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过度维权与敲诈勒索罪的成否
发布时间:2021-09-23 00:52
随着依法治国的大力推进,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与维权意识均有所提升。但基于诉讼程序的繁杂耗时,在自身权利受到侵害时,私力救济仍是公民维权的一个主要选择。但权利行使应有其边界,当公民的维权手段过激或索赔过当时,其维权行为即属于过度维权行为,在情节严重时具有构罪的风险。目前学界主要探讨的过度维权涉罪问题常与敲诈勒索罪相关。这是基于当下的社会背景,很少有公民再采取明显带有犯罪性质的诸如暴力或盗窃等手段进行维权,采取带有胁迫性质的手段迫使相对人给付侵权赔偿已成为人们进行私力救济的优先选择。但当行为人采取带有胁迫性质的手段索要过当赔偿时,这类过度维权行为便与我国刑法第274条规定的敲诈勒索罪的行为结构有了极大的相似性。从司法现状来看,目前以“维权”之名行使权利最终触犯敲诈勒索罪的案例仍不在少数,且即使采取同一类型的行为手段索要过当的赔偿,判决结果也不相一致。这也导致了学界与实务界对该问题的持续讨论。探究“过度维权与敲诈勒索罪的成否”问题前应先明确,并非所有的过度维权行为均有触及敲诈勒索罪的可能,采取正当手段索要过当赔偿以及采取过当手段索要正当赔偿的过度维权行为因分别与敲诈勒索罪的行为构成及主观目的不...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过度维权行为概述
(一)过度维权行为的概念
(二)过度维权行为的特征
(三)常见过度维权行为类型
二、过度维权涉罪的域内外考察
(一)各国主要状况之考察
(二)国内当前状况之考察
三、过度维权与敲诈勒索罪之关联
(一)司法现实层面上的关联性
(二)行为结构层面上的关联性
四、敲诈勒索罪的构成特征
(一)犯罪客体要件
(二)犯罪客观方面要件
(三)犯罪主观方面要件
五、过度维权各类型与敲诈勒索罪
(一)消费者求偿类过度维权
(二)上访求偿类过度维权
(三)索取赌债类过度维权
(四)索取两性关系中“精神补偿”类过度维权
(五)以揭发检举犯罪为要挟类过度维权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本文编号:3404696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过度维权行为概述
(一)过度维权行为的概念
(二)过度维权行为的特征
(三)常见过度维权行为类型
二、过度维权涉罪的域内外考察
(一)各国主要状况之考察
(二)国内当前状况之考察
三、过度维权与敲诈勒索罪之关联
(一)司法现实层面上的关联性
(二)行为结构层面上的关联性
四、敲诈勒索罪的构成特征
(一)犯罪客体要件
(二)犯罪客观方面要件
(三)犯罪主观方面要件
五、过度维权各类型与敲诈勒索罪
(一)消费者求偿类过度维权
(二)上访求偿类过度维权
(三)索取赌债类过度维权
(四)索取两性关系中“精神补偿”类过度维权
(五)以揭发检举犯罪为要挟类过度维权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本文编号:34046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3404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