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想防卫的体系性反思
发布时间:2021-04-13 13:25
假想防卫的研究应完成方法论的转换。若机械地拼接德日相关学说,容易造成"扭曲的学说谱系";限制责任说的实质内涵在于确立"故意的认识对象包括构成要件该当事实和违法性的基础事实",将"类推适用"视作其"标签"属于误读。以往通过对具体学说的检讨以求达成"统一解"的思路并不可行,体系性思考关注立场和出发点,错误论、故意论、阶层论三条主线是可借助的重要线索。"作为责任要素的故意说"、法律效果援用的罪责论等优势学说,一旦引入体系性思考的轨道,仍面临着掣肘,尚需进一步审思与修正。行为无价值二元论如果不承认故意的双重机能,在故意的阻却上应充分发挥"不法的故意"之实质判断功能;在过失与否的认定上,可以在否定不法的故意以后,直接判断不法的过失存在与否,亦可以就过失犯的认定从头开始,但需将判断时点提前至行为人出现误认的时刻。
【文章来源】:法学家. 2019,(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7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
二、假想防卫的学说检讨
(一) 作为“解决方案”的学说叙事
(二) 德日语境的差异与学说谱系的误读
1. 机械地拼接德日相关学说
2. 错误地理解限制责任说的实质内涵
三、假想防卫的思考进路
(一) 体系性思考的重要线索
1. 以错误论为核心的主线
2. 以故意论为核心的主线
3. 以阶层论为核心的主线
(二) 整体性评价的反馈
四、假想防卫的体系诠释
(一) 本文的解决方案
1. 故意如何阻却
2. 过失如何认定
(二) 对体系上可能疑问的回应
1. 构成要件之故意规制机能的疑问
2. 偶然防卫的衔接疑问
3. 共犯处罚的疑问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阶层犯罪论及其实践展开[J]. 周光权. 清华法学. 2017(05)
[2]行为无价值二元论与未遂犯[J]. 周光权. 政法论坛. 2015(02)
[3]行为无价值论与积极一般预防[J]. 周光权.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1)
[4]正当防卫中防卫意思的命运——立足行为无价值二元论的思考[J]. 杨绪峰. 西部法学评论. 2014(06)
[5]刑法学研究的五个关系[J]. 张明楷. 法学家. 2014(06)
[6]论故意在犯罪论体系中的双层定位——兼论消极的构成要件要素[J]. 蔡桂生. 环球法律评论. 2013(06)
[7]假想防卫的司法认定[J]. 李运才.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13(06)
[8]阶层体系下正当化情状错误问题的困境与破解[J]. 张健一.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12(12)
[9]论偶然防卫[J]. 张明楷. 清华法学. 2012(01)
本文编号:3135380
【文章来源】:法学家. 2019,(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7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
二、假想防卫的学说检讨
(一) 作为“解决方案”的学说叙事
(二) 德日语境的差异与学说谱系的误读
1. 机械地拼接德日相关学说
2. 错误地理解限制责任说的实质内涵
三、假想防卫的思考进路
(一) 体系性思考的重要线索
1. 以错误论为核心的主线
2. 以故意论为核心的主线
3. 以阶层论为核心的主线
(二) 整体性评价的反馈
四、假想防卫的体系诠释
(一) 本文的解决方案
1. 故意如何阻却
2. 过失如何认定
(二) 对体系上可能疑问的回应
1. 构成要件之故意规制机能的疑问
2. 偶然防卫的衔接疑问
3. 共犯处罚的疑问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阶层犯罪论及其实践展开[J]. 周光权. 清华法学. 2017(05)
[2]行为无价值二元论与未遂犯[J]. 周光权. 政法论坛. 2015(02)
[3]行为无价值论与积极一般预防[J]. 周光权.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1)
[4]正当防卫中防卫意思的命运——立足行为无价值二元论的思考[J]. 杨绪峰. 西部法学评论. 2014(06)
[5]刑法学研究的五个关系[J]. 张明楷. 法学家. 2014(06)
[6]论故意在犯罪论体系中的双层定位——兼论消极的构成要件要素[J]. 蔡桂生. 环球法律评论. 2013(06)
[7]假想防卫的司法认定[J]. 李运才.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13(06)
[8]阶层体系下正当化情状错误问题的困境与破解[J]. 张健一.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12(12)
[9]论偶然防卫[J]. 张明楷. 清华法学. 2012(01)
本文编号:31353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3135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