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秦火火”诽谤、寻衅滋事案对我国网络犯罪刑事立法的启示
本文关键词:论“秦火火”诽谤、寻衅滋事案对我国网络犯罪刑事立法的启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年来,有关网络诽谤、网络诈骗、网络赌博、网络色情、网络传销等一系列涉及网络违法犯罪的新闻可以说是屡见不鲜,其中2014年4月在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的“秦火火”诽谤、寻衅滋事案引起了广泛关注。刑事被告人秦志晖(网名“秦火火”)因通过新浪微博诽谤多名公众人物并捏造原铁道部向外籍遇难乘客给予天价赔偿的谣言而被检察机关依法提起公诉,秦志晖当庭认罪伏法。秦志晖的犯罪行为属于典型的网络犯罪。本文通过对该案的几个争议焦点进行评析,试图从司法实践的层面指出当前我国打击网络犯罪正面临哪些困境或问题,同时结合目前学界对网络犯罪的研究,提出如何通过完善相关刑事立法以应对日趋猖獗的网络犯罪问题。本文第一部分将对“秦火火”诽谤、寻衅滋事案进行一个案例综述,简单介绍本案的案情以及诉讼过程和诉讼结果,进而对本案的争议焦点进行分析,指出秦志晖的犯罪行为如何体现出网络犯罪的特征。本文第二部分将根据上文的分析着重指出本案反映出当前我国打击网络犯罪所面临的几个问题:一是随着计算机网络普及度的上升以及技术门槛的降低,网络犯罪行为主体呈年轻化、低龄化趋势,而目前我国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无法应对这一现实;二是尽管新的刑诉法司法解释规定了电子数据审查的规则,为电子数据的收集提供了程序性、合法性的指引,但对于电子数据的保全以及认证制度尚未得以构建;三是在网络环境下实施的传统犯罪已经出现了现行刑法典无法规制的新的行为方式,因此不得不通过“救火式”的司法解释加以应对,而这也正是我国打击网络犯罪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第三部分将结合上述指出的问题,重点讨论“秦火火”一案对我国网络犯罪刑事立法的启示,包括制定网络犯罪单行刑法,设计一套专门的网络犯罪定量标准,完善电子数据收集、保全与认证方面的具体规定和建立定期上门教育与政府收容教养相结合的制度以矫正无刑事责任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不法行为及心理。本文第四部分即为结语。
【关键词】:网络犯罪 刑事立法 启示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4.3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兵;;论诈骗罪与民事借贷行为的区别——以一起典型案件为例[J];法制与社会;2014年14期
2 赵远;;糯康案件所涉刑事管辖权暨国际刑事司法合作问题研究[J];法学杂志;2014年06期
3 刘远;;罪刑法定原则的司法逻辑构造[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4 彭文华;;中止犯自动性的目的限缩[J];法学家;2014年05期
5 卢建平;;犯罪门槛下降及其对刑法体系的挑战[J];法学评论;2014年06期
6 赵学军;;量刑视野下刑事和解的属性与适用[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7 邓毅丞;;结果型转化犯法律属性新探[J];法商研究;2015年05期
8 韩光;;中止行为双重效力的探讨[J];研究生法学;2015年02期
9 曾执;秦波;钟尔璞;;论司法实践中的故意杀人“情节较轻”[J];东南司法评论;2015年00期
10 邹韵;;浅析性贿赂行为[J];法制博览;2015年30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开云;同一行为触犯数个刑法法规的处断原则研究及立法完善[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2 雷宗儒;论非法经营罪的认定[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3 张青;论精神障碍者的刑事责任能力及其处理[D];苏州大学;2012年
4 张飞;量刑程序的多方参与[D];浙江工业大学;2013年
5 张婷婷;受虐妇女杀夫行为的轻刑化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3年
6 张县丽;醉酒驾驶犯罪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7 廖佳龙;交通肇事罪疑难问题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
8 孙伟伟;结果犯视角下的扒窃[D];中国政法大学;2014年
9 吴强;危险驾驶罪疑难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10 赵燕;论盗窃罪中的扒窃行为[D];吉林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论“秦火火”诽谤、寻衅滋事案对我国网络犯罪刑事立法的启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67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326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