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刑法论文 >

风险社会立法犯罪化尺度厘定的省思与归正

发布时间:2021-07-05 19:16
  风险社会矛盾激增,新的犯罪形式不断涌现。作为治理社会矛盾的最直接有效的法律手段,刑法介入在我国长期处于活跃状态,刑事立法犯罪化特征突出。应当认识到单向的入罪必然会带来社会治理的一系列问题与风险,需要引入非犯罪化的视角统合反思与考量。在正视立法犯罪化不足的基础上,通过从观念上转向统合报应刑论与目的刑论、重新确立刑法限制刑罚与保障自由的价值、再次倡导刑法谦抑理念、充分运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协调、立法上犯罪化与非罪化并趋,重新归正与厘定刑事立法犯罪化的应有尺度。 

【文章来源】:江西警察学院学报. 2020,(03)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刑事立法犯罪化样态的表征梳理
    (一)新增罪名为《刑法》所吸纳
        1. 预备行为正犯化
        2. 教唆、煽动行为正犯化
        3. 帮助行为正犯化
        4. 新领域危害行为犯罪化
    (二)新增罪状被原有罪名所包容
        1. 多次行政违法行为纳入既有罪名
        2. 原有罪名基础上的罪状增设与细化
    (三)刑事处罚措施趋于严厉
二、刑事立法犯罪化趋势的逻辑机理
    (一)化解社会矛盾的客观需要
    (二)民众“惩处”吁求的被动回应
    (三)严密刑事法网的必然要求
    (四)强化法益保护的合理选择
三、刑事立法犯罪化倾向的诘问反思
    (一)刑事立法犯罪化导致社会治理“过度刑法化”
    (二)刑事立法犯罪化违背刑法“谦抑补充”之原则
    (三)刑事立法犯罪化造成“情绪性立法”倾向延伸
    (四)刑事立法犯罪化致使国家刑罚权与公民权失衡
四、刑事立法犯罪化尺度的理性归正
    (一)观念转向:统合报应刑论与目的刑论
    (二)价值确立:限制刑罚与保障自由之均衡
    (三)理念回归:刑法谦抑性理念再提倡
    (四)政策协调: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五)立法兼顾:犯罪化与非罪化并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网络服务提供者刑事责任“行政程序前置化”的消极性及其克服[J]. 熊波.  政治与法律. 2019(05)
[2]论我国刑法中的帮助犯的正犯化问题[J]. 余青杰.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8(06)
[3]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古今考辨[J]. 黄春燕.  南京社会科学. 2018(02)
[4]预防性刑法观及其教义学思考[J]. 高铭暄,孙道萃.  中国法学. 2018(01)
[5]刑法过度前置化批判及其纠正[J]. 陈伟,霍俊阁.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18(01)
[6]新刑法工具主义批判与矫正[J]. 魏昌东.  法学. 2016(02)
[7]刑事立法应力戒情绪——以《刑法修正案(九)》为视角[J]. 刘宪权.  法学评论. 2016(01)
[8]社会治理“过度刑法化”的法哲学批判[J]. 何荣功.  中外法学. 2015(02)
[9]走向刑法的现代化[J]. 储槐植.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4)
[10]刑事立法的政策导向与技术制衡[J]. 陈伟.  中国法学. 2013(03)



本文编号:32666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32666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a5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