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刑法论文 >

不作为参与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16 16:04
  在刑法理论中,不作为参与是指负有作为义务的保证人对某一无通谋的故意的作为犯罪本来能够阻止而没有阻止,从而导致危害结果发生的行为。围绕着不作为参与有两个基本问题需要回答,一是以不作为方式参与他人作为犯罪的,不作为参与人与作为正犯之间是成立共同犯罪还是同时犯罪?二是如果成立共同犯罪,不作为参与人是成立共同正犯还是狭义的共犯?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对于我国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从我国目前的研究来看,认为不作为参与人与作为正犯之间成立共同犯罪的观点得到了多数学者的支持,是一种主流的观点,但是认为二者之间属于同时犯罪的观点也不在少数,甚至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支持。而在主张不作为参与人与作为正犯成立共同犯罪的学者之间,对于应该如何对不作为参与人进行定性也是观点各一。其中,目的行为论者的原则正犯说以及主观理论已经很少有人支持。目前,比较有影响力的三种主要观点分别是:原则共犯说、重要作用理论、结果原因支配理论。其中,原则共犯说得到较多学者的支持,但重要作用理论以及结果原因支配理论也是有力的观点。笔者发现,上述各种观点主要基于两种思考路径。一是义务犯理论的解决路径。二是以法益侵害为中心的支配...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引论
    (一) 问题意识
    (二) 研究意义
    (三) 研究现状
    (四) 本文的研究视角
二、义务犯的解决路径及其批判
    (一) Roxin教授的义务犯解决路径及其批判
        1. 基本观点
        2. 观点批判
    (二) Jakobs教授的义务犯解决路径及其批判
        1. 基本观点
        2. 观点批判
    (三) 小结
三、支配犯下现有观点及其批判
    (一) 原则正犯说及其摒弃
        1. 基本观点
        2. 观点批判
    (二) 主观理论及其异化
        1. 基本观点
        2. 观点批判
    (三) 原则共犯说及其不足
        1. 基本观点
        2. 观点批判
    (四) 重要作用理论及其疑问
        1. 基本观点
        2. 观点批判
    (五) 结果原因支配理论及其误会
    (六) 小结
四、区别理论的观点、不足及其启示
    (一) 区别理论的观点
    (二) 区别理论的不足
    (三) 区别理论的启示
五、修正的区别理论之合理性及应用
    (一) 合理性分析—兼对质疑的反驳
    (二) 修正的区别理论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的应用
六、结论
    (一) 本文的基本结论
    (二) 本文的创新之处
    (三) 本文的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阻止他人故意犯罪的行为性质认定[J]. 何龙.  中外法学. 2017(06)
[2]中国共同犯罪立法模式的归属与选择——“双层递进式”共犯立法模式的提倡[J]. 柳忠卫.  政法论丛. 2017(02)
[3]不作为的共同犯罪[J]. 弗尔克尔·哈斯,王德政.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2)
[4]以不作为参与他人的法益侵害行为的性质——兼及不作为的正犯与帮助犯的区分[J]. 温登平.  法学家. 2016(04)
[5]正犯与主犯关系辨正[J]. 周啸天.  法学. 2016(06)
[6]义务犯理论的反思与批判[J]. 周啸天.  法学家. 2016(01)
[7]论不作为正犯与共犯的区分[J]. 欧阳本祺.  中外法学. 2015(03)
[8]结果无价值论与行为无价值论之争的中国展开[J]. 劳东燕.  清华法学. 2015(03)
[9]简评德国不作为帮助犯的认定[J]. 王晓雪.  中国检察官. 2015(08)
[10]刑法教义学研究的中国主体性[J]. 丁胜明.  法学研究. 2015(02)

博士论文
[1]不作为共犯研究[D]. 古瑞华.武汉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不作为形式下的共同犯罪[D]. 唐龙辉.云南大学 2016
[2]论刑法中不作为帮助犯的成立[D]. 赵燕.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2016
[3]不作为共同犯罪研究[D]. 刘育正.广东财经大学 2015
[4]论共同犯罪中的不作为参与及认定[D]. 余玄.厦门大学 2014
[5]试论不作为共同犯罪的理论基础及成立要件[D]. 刘紫娟.南昌大学 2013
[6]论不作为的共犯[D]. 王静静.郑州大学 2012
[7]不作为帮助犯的问题研究[D]. 顾莎.华东政法大学 2012
[8]论义务犯[D]. 朱奇伟.山东大学 2012
[9]不作为帮助犯研究[D]. 车岩.吉林大学 2011
[10]论不作为帮助犯[D]. 崔吉强.大连海事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5929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35929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443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