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预备的可罚性及路径研究
本文关键词:犯罪预备的可罚性及路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犯罪预备是否具有可罚性,理论和实践中一直存在争议。世界各国普遍以不处罚犯罪预备为原则,即便处罚也仅限于少数严重犯罪。我国刑法规定一切犯罪预备均具有可罚性,但却面临着诸多难以克服的困境。进一步探究有关的刑法价值和理论可以发现,普遍处罚犯罪预备缺乏法理正当性。有鉴于此,本文提出了完善我国犯罪预备设定模式的路径建议。全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域外犯罪预备概况,包括犯罪预备的历史沿革、内涵界定和立法模式。犯罪预备是随着犯罪未遂制度的出现间接确定下来的,是指为实施犯罪而做出的准备行为。域外对犯罪预备的立法模式有一律不予处罚、原则上予以处罚、例外予以处罚三种,大多数国家都以不处罚犯罪预备为原则。第二部分梳理了我国犯罪预备的历史进程、理论学说和立法司法现状。我国封建刑法中就已经存在处罚犯罪预备的传统,经过现代刑事立法的沿革,形成了目前的立法规定。关于犯罪预备的性质、特征,刑法理论界存在几种学说,本部分做了简单介绍,并提出了犯罪预备的定义。现行刑法对犯罪预备采用了总则概括式的规定,确定了普遍处罚原则和得减原则,但司法实践对绝大多数的犯罪预备都没有给予处罚。第三部分详细分析了我国普遍处罚犯罪预备所面临的四大困境。一是违反我国三大刑法基本原则;二是预备行为本身难以准确界定,其起点易与犯意表示混淆,终点无法准确认定着手,行为样态与社会日常行为难以区分;三是犯罪预备立法规定存在诸多缺陷,主客观的描述不够准确和完整,未区分形式预备犯与实质预备犯、重罪与轻罪,与犯罪停止形态、共同犯罪形态等体系的协调性不足,量刑幅度过于宽泛;四是司法实践中诉讼证明困难,自由裁量权过大,容易导致司法腐败和侵犯人权,并面临严格司法不符合刑法经济性要求、虚置立法则有损法律权威的两难选择。第四部分在更深层次上,对犯罪预备可罚性展开了刑法价值和刑法理论的追问,揭示了不同立法背后的刑法理念和价值,包括集体本位与个人本位的法律价值观分歧,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的刑法基本立场,以及社会危害性与结果无价值、行为无价值的违法性理论变迁,最终得出犯罪预备缺乏可罚性理论支持的结论。第五部分对我国完善犯罪预备设定模式提出了路径建议,在处罚原则上从普遍性处罚转变为例外性处罚,在立法模式上从总则概括式规定转变为总分则结合式规定,在规范属性上从犯罪化规定转向政策化规制。
【关键词】:犯罪预备 可罚性 困境 完善路径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4.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8
- 一、犯罪预备概述8-11
- (一) 犯罪预备制度的历史沿革8
- (二) 犯罪预备的内涵界定8-9
- (三) 域外对犯罪预备的立法模式分析9-11
- 二、我国犯罪预备的历史进程、刑法理论与立法司法现状11-14
- (一) 我国犯罪预备制度的历史进程11-12
- (二) 犯罪预备的性质和概念12
- (三) 犯罪预备的特征12-13
- (四) 立法规定与司法实践现状13-14
- 三、我国普遍处罚犯罪预备面临的困境14-22
- (一) 有悖我国刑法基本原则14
- (二) 犯罪预备行为本身难以界定14-17
- (三) 犯罪预备立法规定存在缺陷17-19
- (四) 司法实践困难重重19-22
- 四、犯罪预备可罚性的刑法价值和刑法理论追问22-25
- (一) 法律价值观的分歧:个人本位与集体本位22
- (二) 刑法基本立场的对立: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22-23
- (三) 违法性本质的解读:社会危害性与结果无价值、行为无价值23-25
- 五、完善我国犯罪预备设定模式的建议25-28
- (一) 转变处罚原则,从普遍性处罚到例外性处罚25
- (二) 重构立法模式,从总则概括式到总分则结合式25-26
- (三) 回归规范属性,从犯罪化到政策化26-28
- 参考文献28-3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守才;论犯罪预备立法之完善[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2 胡陆生;犯罪预备立法及概念之比较[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3 徐乐;李文仙;;我国犯罪预备立法与法治的矛盾[J];大众文艺(理论);2008年12期
4 王飞;;乘车探路属于犯罪预备还是着手实施?[J];人民司法;2010年11期
5 刘丽萍;;海峡两岸预备犯(犯罪预备)问题研究——以世界范围内预备犯(犯罪预备)的处罚模式为背景[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6 赵秉志;;析抢劫罪犯罪预备的特征[J];法学杂志;1987年01期
7 陈一榕;海峡两岸犯罪预备的比较研究[J];政法论坛;1998年01期
8 张明楷;犯罪预备中的“为了犯罪”[J];法学杂志;1998年01期
9 叶军;未寻找到抢劫对象且因为害怕而未实施抢劫属于犯罪预备阶段的中止——兼论故意犯罪的未完成状态[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2年01期
10 向欣,李运才;浅析“犯罪预备”立法的合理性[J];广东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3年Z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卢建平;叶希善;;犯罪分层与刑法完善[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明锁;也谈抢劫罪的共同犯罪形态[N];人民法院报;2001年
2 记者 周永旭 通讯员 石砰声;犯罪预备同样也有罪[N];温州日报;2005年
3 谢福志 刘宇;犯罪预备与犯罪中止的实践认定[N];江苏法制报;2011年
4 ;此案系犯罪未遂还是犯罪预备鐬[N];江苏法制报;2005年
5 刘茂顺 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是犯罪未遂还是犯罪预备[N];人民法院报;2003年
6 河南省焦作市解放区人民法院 张建忠邋张海峰;本案是犯罪未遂还是犯罪预备[N];人民法院报;2008年
7 俞永梅 林幼红;此案中黄某行为如何定性[N];人民法院报;2001年
8 思贤 文峰;该行为系何种犯罪形态[N];人民法院报;2005年
9 广东省从化市人民检察院 陈进兴;如何认定“着手”犯罪[N];检察日报;2013年
10 顾国;是犯罪预备还是犯罪未遂[N];江苏经济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蓓艳;犯罪预备论[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2 顾婵媛;犯罪预备的反思批评与重构[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3 裴昱;犯罪预备处罚问题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4 阮欣欣;犯罪预备的可罚性及路径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5 向平;犯罪预备处罚问题探讨[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6 姜梅莹;犯罪预备立法检讨[D];山东大学;2011年
7 唐聪;论我国刑法之犯罪预备[D];中南大学;2012年
8 游萌萌;犯罪预备可罚性范围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3年
9 张玲;犯罪预备研究[D];吉首大学;2014年
10 陈龙;犯罪预备的可罚性范围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犯罪预备的可罚性及路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25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362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