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无价值视野下的受贿罪研究
本文关键词:行为无价值视野下的受贿罪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通过对德国、日本的行为无价值论和结果无价值论争论的整理、对比、分析,结合我国的理论研究现状及司法实践,主张将行为二元论无价值引入到受贿罪的分析过程当中,主张在受贿罪的认定中坚持规范违反说为主兼采法益侵害说,并分析二元论行为无价值论的运用对于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受贿罪认定的积极意义。换言之,本文的一大特色就是强调“实践性”。即立足于司法实践对受贿罪做进一步的二元论行为无价值研究。正如有的学者所言“很多我们以往认为只需以单纯涵摄之方法,将已经确定的案件事实,归属到先经必要解释的法律规范的构成要件之下即可解决案件,事实上当我们将该案件事实理解为法律构成要件所指的事实时,已经带有价值判断的性质,或者其本身已经是一种带有评价性质的归类行为”,“刑法存在之意义并不在于为想象中安然无恙之法益抵御一切损害性的影响,而是从法益受到的无数影响和侵害中,选取那些对于通过道德来维持秩序的共同体存在而言不可容忍者,并予以禁止”。通过禁止这些被立法者规定为受贿罪的行为,来进一步明确和彰显法规范之有效性及权威性。本文由以下五部分组成,总共大约60000字左右,其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界定二元论行为无价值之概念。这部分主要是通过对德、日刑法中行为无价值概念产生之历史、哲学根源以及行为无价值论产生之后而分化出来的原初的行为无价值、一元论的行为无价值和二元论行为无价值等理论形态之分析以及对行为无价值理论与结果无价值理论进行比较,得出本文分析受贿罪所使用之理论工具——二元论的行为无价值论。第二部分,运用上文所选择之理论工具,对受贿罪展开分析。基于二元论行为无价值之立场,从受贿罪之犯罪构成入手展开分析,分别分析了受贿罪之客体,受贿之客观方面,受贿罪之主观方面,受贿罪之主体四个方面之内容。尽量将二元论行为无价值理论运用到传统的受贿罪的四要件犯罪构成之中,以期实现二元论行为无价值的本土转化,进而彰显法治国所必需的国民规范意识。第三部分,对受贿罪未完成形态展开二元论行为无价值分析。未完成形态是任何犯罪都必须讨论的一部分。受贿罪作为当前高发的犯罪之一,更不能例外。并且犯罪的未完成形态是行为无价值和结果无价值争论的重要争点之一。本文主要从受贿罪之未遂、中止两种形态入手来阐述,进而阐明二元论行为无价值对于受贿罪未遂、中止认定之影响。第四部分,立足于二元论行为无价值之立场讨论受贿罪的共同犯罪形态。在这一部分,主要探讨了受贿罪共同犯罪在二元论行为无价值基础上的处罚根据以及非国家工作人员与国家工作人员共同受贿、受贿罪之共同犯罪与身份以及受贿罪共同犯罪中犯罪数额问题。第五部分,受贿罪与相关犯罪的关系。作为论文主体的最后一部分,本部分立足于司法实践主要探讨了在二元论行为无价值视野下受贿罪和渎职罪、受贿罪与介绍贿赂罪之关系。通过对相关犯罪之间关系的梳理,回归本文之初衷:在国民自由保障的前提下,向国民特别是国家工作人员展示一种法规范不可被侵犯的唯美画卷。最终通过受贿罪的各个问题的行为无价值分析,彰显法治国所要求的国民规范意识。以期使得每一个国民都成为具有规范意识的自由之个体,使每一个国民都能在法治国的环境下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行为无价值 二元论 规范彰显 受贿罪 实践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4.392
【目录】:
- 内容摘要4-6
- Abstract6-9
- 引言9-10
- 一、行为无价值论概念之界定10-26
- (一)行为无价值概念之提出10-16
- (二)行为无价值与结果无价值之争论16-23
- (三)二元论行为无价值论概念之得出23-26
- 二、受贿罪之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无价值论展开26-51
- (一)受贿罪客体之行为无价值论展开26-33
- (二)受贿罪客观方面之行为无价值论展开33-43
- (三)受贿罪主体之行为无价值论展开43-48
- (四)受贿罪主观方面之行为无价值论展开48-51
- 三、受贿罪未完成形态之行为无价值论展开51-59
- (一)受贿罪之未遂犯的行为无价论值展开51-54
- (二)受贿罪之中止犯的行为无价论值展开54-59
- 四、受贿罪之共同犯罪形态的行为无价值展开59-66
- (一)受贿罪共同犯罪之处罚根据59-62
- (二)非国家工作人员与受贿罪的共同犯罪62-63
- (三)受贿罪共同犯罪之数额分担63-66
- 五、受贿罪之罪数形态及与相关犯罪之关系66-72
- (一)受贿罪与渎职罪66-68
- (二)受贿罪介绍贿赂罪之关系68-72
- 结语72-73
- 参考文献73-77
- 致谢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单民,史卫忠;论行为犯主观方面的特征[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1年01期
2 李希慧,童伟华;论行为犯的构造[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3 谭明;行为犯分类刍议[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4 张明楷;论短缩的二行为犯[J];中国法学;2004年03期
5 谭明;简论行为犯与其他相关概念之关系[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6 杨琦;;容留他人卖淫是行为犯还是情节犯[J];人民检察;2006年23期
7 张志平;;浅析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犯罪中的行为犯问题[J];林业资源管理;2008年06期
8 任海涛;;单一行为犯之承继共同正犯研究[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9 贾万宝;杜英杰;;论复合行为犯的共犯形态[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10 邵建育;倪东海;;介绍卖淫罪既遂标准探讨——基于行为犯法理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09年28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政法大学刑法学博士研究生 李怀胜;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罪也应改为行为犯[N];检察日报;2011年
2 上海市检察院 包健;如何认定渎职罪中行为犯未遂[N];检察日报;2007年
3 尚召生 谈 强;抗拒检查逃跑劫车的行为如何定罪?[N];人民法院报;2002年
4 韩城市检察院公诉科科长 刘朝阳;从方法行为犯如何定罪引发的探讨[N];西部法制报;2010年
5 戴娟;对介绍卖淫罪的几点思考[N];江苏法制报;2005年
6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赵秉志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法学博士 肖中华;如何确定隔地犯的行为和结果[N];人民法院报;2003年
7 本报记者 孙铭;“行为犯”模式核定骗贷罪[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8 武汉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覃剑峰邋山东政法学院讲师 安军;认定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应注意的两个问题[N];人民法院报;2008年
9 彭阳春;他的行为不应构成诽谤错误[N];中国纪检监察报;2002年
10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西南政法大学 郑人玮邋郑俊;如何确定故意犯罪中的行为个数[N];检察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霜;刑法中的行为概念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顺坡;复合行为犯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2 韩士队;行为犯若干问题探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3 魏修臣;行为犯的概念及其未完成形态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4 刘红艳;论短缩的二行为犯[D];湘潭大学;2009年
5 李永;复合行为犯基本理论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6 胡雪;复合行为犯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7 陈睿;试论连续行为犯[D];吉林大学;2007年
8 杨曦;复合行为犯犯罪形态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9 郭启伟;行为犯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10 何兰;行为犯立法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行为无价值视野下的受贿罪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43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344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