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刑释罪视角下寻衅滋事罪司法认定路径探析
发布时间:2022-02-11 21:55
寻衅滋事罪一直是司法实践中适用的高频犯罪,其涵盖的九种行为方式极易与刑法中的相关犯罪发生竞合,如故意伤害罪、抢劫罪、故意毁坏财物罪等。其与相关犯罪间的关系也一直是理论界和实务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本文从司法实践出发,力求探寻寻衅滋事罪与相关犯罪冲突时的处理路径,提出应充分利用社会秩序法益对寻衅滋事构成要件的限制解释功能,尽量对相关犯罪进行区分,在区分不能的情况下,再以以刑释罪法则作为补充,通过法定刑来辅助选择合适的适用罪名。本文一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简单论述了本文的写作初衷。第二部分是寻衅滋事罪的司法认定现状。借助自身从事基层司法工作的优势,本人搜集了所在单位近几年来办理的寻衅滋事案例,并从中选取19个案例作为代表,以此为基础提炼出司法实践中区分寻衅滋事罪与其他相关犯罪的常见司法考量因素,具体包括:“流氓动机”、“事出有因与否”、“不特定对象”和“公众场合”。之后对这些司法考量因素一一进行评析,指出流氓动机非寻衅滋事罪的主观动机,事出有因与否并不影响寻衅滋事罪的成立,寻衅滋事罪的成立也并不要求不特定对象或发生在公众场合。第三部分就理论界存在的两种有关寻衅滋事罪与其他相关犯罪间竞...
【文章来源】:南昌大学江西省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寻衅滋事罪的司法认定现状
2.1 区分寻衅滋事罪与其他相关犯罪的常见司法考量因素
2.2 对上述司法考量因素的评析
2.2.1 流氓动机
2.2.2 是否事出有因
2.2.3 不特定对象
2.2.4 公众场合
第3章 寻衅滋事罪与其他相关犯罪的竞合
3.1 “区分说”与“想象竞合说”概述
3.2 “区分说”与“想象竞合说”之反思
3.2.1 “区分说”之质疑
3.2.2 “想象竞合说”之不足
第4章 以刑释罪法则的倡导
4.1 社会秩序法益的限制解释机能
4.1.1 寻衅滋事罪保护法益的双重性
4.1.2 社会秩序法益的限制解释机能不应被虚置
4.2 以刑释罪法则之引入
4.2.1 以刑释罪法则概述
4.2.2 引入以刑释罪法则的合理性
第5章 寻衅滋事罪司法裁判规则之构建
5.1 殴打型滋事与故意伤害罪的司法裁判规则
5.2 辱骂型滋事与侮辱罪的司法裁判规则
5.3 强拿硬要型滋事与抢劫罪、敲诈勒索罪的司法裁判规则
5.3.1 强拿硬要型滋事与抢劫罪的司法裁判规则
5.3.2 强拿硬要型滋事与敲诈勒索罪的司法裁判规则
5.4 任意损毁型滋事与故意毁坏财物罪的司法裁判规则
第6章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寻衅滋事罪的治理路径[J]. 刘春丽.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 2016(06)
[2]浅析寻衅滋事罪之主观方面[J]. 赵杰. 法制与社会. 2015(28)
[3]寻衅滋事罪与故意伤害罪适用问题浅析[J]. 刘勇. 法制与社会. 2015(27)
[4]寻衅滋事罪的法教义学形象:以起哄闹事为中心展开[J]. 陈兴良. 中国法学. 2015(03)
[5]随意殴打型寻衅滋事罪司法认定之实证分析[J]. 黄华生. 社会科学家. 2015(06)
[6]论抢劫罪与强拿硬要型寻衅滋事罪之间的关系——以孙某寻衅滋事案为切入点[J]. 付立庆. 法学. 2015(04)
[7]以刑制罪司法逻辑的功能探析[J]. 赵运锋. 河北法学. 2014(04)
[8]随意殴打型寻衅滋事罪研究[J]. 刘红艳.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14(01)
[9]能或不能:以刑制罪理论之反思[J]. 赵运锋.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2014(01)
[10]《关于办理寻衅滋事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J]. 周加海,喻海松. 人民司法. 2013(23)
博士论文
[1]以刑释罪:一种刑法实质解释方法[D]. 徐松林.华南理工大学 2015
[2]以刑定罪:一种隐性的刑事司法裁判知识[D]. 周建达.西南政法大学 2013
[3]寻衅滋事罪问题研究[D]. 张维.吉林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寻衅滋事罪相关问题研究[D]. 张萍.深圳大学 2017
[2]寻衅滋事罪若干问题研究[D]. 李玉洁.贵州民族大学 2017
[3]追逐辱骂型寻衅滋事罪研究[D]. 雷立君.南昌大学 2016
[4]论寻衅滋事罪的司法认定[D]. 孟祥姣.安徽大学 2014
[5]论寻衅滋事罪的四种类型及司法认定[D]. 汪丹璇.华东政法大学 2013
[6]寻衅滋事罪的明确性探讨[D]. 邵金果.吉林大学 2013
[7]寻衅滋事罪疑难问题研究[D]. 黄枭燕.华东政法大学 2013
[8]寻衅滋事罪疑难问题分析[D]. 陈丹.中国政法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621008
【文章来源】:南昌大学江西省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寻衅滋事罪的司法认定现状
2.1 区分寻衅滋事罪与其他相关犯罪的常见司法考量因素
2.2 对上述司法考量因素的评析
2.2.1 流氓动机
2.2.2 是否事出有因
2.2.3 不特定对象
2.2.4 公众场合
第3章 寻衅滋事罪与其他相关犯罪的竞合
3.1 “区分说”与“想象竞合说”概述
3.2 “区分说”与“想象竞合说”之反思
3.2.1 “区分说”之质疑
3.2.2 “想象竞合说”之不足
第4章 以刑释罪法则的倡导
4.1 社会秩序法益的限制解释机能
4.1.1 寻衅滋事罪保护法益的双重性
4.1.2 社会秩序法益的限制解释机能不应被虚置
4.2 以刑释罪法则之引入
4.2.1 以刑释罪法则概述
4.2.2 引入以刑释罪法则的合理性
第5章 寻衅滋事罪司法裁判规则之构建
5.1 殴打型滋事与故意伤害罪的司法裁判规则
5.2 辱骂型滋事与侮辱罪的司法裁判规则
5.3 强拿硬要型滋事与抢劫罪、敲诈勒索罪的司法裁判规则
5.3.1 强拿硬要型滋事与抢劫罪的司法裁判规则
5.3.2 强拿硬要型滋事与敲诈勒索罪的司法裁判规则
5.4 任意损毁型滋事与故意毁坏财物罪的司法裁判规则
第6章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寻衅滋事罪的治理路径[J]. 刘春丽.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 2016(06)
[2]浅析寻衅滋事罪之主观方面[J]. 赵杰. 法制与社会. 2015(28)
[3]寻衅滋事罪与故意伤害罪适用问题浅析[J]. 刘勇. 法制与社会. 2015(27)
[4]寻衅滋事罪的法教义学形象:以起哄闹事为中心展开[J]. 陈兴良. 中国法学. 2015(03)
[5]随意殴打型寻衅滋事罪司法认定之实证分析[J]. 黄华生. 社会科学家. 2015(06)
[6]论抢劫罪与强拿硬要型寻衅滋事罪之间的关系——以孙某寻衅滋事案为切入点[J]. 付立庆. 法学. 2015(04)
[7]以刑制罪司法逻辑的功能探析[J]. 赵运锋. 河北法学. 2014(04)
[8]随意殴打型寻衅滋事罪研究[J]. 刘红艳.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14(01)
[9]能或不能:以刑制罪理论之反思[J]. 赵运锋.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2014(01)
[10]《关于办理寻衅滋事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J]. 周加海,喻海松. 人民司法. 2013(23)
博士论文
[1]以刑释罪:一种刑法实质解释方法[D]. 徐松林.华南理工大学 2015
[2]以刑定罪:一种隐性的刑事司法裁判知识[D]. 周建达.西南政法大学 2013
[3]寻衅滋事罪问题研究[D]. 张维.吉林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寻衅滋事罪相关问题研究[D]. 张萍.深圳大学 2017
[2]寻衅滋事罪若干问题研究[D]. 李玉洁.贵州民族大学 2017
[3]追逐辱骂型寻衅滋事罪研究[D]. 雷立君.南昌大学 2016
[4]论寻衅滋事罪的司法认定[D]. 孟祥姣.安徽大学 2014
[5]论寻衅滋事罪的四种类型及司法认定[D]. 汪丹璇.华东政法大学 2013
[6]寻衅滋事罪的明确性探讨[D]. 邵金果.吉林大学 2013
[7]寻衅滋事罪疑难问题研究[D]. 黄枭燕.华东政法大学 2013
[8]寻衅滋事罪疑难问题分析[D]. 陈丹.中国政法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6210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3621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