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适用研究 ——以2014-2018年广东省210份非法吸收存款罪判决书为样本
发布时间:2021-07-28 19:03
P2P网络借贷近年来持续爆雷,实控人则常被控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这使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这一并不算新的罪名频频出现在大众视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还是民营企业家最常面对的经济犯罪罪名之一。在强调保护和发展民营经济的当下对该罪适用进行研究有现实意义。从法理上看,在我国现阶段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保护的法益是我国的金融许可制度和投资者个人资金安全;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非法性”指违反金融管理法律法规,但违反了金融管理法律法规并不意味着即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非法”,仍要看这些违反是否侵害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法益;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中的“公众”应指对象不特定且多数,我国将“亲友标准”作为认定对象是否特定的标准有其适应国情的合理性,但应该看到“亲友”本身概念模糊、确定性差,容易引发争议,应把对象特定限定在“确定范围的亲属”,把“友”排除出“特定对象”。研究以广东省近年来210份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判决为主要样本,对判决年份、吸收存款数额、吸收资金对象人数、吸收资金用途、是否使用欺诈手段、共同犯罪、单位犯罪、判决结果、缓刑适用、P2P网络借贷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情况等进行分析,以求得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文章来源】:西华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判决年份与样本数统计
根据司法解释,吸收对象人数是入罪标准之一,也是犯罪加重情节之一,因而研究对吸收存款对象人数进行了统计,用于判断目前的入罪标准是否恰当。该210份判决共对154名被告人的吸收对象人数进行了认定,其中吸收对象在10人以下的30名(其中5名被告吸收对象为1人,12名被告吸收对象为3人以下),吸收对象在11人以上不满30人的共49名,吸收对象在30人以上不满100人的共33名,吸收对象100以上不满150人的共计13名,吸收对象在150人以上不满500人的共计19人,吸收对象在500人以上的共计10人。2.2.4 给存款人造成的损失数额的统计分析
损失数额达到数额巨大的统计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互联网传销刑法规制研究[J]. 时方.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19(06)
[2]美国的“非法集资”及其规制经验[J]. 刘子平. 新金融. 2019(10)
[3]论金融风险控制的司法路径[J]. 宋晓燕. 中国应用法学. 2019(05)
[4]涉众型经济犯罪刑法治理的新思考——基于G市近5年判决的分析[J]. 贾长森.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19(05)
[5]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保护法益及其司法适用[J]. 张亚平.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 2019(05)
[6]70年“中国式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基本经验、面临挑战及前景展望——基于主体—内容—方式的三维视角[J]. 孙德超,钟莉莉. 学习与探索. 2019(09)
[7]企业家刑事风险分析报告(2014-2018)[J]. 张远煌.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 2019(04)
[8]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规范构造[J]. 王利宾. 江西警察学院学报. 2019(04)
[9]民间融资发展现状与规范化的法律路径[J]. 付云.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4)
[10]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规范适用[J]. 王新. 法学. 2019(05)
硕士论文
[1]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若干问题研究[D]. 王学冠.烟台大学 2018
[2]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限制司法适用研究[D]. 李金明.吉林大学 2018
[3]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界限与认定[D]. 文娟.华南理工大学 2017
[4]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司法认定及其完善[D]. 王震.广东财经大学 2017
[5]P2P网络借贷领域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司法适用研究[D]. 史美珍.西南政法大学 2017
[6]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认定实证研究[D]. 马凤.吉林大学 2016
[7]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限制适用[D]. 王鲁峰.华东政法大学 2015
[8]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司法认定[D]. 孙永刚.苏州大学 2014
[9]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相关问题研究[D]. 张曦.华东政法大学 2014
[10]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司法适用限制研究[D]. 罗乔林.西南政法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308467
【文章来源】:西华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判决年份与样本数统计
根据司法解释,吸收对象人数是入罪标准之一,也是犯罪加重情节之一,因而研究对吸收存款对象人数进行了统计,用于判断目前的入罪标准是否恰当。该210份判决共对154名被告人的吸收对象人数进行了认定,其中吸收对象在10人以下的30名(其中5名被告吸收对象为1人,12名被告吸收对象为3人以下),吸收对象在11人以上不满30人的共49名,吸收对象在30人以上不满100人的共33名,吸收对象100以上不满150人的共计13名,吸收对象在150人以上不满500人的共计19人,吸收对象在500人以上的共计10人。2.2.4 给存款人造成的损失数额的统计分析
损失数额达到数额巨大的统计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互联网传销刑法规制研究[J]. 时方.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19(06)
[2]美国的“非法集资”及其规制经验[J]. 刘子平. 新金融. 2019(10)
[3]论金融风险控制的司法路径[J]. 宋晓燕. 中国应用法学. 2019(05)
[4]涉众型经济犯罪刑法治理的新思考——基于G市近5年判决的分析[J]. 贾长森.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19(05)
[5]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保护法益及其司法适用[J]. 张亚平.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 2019(05)
[6]70年“中国式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基本经验、面临挑战及前景展望——基于主体—内容—方式的三维视角[J]. 孙德超,钟莉莉. 学习与探索. 2019(09)
[7]企业家刑事风险分析报告(2014-2018)[J]. 张远煌.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 2019(04)
[8]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规范构造[J]. 王利宾. 江西警察学院学报. 2019(04)
[9]民间融资发展现状与规范化的法律路径[J]. 付云.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4)
[10]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规范适用[J]. 王新. 法学. 2019(05)
硕士论文
[1]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若干问题研究[D]. 王学冠.烟台大学 2018
[2]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限制司法适用研究[D]. 李金明.吉林大学 2018
[3]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界限与认定[D]. 文娟.华南理工大学 2017
[4]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司法认定及其完善[D]. 王震.广东财经大学 2017
[5]P2P网络借贷领域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司法适用研究[D]. 史美珍.西南政法大学 2017
[6]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认定实证研究[D]. 马凤.吉林大学 2016
[7]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限制适用[D]. 王鲁峰.华东政法大学 2015
[8]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司法认定[D]. 孙永刚.苏州大学 2014
[9]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相关问题研究[D]. 张曦.华东政法大学 2014
[10]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司法适用限制研究[D]. 罗乔林.西南政法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3084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3308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