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刑法论文 >

青海省青年学生电信诈骗风险防控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05 18:07
  电信诈骗是伴随着网络普及和快速渗透而出现的一种新型诈骗方式,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分子通过网络,利用青年学生的心理弱点,对青年学生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给学生带来身心伤害或财产损失。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网络诈骗成为危害青年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对青年学生的心理、人格、思想甚至未来发展都造成不同程度的侵害,严重影响了青年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甚至对学生未来的人生发展造成不可逆的影响。通过分析青海省内青年学生网络诈骗的人格特征、行为动机和心理弱点,试图从法制建设、社会关怀、高校教育、家庭教育和学生自身出发,以期为青年学生防范诈骗风险、促进健康成长、建设平安校园、维护社会稳定提供可行的方式。 

【文章来源】: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19(03)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青海省青年学生电信诈骗风险防控机制研究


电信诈骗形式

比例,方式,青年学,学生


2. 面对来自不明信息源的法院传票、欠费信息、社保问题、银行账户安全等信息,62.5%的青年学生选择无视此类消息,22.04%的学生选择到当地相关机构查询,还有11.18%的学生寻求来自学校、家庭或者朋友的帮助和建议。总体来看,95.72%的青年学生没有盲目相信此类信息,警惕性较强,防诈骗意识较高。3. 面对亲人或熟人车祸、被抓、绑架、生病等恐吓电话或短信,要求转账的信息,50.33%的学生选择了找到其本人核实再做决定,44.08%的学生选择了无视这些信息。结果表明,大多数青年学生遇见此类消息较为理智,不仅体现了青年学生具有较高的防诈骗意识,找到本人核实情况还体现出了青年学生对待他人的关心关爱。

后处理,方式,电信,诈骗罪


法制建设是网络空间治理的重要保障,是遏制电信诈骗违法犯罪的主要利器。当前,我国出台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多项相关法律文件和规定,但是对电信诈骗犯罪行为还缺乏具体的法律条文规定,对“网络诈骗罪”何以量刑还缺乏详细具体的操作办法,当前只能依据《刑法》中的“诈骗罪”执行。因此,完善电信诈骗的相关法律法规,才能有效遏制电信诈骗犯罪行为。学校要突出法治教育的重要地位[2],同时,强化国家网络监管部门的监督预警机制,强化对电信诈骗电话和不良信息散布的全过程、全时段、全方位监管,做到网络监管无缝隙、全覆盖,使电信诈骗犯罪分子无可乘之机。同时,要加强网监部门对网上银行、网上支付等支付方式的保护,防止信息泄露,从而对电信诈骗犯罪行为实施有效的整治与管理。(二)重视家庭和社会教育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电信诈骗犯罪的治理难点及对策[J]. 王敏.  人民论坛. 2019(14)
[2]电信诈骗罪的客观行为认定之心理学分析[J]. 李小丹.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19(07)
[3]论我国电信诈骗立案管辖的困境及应对策略[J]. 郭丰.  辽宁警察学院学报. 2019(02)
[4]以平安高校建设为契机加强电信网络诈骗的风险防控[J]. 彭嘉勋,成平.  法制博览. 2019(01)
[5]论网络犯罪案件中的抽样取证——以电信诈骗犯罪为切入点[J]. 马忠红.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6)
[6]高校电信诈骗频发原因与防治对策探讨[J]. 朱国庆,邓毅岚.  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 2018(05)
[7]大学生电信安全意识的培养路径探析——以扬州地区高校实证调查为基础[J]. 郭平,钱琛,王万川.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06)
[8]大学生电信诈骗高发现象探讨[J]. 李兰玉,刘梅芳,李彤彤.  邢台学院学报. 2018(02)
[9]论多元共治网络诈骗防控体系之构建[J]. 乔壮壮,董娟.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8(01)
[10]大学生电信诈骗防范的法治思考[J]. 叶淑盛,王清平.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3)



本文编号:32665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32665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d4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