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刑法论文 >

恐怖活动犯罪的目的犯性质探究——以宣扬恐怖主义罪、非法持有宣扬恐怖主义物品罪为例

发布时间:2021-01-10 00:51
  恐怖活动犯罪特别是宣扬恐怖主义罪和非法持有宣扬恐怖主义物品罪在司法认定中面临过度犯罪化和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难以统一的困境,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对恐怖活动犯罪的认定缺乏犯罪目的的考察,因而有必要在立法上将恐怖活动犯罪设定为目的犯。参考不作为犯的分类,可以将恐怖活动犯罪分为纯正的恐怖活动犯罪和不纯正的恐怖活动犯罪,恐怖主义性质的政治、意识形态目的主要影响纯正的恐怖活动犯罪中的短缩的二行为犯即间接目的犯的认定。认定恐怖活动犯罪中的目的可以采取司法推定的方法,恐怖活动犯罪作为目的犯也可以是间接故意犯罪,同时也要在共同犯罪和罪数形态方面对恐怖活动犯罪进行具体考量。 

【文章来源】:铁道警察学院学报. 2020,30(04)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恐怖活动犯罪分类再思考
    (一)纯正的恐怖活动犯罪
        1. 罪名表述上的限定性
        2. 本质上的规定性
    (二)不纯正的恐怖活动犯罪
二、恐怖活动犯罪司法认定的困境
    (一)司法机关认定恐怖活动犯罪的特点
    (二)司法认定恐怖活动犯罪的困境
        1. 有过度犯罪化之嫌
        2. 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难统一
三、解决我国恐怖活动犯罪司法认定困境的出路
    (一)目的犯性质的认定
    (二)解决司法认定困境的出路
四、恐怖活动犯罪目的犯认定中的几个具体问题
    (一)如何认定目的存在
    (二)恐怖活动犯罪可以是间接故意犯罪
    (三)恐怖活动犯罪的共犯形态
    (四)恐怖活动犯罪的罪数形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恐怖主义犯罪的法益及其立法展开[J]. 杨智博.  西部法学评论. 2019(06)
[2]我国恐怖主义犯罪立法的特点及其司法展开[J]. 李梁.  法学杂志. 2019(12)
[3]暴恐犯罪的机理与刑事政策反思[J]. 沙涛.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2019(05)
[4]实质预备犯语境下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罪的教义学重述[J]. 敬力嘉.  当代法学. 2019(04)
[5]晚近20年中国反恐刑法修法问题研究[J]. 赵秉志,张拓.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1)
[6]总体国家安全观视角下的预防性反恐研究——以十九大报告为切入点[J]. 梅传强,童春荣.  现代法学. 2018(01)
[7]在刑法规范与社会事实之间——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物品之司法判定问题研究[J]. 苏永生.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1)
[8]主观超过因素新论[J]. 董玉庭.  法学研究. 2005(03)
[9]论短缩的二行为犯[J]. 张明楷.  中国法学. 2004(03)
[10]目的犯的法理探究[J]. 陈兴良.  法学研究. 2004(03)



本文编号:29677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29677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754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