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网络传播秩序治理的刑法界限
发布时间:2021-12-19 00:13
随着网络违法信息传播形势日益复杂,刑法介入网络传播秩序治理已成必然趋向。为防止刑法作为"管制不安全性"工具向网络空间扩张,刑法介入网络传播秩序治理不能突破公共性界域,进而沦为实现"特定目的"之手段,更不能以实质剥夺人的基本需求与基本权利为代价。从长远来看,刑法介入网络传播秩序治理并非意在依靠外在支配力量构建"人造的秩序",而是旨在从内部促长"自生自发秩序",以最大程度保障网络公众享有的意思自治和个体自由空间。
【文章来源】:新闻大学. 2020,(1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5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
二、刑法视野中的“公共”与“秩序”
三、网络空间“公共秩序”的双重结构
(一)刑法介入网络空间旨在保护“共同生活秩序”
(二)在个体自主性与公共秩序性之间取得平衡
四、刑法介入网络传播秩序治理的三重界限
(一)刑法介入网络传播秩序治理不能破坏网络空间基本秩序结构。
(二)刑法介入网络传播秩序治理不能突破公共性界域,旨在体现或凝聚最大化的公共利益,而不是为了实现特定“少数人”之“特定目的”。
(三)刑法介入网络传播秩序治理不能以压制或剥夺人的基本需求和基本权利为代价。
五、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智慧生活:个体自主性与公共秩序性的新平衡[J]. 何明升. 探索与争鸣. 2018(05)
[2]网络犯罪的刑法应对新理念[J]. 刘宪权. 政治与法律. 2016(09)
[3]积极刑法立法观在中国的确立[J]. 周光权. 法学研究. 2016(04)
[4]为犯罪化寻找道德根基——评范伯格的《刑法的道德界限》[J]. 郑玉双. 政法论坛. 2016(02)
[5]论刑法的宪法性界限[J]. 张海鸥. 法制与社会. 2015(17)
[6]刑法适用应遵循宪法的基本精神——以“寻衅滋事”的司法解释为例[J]. 张千帆. 法学. 2015(04)
[7]网络谣言如何扰乱了公共秩序?——兼论网络谣言型寻衅滋事罪的理解与适用[J]. 卢恒飞. 交大法学. 2015(01)
[8]论网络虚假信息的刑法规制[J]. 廖斌,何显兵. 法律适用. 2015(03)
[9]网络思维的演变与网络犯罪的制裁思路[J]. 于志刚. 中外法学. 2014(04)
[10]网络谣言刑法治理的基本立场[J]. 陈小彪,佘杰新.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1)
本文编号:3543416
【文章来源】:新闻大学. 2020,(1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5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
二、刑法视野中的“公共”与“秩序”
三、网络空间“公共秩序”的双重结构
(一)刑法介入网络空间旨在保护“共同生活秩序”
(二)在个体自主性与公共秩序性之间取得平衡
四、刑法介入网络传播秩序治理的三重界限
(一)刑法介入网络传播秩序治理不能破坏网络空间基本秩序结构。
(二)刑法介入网络传播秩序治理不能突破公共性界域,旨在体现或凝聚最大化的公共利益,而不是为了实现特定“少数人”之“特定目的”。
(三)刑法介入网络传播秩序治理不能以压制或剥夺人的基本需求和基本权利为代价。
五、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智慧生活:个体自主性与公共秩序性的新平衡[J]. 何明升. 探索与争鸣. 2018(05)
[2]网络犯罪的刑法应对新理念[J]. 刘宪权. 政治与法律. 2016(09)
[3]积极刑法立法观在中国的确立[J]. 周光权. 法学研究. 2016(04)
[4]为犯罪化寻找道德根基——评范伯格的《刑法的道德界限》[J]. 郑玉双. 政法论坛. 2016(02)
[5]论刑法的宪法性界限[J]. 张海鸥. 法制与社会. 2015(17)
[6]刑法适用应遵循宪法的基本精神——以“寻衅滋事”的司法解释为例[J]. 张千帆. 法学. 2015(04)
[7]网络谣言如何扰乱了公共秩序?——兼论网络谣言型寻衅滋事罪的理解与适用[J]. 卢恒飞. 交大法学. 2015(01)
[8]论网络虚假信息的刑法规制[J]. 廖斌,何显兵. 法律适用. 2015(03)
[9]网络思维的演变与网络犯罪的制裁思路[J]. 于志刚. 中外法学. 2014(04)
[10]网络谣言刑法治理的基本立场[J]. 陈小彪,佘杰新.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1)
本文编号:35434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3543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