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刑法论文 >

论我国的刑事禁止令

发布时间:2017-05-11 09:21

  本文关键词:论我国的刑事禁止令,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当今世界刑事政策的发展趋于轻缓,我国在新旧世纪交接发动的严打运动落下历史的帷幕后,刑事政策也逐渐向轻缓化的方向发展。借鉴西方各国的经验,我国开始了刑罚制度的改革之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中禁止令的出台正是我国在吸收国外先进成果和总结我国相关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改革之路进行的有力探索。刑事禁止令对于管制、缓刑监管效果的强化,对于我国非监禁化道路的探索,对于我国刑事法律制度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在国外,刑事禁止令制度实行已久,在长时间的理论分析和司法实践中,积累出比较丰富的经验。而在我国禁止令属于新生事物,在2010年才开始出现,至今不过短短的两个年头,禁止令的理论体系还不被人所了解,在司法适用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惑,本文旨在通过对禁止令制度的全方位的论述,将禁止令系统性的剖析在眼前,找到优势予以发扬,找到劣势予以避免,为禁止令在我国的继续发展献出一份力量。 本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首先从刑事禁止令的研究背景入手,介绍了刑事禁止令是在世界刑事政策趋于轻缓和我国新的宽严相济基本刑事政策的提出背景下建立起来的,继而分析了刑事禁止令的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希望通过理论上的研究能够对于禁止令的完善提供一些意见,推动我国刑事禁止令的发展,,最后对刑事禁止令的研究现状和本文的研究内容做了简单的阐述;第二部分对从刑事禁止令的概念、性质、社会背景、意义、与相似制度的辨析入手,对刑事禁止令法律义务、监管措施、考验规则、资格刑、保安处分的多元化的性质进行了分析,对刑事禁止令宽严相济基本刑事政策和行刑社会化浪潮的社会背景进行了论述,并将刑事禁止令与知识产权侵权诉讼上的禁止令、离婚诉讼中的人身安全保护令进行了区分;第三部分主要介绍了禁止令的适用,分析了禁止令管制犯、缓刑犯的适用对象,管制、缓刑、人身危险性的适用条件及适用原则,分析了根据犯罪事实和罪犯的特点确定禁止令的具体内容,针对于禁止令适用程序中具有特色的禁止令适用建议以及具有争议的禁止令的溯及力问题进行了论述;第四部分对于禁止令的执行机构、执行期限、执行措施、执行监督以及违反禁止令的法律后果进行了分析;第五部分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禁止令在适用对象、适用条件、具体内容、监管方面存在的一些缺陷,就适用对象扩大至假释、适用条件人身危险性的评估、禁止接触特定的人中接触的含义、建立社区矫正专门监管机构提出了一些完善意见。 刑事禁止令作为一项新生的制度,先期出台的法律规定仅是做了一些原则性的规定,这种规定难免具有疏漏,导致禁止令在适用和执行中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影响了禁止令效用的发挥。但是,我国顺应世界发展潮流进行非监禁化的刑罚改革,我们可以吸取先进的成果,但是不能盲目的进行完全的移植,而是必须我国特有的国情和法律文化,学习先进制度的特色,打造我国自己的制度。现今西方国家的法律思想占据了世界法律文化的主流,发展中国家的法律传统和文化只是处于附属的地位,中国在西渐的过程中必须努力创造适合本国特色的法律制度,形成符合自身国情的法律体系。因此,对于禁止令的完善必然是在是在不断地批判中逐渐完善起来,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相关理论的丰富司法经验的积累,禁止令必将体现出其应有的价值。
【关键词】:管制 缓刑 刑事禁止令 执行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2
  • 1 引言12-16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12-13
  • 1.2 文献综述13-14
  • 1.3 论文研究方法14
  • 1.4 论文结构14-15
  • 1.5 本文创新点15-16
  • 2 我国刑事禁止令概述16-27
  • 2.1 刑事禁止令的概念和法律性质16-20
  • 2.1.1 刑事禁止令的概念16
  • 2.1.2 刑事禁止令的法律性质16-20
  • 2.2 刑事禁止令的社会背景20-22
  • 2.2.1 我国刑事禁止令体现了宽严相济基本刑事政策的要求20-21
  • 2.2.2 刑事禁止令顺应了行刑社会化的刑罚发展趋势21-22
  • 2.3 刑事禁止令设立的意义22-24
  • 2.3.1 刑事禁止令的设立加强了管制、缓刑的适用22-23
  • 2.3.2 刑事禁止令的设立推动了社区矫正工作的深入开展23-24
  • 2.4 刑事禁止令与相似制度的辨析24-27
  • 2.4.1 与知识产权诉讼中的禁止令制度的区别24-25
  • 2.4.2 与离婚诉讼中的人身保护令制度的区别25-27
  • 3 我国刑事禁止令的适用27-34
  • 3.1 禁止令的适用条件27
  • 3.1.1 禁止令适用的前提条件27
  • 3.1.2 禁止令适用的必要条件27
  • 3.2 禁止令的内容27-31
  • 3.2.1 确定禁止令具体内容的原则27-28
  • 3.2.2 禁止令的具体内容28-31
  • 3.3 禁止令的适用建议与溯及力31-34
  • 3.3.1 对于禁止令的适用建议31-32
  • 3.3.2 关于禁止令的溯及力32-34
  • 4 我国刑事禁止令的执行34-41
  • 4.1 禁止令的执行期限34-36
  • 4.1.1 管制犯的执行期限34-35
  • 4.1.2 缓刑犯的执行期限35
  • 4.1.3 减刑后禁止令的执行期限35-36
  • 4.2 禁止令的执行机构36-37
  • 4.3 禁止令的执行督管37-39
  • 4.3.1 禁止令的执行监管37-38
  • 4.3.2 禁止令的执行监督38-39
  • 4.4 禁止令执行的法律后果39-41
  • 4.4.1 管制犯违反禁止令的法律责任39
  • 4.4.2 缓刑犯违反禁止令的法律责任39-41
  • 5 我国刑事禁止令制度的完善41-48
  • 5.1 我国刑事禁止令存在的缺陷41-44
  • 5.1.1 刑事禁止令的适用条件规定的笼统41
  • 5.1.2 “接触”的标准难以把握41-42
  • 5.1.3 刑事禁止令假释制度中的空白42-43
  • 5.1.4 刑事禁止令中未成年人法律规定的缺位43
  • 5.1.5 我国刑事禁止令执行难度大43-44
  • 5.2 完善我国刑事禁止令的建议44-48
  • 5.2.1 明确刑事禁止令的适用条件44-45
  • 5.2.2 明确“接触”的含义45
  • 5.2.3 增加“被裁定假释的犯罪分子”为刑事禁止令的适用对象45-46
  • 5.2.4 制定专属未成年人犯罪适用的刑事禁止令46-47
  • 5.2.5 改善我国刑事禁止令执行及监管机构47-48
  • 结论48-49
  • 参考文献49-51
  • 后记51-52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占洲;;公安机关执行刑事禁止令应注意的问题[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2 何军;加入WTO后法院在对外担保中如何运用“禁止令”[J];财经科学;2000年S2期

3 本刊记者;;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有关负责人就《关于对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适用禁止令有关问题的规定(试行)》答记者问[J];中国司法;2011年05期

4 ;依法正确适用禁止令 确保非监禁刑执行效果——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有关负责人就《关于对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适用禁止令有关问题的规定(试行)》答记者问[J];人民调解;2011年06期

5 彭桂兵;;跨国公司阻挠媒体舆论监督的法理考量[J];青年记者;2010年02期

6 卢建祥;;略论美国的商业秘密保护制度[J];各界文论;2007年04期

7 王桂丹;吴国清;李群;;对专利侵权发出禁止令的探讨[J];知识产权;1990年04期

8 ;印发《关于对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适用禁止令有关问题的规定(试行)》的通知[J];中国司法;2011年05期

9 闵丰锦;;刑罚上的禁止令制度初探[J];法制与社会;2011年22期

10 郑胜利;;我国信息技术领域国家基础设施技术标准与专利池制度构建[J];电子知识产权;2007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高;;我国刑事检察权的合理配置与完善——经济学分析[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巩富文;姚宏科;;刑事从宽政策之困境探析[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薛培;王波;白文俊;;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适用机制研究[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张静;;刑事证据收集的逻辑进程[A];第十六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成就·反思·前瞻——中国法律逻辑三十年)[C];2008年

5 杝怲夫;;有曑降低本澳刑事kx尙年焌的墜解[A];少年刑事司法制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郑青;;我国刑事审前程序的重构[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7 彭健夫;;香港刑事尙任年龄研究[A];青少年违法及药物滥用防治对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8 龚恒超;;董必武人民司法思想与外来涉罪未成年人的刑事司法保护[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辑)[C];2010年

9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量刑监督制度研究课题组;沈新康;;和谐社会语境中量刑监督的实践与制度构建[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侯兴宇;;论刑事笔录制作的重构[A];贵州省2004年刑法学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 皇甫长城;刑事禁止令的法律性质及执行机关[N];检察日报;2011年

2 记者 罗霞;公益诉讼人成主体 法院可颁布禁止令[N];云南日报;2010年

3 记者 岳瑞芳;律师团向法方递交兔鼠首拍卖“禁止令”[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4 本报记者 刘炜;“禁止令”加固监外刑执行[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1年

5 记者 卢志坚 通讯员 管伟东 黄芹;苏州吴中:盯紧全省首例“禁止令”执行进展[N];检察日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马禄祯 本报通讯员 王春霞 贾志琼;法院“禁止令”谁来执行?[N];河南日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张羽馨;江宁“禁止令”落地有声[N];江苏法制报;2011年

8 浙江省安吉县人民法院 孙国华;刑法“禁止令”需完善操作细则[N];人民法院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尹勇;“禁止令”令行禁止尚需时日[N];四川日报;2011年

10 王军;长顺法院首次适用禁止令审案[N];黔南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承海;多维视角下的刑事辨认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2 唐治祥;刑事卷证移送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3 张长红;刑事责任基本原理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4 张毅;刑事诉讼中的禁止双重危险规则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5 陈如超;刑事法官的证据调查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6 赵永红;刑事程序性裁判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7 许兰亭;刑事一审程序实务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8 梁玉霞;论刑事诉讼方式的正当性[D];西南政法大学;2002年

9 黄文;刑事诉审关系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10 林劲松;刑事诉讼中的基本人权[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东浩;论刑事辨认行为规范化[D];河北大学;2011年

2 孙丹阳;未成年人与老年人刑事责任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3 肖伟光;“雇凶杀人”案件的刑事责任认定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4 胡永军;论中国特色的刑事速决程序的构建[D];华东政法学院;2003年

5 顾阳;刑事认定与行政认定关系探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陶小超;刑事冤案的成因及对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7 杨德聪;可上诉之刑事裁定研究[D];中山大学;2010年

8 郭玉;公诉标准问题研究[D];中山大学;2010年

9 贺恒;刑事诉讼告知规则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雷雨;刑事预审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论我国的刑事禁止令,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69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3569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3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