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诈骗罪中非法占有目的之认定
发布时间:2021-03-03 15:46
合同诈骗犯罪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资金高速流动、交易便捷的今天,合同诈骗犯罪的行为客观表现具有多样性、隐蔽性、欺骗性,就合同诈骗罪犯罪构成而言,其行为要素和作案规律还是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就合同诈骗罪本身,虽然目前刑法规定中多讨论的是合同诈骗罪的客观性层面的内容,但是不能在案件审查中把主观目的忽略掉,在案件的审查和认定过程中,对合同诈骗中“非法占有目的”的解释与法律适用应当是我们关注的主要问题。目前,合同诈骗的罪状表述主要围绕通过订立合同的方式以不支付对价的方式获取他人财产的客观方面进行表述,重点关注是否给他人造成无法返还还的后果和后续行为上,为此,刑法规定了五种情形用来推断行为人的主观意图,但是如何结合这五种情形来具体认定合同诈骗罪中的主观故意,在法律适用上还是需要进一步解释的。实践中,部分司法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机械套用该五种情形来认定行为人的非法占有目的,这使得办案人对案件的把握陷入客观归罪的境地。忽视主观要件本身,将合同的签订与履行割裂开看问题,会不恰当的把一般民事欺诈当做刑事犯罪来处理,造成刑罚的滥用。对“非法占有目的”界限的明析是研究合同诈骗罪的重中之重,对于主...
【文章来源】: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3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二、研究现状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合同诈骗罪主观方面认定的现状
一、合同诈骗罪的立法沿革
二、我国刑法中“非法占有目的”的证明方法
(一)运用在案证据证明“非法占有目的”
(二)运用刑事推定证明“非法占有目的”
三、目前认定合同诈骗罪中“非法占有目的”的困境
(一)刑事证明规则不能解决主观要件证明困难
(二)证明“非法占有目的”的证据匮乏
(三)刑事推定的运用存在分歧
第二章 非法占有目的的含义
一、刑法语境下的“占有”与“非法”
(一)刑法意义上“占有”的含义
(二)合同诈骗罪中“非法”的含义
二、“非法占有目的”认定的常见误区
(一)“非法占有目的”包含间接故意
(二)“非法占有目的”会产生转化
(三)不存在刑事推定的五种情形就没有“非法占有目的”
(四)案发前退还财物可以否定“非法占有目的”
三、“非法占有目的”的本质特征
(一)“非法占有为目的”要体现合同诈骗罪的客体特征
(二)“非法占有为目的”应当符合合同交易特点
(三)“非法占有为目的”应当符合经济环境和司法实际
第三章 “非法占有目的”与五种法定行为的关系
一、学界对五种法定行为的不同学说
二、五种法定行为的具体规定
三、“非法占有目的”刑事推定的特征
(一)“非法占有目的”刑事推定具有合理性
(二)“非法占有目的”刑事推定具有局限性
(三)“非法占有目的”刑事推定要把握谦抑性
四、“非法占有目的”推定的基本方法
(一)着眼于行为人的“实际履约能力”
(二)着眼于“合同的履行情况”
(三)着眼于“财物的实际处置状况”
第四章 合同诈骗罪“非法占有目的”认定的完善
一、“非法占有目的”刑事推定应遵循刑事法律原则
(一)坚持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
(二)坚持反证否定推定原则
二、明确推定的举证责任
(一)行为人对反证承担举证责任
(二)反证内容必须真实、合理
(三)建立“推定-否定-推定”的证明规则
结论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财产犯罪中的非法占有目的之否定——“侵害占有、建立占有”客观分析之提倡[J]. 尹晓静. 政治与法律. 2011(11)
[2]刑事推定若干基本理论之研讨[J]. 汪建成,何诗扬. 法学. 2008(06)
[3]推定的界限及适用[J]. 龙宗智. 法学研究. 2008(01)
[4]推定研究中的认识误区[J]. 劳东燕.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2007(05)
[5]论财产罪的非法占有目的[J]. 张明楷. 法商研究. 2005(05)
[6]论合同诈骗罪认定中的若干问题[J]. 肖中华. 政法论丛. 2002(02)
[7]牟其中被控信用证诈骗罪之法律分析[J]. 曲新久. 人民公安. 2000(01)
[8]合同诈骗罪与民事诈欺行为界限分析[J]. 齐章安,周少华.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1999(05)
[9]合同诈骗犯罪的认定[J]. 吕敏. 法学. 1994(04)
硕士论文
[1]民间非法融资行为的刑法治理[D]. 杨冬鑫.西南大学 2014
[2]论合同诈骗罪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D]. 翁恒远.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2013
[3]合同诈骗罪与合同欺诈行为比较之研究[D]. 林如鹏.华东政法大学 2012
[4]合同诈骗罪疑难问题研究[D]. 林鹏飞.南京大学 2011
[5]合同诈骗罪之探析[D]. 王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0
[6]论合同诈骗犯罪“非法占有目的”的刑事推定[D]. 覃波.中国政法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061523
【文章来源】: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3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二、研究现状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合同诈骗罪主观方面认定的现状
一、合同诈骗罪的立法沿革
二、我国刑法中“非法占有目的”的证明方法
(一)运用在案证据证明“非法占有目的”
(二)运用刑事推定证明“非法占有目的”
三、目前认定合同诈骗罪中“非法占有目的”的困境
(一)刑事证明规则不能解决主观要件证明困难
(二)证明“非法占有目的”的证据匮乏
(三)刑事推定的运用存在分歧
第二章 非法占有目的的含义
一、刑法语境下的“占有”与“非法”
(一)刑法意义上“占有”的含义
(二)合同诈骗罪中“非法”的含义
二、“非法占有目的”认定的常见误区
(一)“非法占有目的”包含间接故意
(二)“非法占有目的”会产生转化
(三)不存在刑事推定的五种情形就没有“非法占有目的”
(四)案发前退还财物可以否定“非法占有目的”
三、“非法占有目的”的本质特征
(一)“非法占有为目的”要体现合同诈骗罪的客体特征
(二)“非法占有为目的”应当符合合同交易特点
(三)“非法占有为目的”应当符合经济环境和司法实际
第三章 “非法占有目的”与五种法定行为的关系
一、学界对五种法定行为的不同学说
二、五种法定行为的具体规定
三、“非法占有目的”刑事推定的特征
(一)“非法占有目的”刑事推定具有合理性
(二)“非法占有目的”刑事推定具有局限性
(三)“非法占有目的”刑事推定要把握谦抑性
四、“非法占有目的”推定的基本方法
(一)着眼于行为人的“实际履约能力”
(二)着眼于“合同的履行情况”
(三)着眼于“财物的实际处置状况”
第四章 合同诈骗罪“非法占有目的”认定的完善
一、“非法占有目的”刑事推定应遵循刑事法律原则
(一)坚持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
(二)坚持反证否定推定原则
二、明确推定的举证责任
(一)行为人对反证承担举证责任
(二)反证内容必须真实、合理
(三)建立“推定-否定-推定”的证明规则
结论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财产犯罪中的非法占有目的之否定——“侵害占有、建立占有”客观分析之提倡[J]. 尹晓静. 政治与法律. 2011(11)
[2]刑事推定若干基本理论之研讨[J]. 汪建成,何诗扬. 法学. 2008(06)
[3]推定的界限及适用[J]. 龙宗智. 法学研究. 2008(01)
[4]推定研究中的认识误区[J]. 劳东燕.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2007(05)
[5]论财产罪的非法占有目的[J]. 张明楷. 法商研究. 2005(05)
[6]论合同诈骗罪认定中的若干问题[J]. 肖中华. 政法论丛. 2002(02)
[7]牟其中被控信用证诈骗罪之法律分析[J]. 曲新久. 人民公安. 2000(01)
[8]合同诈骗罪与民事诈欺行为界限分析[J]. 齐章安,周少华.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1999(05)
[9]合同诈骗犯罪的认定[J]. 吕敏. 法学. 1994(04)
硕士论文
[1]民间非法融资行为的刑法治理[D]. 杨冬鑫.西南大学 2014
[2]论合同诈骗罪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D]. 翁恒远.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2013
[3]合同诈骗罪与合同欺诈行为比较之研究[D]. 林如鹏.华东政法大学 2012
[4]合同诈骗罪疑难问题研究[D]. 林鹏飞.南京大学 2011
[5]合同诈骗罪之探析[D]. 王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0
[6]论合同诈骗犯罪“非法占有目的”的刑事推定[D]. 覃波.中国政法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0615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3061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