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缩的二行为犯及其共犯形态疑难问题探析
发布时间:2022-01-17 05:25
短缩的二行为犯这一概念最早源自德国,是目的犯范畴下的一个分类,用以指代犯罪构成要件中除了支配实行行为的主观故意(过失)因素外,还要具备特定目的,即“超过的主观要素”,但并不要求该目的具体实现的一类犯罪。短缩的二行为犯区别于断绝的结果犯,其特定目的并不能作为实行行为的附随结果自然出现。因此,短缩的二行为犯犯罪构成尤为奇特,特定目的的存在不仅打破了传统犯罪主客观相对应的基本结构,也在实行行为和目的行为之间建立了特殊桥梁,使得短缩的二行为犯理论本身存在繁杂争议。在多行为人共同参与该类犯罪时,共犯的认定也因各行为人对特定目的的认识不同、所参与犯罪程度以及进程不同,而涉及到片面帮助犯、承继的共犯等诸多情形。首先,厘清短缩的二行为犯理论的关键在于加深对“特定目的”的认识。短缩的二行为犯之特定目的在犯罪构成体系中的定位引发争议,定罪量刑时特定目的往往作为衡量标准出现,因此主观违法性要素的属性认定更有利于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区分;特定目的的转化或消失会对犯罪形态产生一定影响,但在实行行为结束后发生的消失或转化并不影响短缩的二行为犯罪的成立。目的转化后所支配的行为如果触犯其他罪名的,应当视情况进行数罪...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序论
(一)选题的意义及背景
(二)研究现状及方法
(三)论文结构安排
二、短缩的二行为犯理论内涵
(一)短缩的二行为犯和断绝的结果犯之异同
(二)短缩的二行为犯“特定目的”的意蕴
(三)现行刑法中短缩的二行为犯罪名梳理
三、司法实例透视下短缩的二行为犯共犯形态之难题探析
(一)司法实例透视
(二)司法实例引发的相关共犯形态难题
四、短缩的二行为犯共犯形态难题解析与构建
(一)行为人共同实施实行行为的三种可能
(二)承继的共犯面向短缩的二行为犯扩张的必要性讨论
(三)利用他人行为实现特定目的的以间接正犯论处
五、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犯罪未完成形态之帮助犯脱离[J]. 朱勇. 时代法学. 2019(06)
[2]间接正犯概念的必要性——对基于区分制正犯体系的否定说之回应[J]. 武晓雯. 清华法学. 2019(03)
[3]我国共犯处罚原则的反思与重构——中意刑法比较研究的视角[J]. 刘霜. 现代法学. 2018(06)
[4]应当构建犯意偏差之片面帮助犯的理论范畴[J]. 张小虎. 当代法学. 2018(06)
[5]承继共犯论的展开[J]. 姚培培. 刑事法评论. 2017(01)
[6]间接正犯概念之否定——单一正犯体系的视角[J]. 刘明祥. 法学研究. 2015(06)
[7]中国犯罪参与体系的性质及其特色——一个比较法的分析[J]. 钱叶六.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3(06)
[8]短缩二行为犯犯罪形态研究[J]. 刘红艳.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12(11)
[9]论短缩二行为犯及其共犯形态[J]. 刘红艳.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4)
[10]短缩二行为犯的竞合:以骗取出境证件罪为例[J]. 陈毅坚. 西部法学评论. 2010(05)
硕士论文
[1]承继共犯研究[D]. 李玉琼.华东政法大学 2017
[2]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若干问题研究[D]. 雷德凡.郑州大学 2016
[3]承继共同正犯研究[D]. 郑帅.山东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594123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序论
(一)选题的意义及背景
(二)研究现状及方法
(三)论文结构安排
二、短缩的二行为犯理论内涵
(一)短缩的二行为犯和断绝的结果犯之异同
(二)短缩的二行为犯“特定目的”的意蕴
(三)现行刑法中短缩的二行为犯罪名梳理
三、司法实例透视下短缩的二行为犯共犯形态之难题探析
(一)司法实例透视
(二)司法实例引发的相关共犯形态难题
四、短缩的二行为犯共犯形态难题解析与构建
(一)行为人共同实施实行行为的三种可能
(二)承继的共犯面向短缩的二行为犯扩张的必要性讨论
(三)利用他人行为实现特定目的的以间接正犯论处
五、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犯罪未完成形态之帮助犯脱离[J]. 朱勇. 时代法学. 2019(06)
[2]间接正犯概念的必要性——对基于区分制正犯体系的否定说之回应[J]. 武晓雯. 清华法学. 2019(03)
[3]我国共犯处罚原则的反思与重构——中意刑法比较研究的视角[J]. 刘霜. 现代法学. 2018(06)
[4]应当构建犯意偏差之片面帮助犯的理论范畴[J]. 张小虎. 当代法学. 2018(06)
[5]承继共犯论的展开[J]. 姚培培. 刑事法评论. 2017(01)
[6]间接正犯概念之否定——单一正犯体系的视角[J]. 刘明祥. 法学研究. 2015(06)
[7]中国犯罪参与体系的性质及其特色——一个比较法的分析[J]. 钱叶六.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3(06)
[8]短缩二行为犯犯罪形态研究[J]. 刘红艳.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12(11)
[9]论短缩二行为犯及其共犯形态[J]. 刘红艳.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4)
[10]短缩二行为犯的竞合:以骗取出境证件罪为例[J]. 陈毅坚. 西部法学评论. 2010(05)
硕士论文
[1]承继共犯研究[D]. 李玉琼.华东政法大学 2017
[2]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若干问题研究[D]. 雷德凡.郑州大学 2016
[3]承继共同正犯研究[D]. 郑帅.山东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5941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3594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