贪腐案
二、中国石油大学王新海科研经费贪腐案
三、浙江大学陈英旭科研经费贪腐案
四、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肖洪森科研经费贪腐案
第三章 套取科研经费行为性质的认定之争
第一节 科研人员身份的界定
一、具有行政职务的科研人员属于国家工作人员
二、科研项目负责人可以成为国家工作人员
三、一般科研人员难以认定为国家工作人员
第二节 科研经费权属的界定
一、科研经费的来源
二、科研经费的管理
三、科研经费的使用
第三节 利用“职务之便”的认定
第四节 科研人员违法性认识的认定
一、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的不完善
二、科研人员法律意识的薄弱
三、专门规定科研贪腐法律的缺失
第四章 套取科研经费行为的评价与规制
第一节 科研人员身份的合理区分
第二节 科研人员收入性质的厘清
一、垫付款项
二、科研转化
三、科研奖励
第三节 科研人员“非法占有的目的”的认定
一、贪污罪中非法占有目的的含义
二、非法占有目的的证明
三、非法占有目推定规则的构建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本文编号:2961669
【文章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内容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内容
第二章 套取科研经费的概述
第一节 我国科研经费的管理现状
一、科研经费预算制度的改革困境
二、科研人员激励机制的不完善
三、科研经费监督机制的缺失难题
第二节 套取科研经费的手段类型
一、虚开发票套取科研经费
二、虚构合同套取科研经费
三、虚报支出套取科研经费
四、虚设、侵吞科研设备套取科研经费
第三节 国内典型套取科研经费案件的研析
一、山东大学陈哲宇科研经费贪腐案
二、中国石油大学王新海科研经费贪腐案
三、浙江大学陈英旭科研经费贪腐案
四、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肖洪森科研经费贪腐案
第三章 套取科研经费行为性质的认定之争
第一节 科研人员身份的界定
一、具有行政职务的科研人员属于国家工作人员
二、科研项目负责人可以成为国家工作人员
三、一般科研人员难以认定为国家工作人员
第二节 科研经费权属的界定
一、科研经费的来源
二、科研经费的管理
三、科研经费的使用
第三节 利用“职务之便”的认定
第四节 科研人员违法性认识的认定
一、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的不完善
二、科研人员法律意识的薄弱
三、专门规定科研贪腐法律的缺失
第四章 套取科研经费行为的评价与规制
第一节 科研人员身份的合理区分
第二节 科研人员收入性质的厘清
一、垫付款项
二、科研转化
三、科研奖励
第三节 科研人员“非法占有的目的”的认定
一、贪污罪中非法占有目的的含义
二、非法占有目的的证明
三、非法占有目推定规则的构建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本文编号:29616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2961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