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刑法论文 >

行为不法与责任阻却:“于欢案”的刑法教义学解答

发布时间:2021-06-25 14:25
  于欢案引发的争议为区分不法与有责提供了新契机:不法是依据法律的行为规范进行的评判,必须受罪刑法定原则之明确性的约束,违法阻却事由是法律激励的行为,不应当承认超法规的违法阻却事由;有责是根据法律的裁判规范进行的评价,必须受罪刑法定原则之价值性的约束,责任阻却事由是法律宽恕的行为,可以承认超法规的责任阻却事由。于欢的行为并非法律激励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但于欢在遭受辱母等侵害时实施过当防卫,并不具有期待可能性,具有责任阻却事由,应当宣告无罪。 

【文章来源】: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9,37(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一、面临的问题:典型案件的“非典型判决”
二、讨论的前提:不法与有责区分的两重法理
    (一) 不法与有责区分的第一重法理:不法是判断行为人的行为是否为法律激励的行为, 有责是判断行为人的行为是否为法律宽恕的行为
    (二) 不法与有责区分的第二重法理:不法并不允许超法规的阻却事由, 责任存在超法规的阻却事由
三、于欢案当属于防卫过当
    (一) 于欢案的两种对立观点
    (二) 于欢案应当属于防卫过当
四、期待不能:于欢案无罪的另一种进路
    (一) 期待可能性:责任判断的核心
    (二) 期待可能性:超法规的宽恕事由
    (三) 于欢案并不具有期待可能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治国理政的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维[J]. 张文显.  中国社会科学. 2017(04)
[2]论持续侵害与正当防卫的关系[J]. 周光权.  法学. 2017(04)
[3]期待可能性理论的引入及限定性适用[J]. 钱叶六.  法学研究. 2015(06)
[4]实质解释论的再提倡[J]. 张明楷.  中国法学. 2010(04)
[5]以违法与责任为支柱构建犯罪论体系[J]. 张明楷.  现代法学. 2009(06)
[6]调节性刑罚恕免事由:期待可能性理论的功能定位[J]. 刘艳红.  中国法学. 2009(04)
[7]期待可能性理论的梳理[J]. 张明楷.  法学研究. 2009(01)
[8]略论刑法中义务冲突法律性质的根据[J]. 简永发.  法学评论. 2008(05)
[9]义务冲突下的正确选择[J]. 李兰英.  法学评论. 2002(02)
[10]刑法第20条第3款“行凶”一词的理论考察[J]. 刘艳红.  法学评论. 2000(06)



本文编号:32493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32493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69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