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刑法论文 >

刑法中居间型犯罪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01 13:31
  居间型犯罪并不是我国刑法规定的一种法定犯罪类型,只是具有“居间介绍”这一核心特征的诸多犯罪行为的总称。刑法意义上的居间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对刑法所保护的法益会造成实际的损害或现实的威胁。但是现行刑法中居间型犯罪的规定存在很多不利于理论适用以及司法实务应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居间行为规定的内容上定性方式不一致、形式上杂乱无章以及居间行为犯罪化的标准模糊等问题。以上问题表现出来的是现行刑法对此种犯罪规定的缺失,对于居间型犯罪的司法实务和理论研究没有促进作用。文章在整体上对刑法中的居间行为进行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对居间型犯罪在司法实务上适用及刑法理论应用问题进行分析,对居间型犯罪的研究产生正面影响,具有现实意义。居间行为的研究在刑法理论方面的影响在于其对有关规定的一致性有所裨益,并且从理论上为其定罪量刑提供法律上的依据,使其有法可循;同时以司法实践的角度进行分析,通过理论结合实际在司法实务中对其定罪量刑产生正面影响。通过合理的把握刑法中的居间行为,对现存的居间型犯罪具有的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的建议,不仅符合罪刑相适应原则,同时对居间型犯罪准确的定罪量刑有促进作用,在司法实践方面对于... 

【文章来源】: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市

【文章页数】:3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我国刑法中居间行为的基本样态
    (一)居间行为的独立评价模式
    (二)居间行为的概括评价模式
    (三)居间行为的共犯评价模式
二、我国刑法中居间行为的处罚根据
    (一)帮助行为的正犯化
        1.帮助行为正犯化的立法趋向
        2.居间行为正犯化的处罚根据
    (二)对向犯处罚合理性
        1.对向犯的类型及其处罚合理性
        2.居间行为参与对向犯罪及评价
    (三)司法解释的自洽性
三、我国刑法中居间行为的司法适用
    (一)居间行为既遂与未遂的判断标准
    (二)牟利目的不是居间行为构成要素
    (三)居间行为按共犯处罚应严格限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对向犯中必要参与行为的处罚范围[J]. 张明楷.  比较法研究. 2019(05)
[2]帮助行为正犯化的教义学反思[J]. 孙运梁.  比较法研究. 2018(06)
[3]帮助行为正犯化的类型研究与入罪化思路[J]. 于冲.  政法论坛. 2016(04)
[4]中国刑法领域“法益理论”的深度思考及商榷[J]. 杨兴培.  法学. 2015(09)
[5]对向犯研究[J]. 陈志军.  刑法论丛. 2013(01)
[6]对向犯若干问题研究[J]. 钱叶六.  法商研究. 2011(06)
[7]对我国介绍卖淫罪的几点思考[J]. 丁明.  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04)
[8]介绍贿赂罪认定中的疑难问题[J]. 陈增宝.  人民司法. 2006(09)
[9]目的犯的目的研究[J]. 彭辅顺.  河北法学. 2004(11)
[10]介绍贿赂罪取消论[J]. 赖早兴,张杰.  湖南社会科学. 2004(05)

博士论文
[1]对向犯研究[D]. 李岚林.武汉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论犯罪帮助行为的正犯化[D]. 魏方方.青岛大学 2017
[2]刑法中居间介绍行为的定性研究[D]. 张晓杨.江西理工大学 2017
[3]论刑法中的介绍行为[D]. 唐丽.山东大学 2017
[4]帮助行为的“正犯化”研究[D]. 刘长斌.华东政法大学 2016
[5]贩卖毒品罪的构成与认定[D]. 郑旭.山东大学 2016
[6]贿赂犯罪中居间行为定性研究[D]. 徐贤飞.西南政法大学 2015
[7]论毒品犯罪中居间行为的定性[D]. 王笑竹.安徽财经大学 2015
[8]论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的若干疑难问题[D]. 段晓艳.华东政法大学 2015
[9]介绍贿赂罪研究[D]. 陈华.南京大学 2014
[10]论帮助行为的“正犯化”[D]. 李奇.西南政法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0128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30128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183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