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刑法论文 >

我国环境资源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探悉

发布时间:2022-07-11 10:17
  环境资源刑事制度落实保护优先,恢复为主的方针,一要将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犯罪既遂的标准行为化,以更有效地发挥刑罚的预防功能;二要用好附带民事诉讼机制,判令被告人承担损害填补和生态修复的责任,以实现污染行为负外部性的内部化。但从我国环境资源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之实然运作状况分析,呈以下负向特征:附民案件比例不相称、涉及罪名范围窄、诉讼请求较单一、原告人主体制度缺乏规范。上述负向特征与我国当前的法律制度愿景并不同向,也与环境有价、损害担责、便利诉讼的基本原则不契合。究其原因,根本上是由于我国相关法律政策的缺位与冲突,表现在:赔偿范围刑民规定有冲突,原告主体重叠与缺乏强制并存,审级管辖的刑民脱节。环境资源刑附民制度的完善应当在环境资源刑事法律保护的法益观念革新基础上,进行系统化的民刑并进式改造。一要更新环境资源刑事法律保护的法益观;二要确立效率优先、公正为本、生态平衡、程序同一、刑民并进的基本原则;三要优化制度设计。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环境资源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现实困境
    (一)我国当前环境资源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概况
        1. 附民比例不相称。
        2. 涉及罪名范围窄。
        3. 诉讼请求较单一。
        4. 原告人主体制度缺乏强制性、统一性规范。
    (二)与法律愿景不符
    (三)不契合环境有价、损害担责、便利诉讼的基本原则
二、环境资源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现实困境的原因分析
    (一)基于刑民冲突的赔偿范围疑虑
    (二)基于前置程序的主体重叠
    (三)基于审级管辖的刑民脱节
    (四)基于目的二元的证据收集程序缺位
    (五)基于刑事主导的附民裁判法律适用不尽统一
三、环境资源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建构——以生态学的人类中心法益观为逻辑起点
    (一)以生态学的人类中心法益观为价值
    (二)基本原则
        1. 确立效率优先、公正为本、生态平衡的原则。
        2. 确立程序同一的原则。
        3. 确立刑民并进的原则。
    (三)制度设计
        1. 优化附民原告主体资格。
        2. 检察机关提起附民公益诉讼的前置程序。
        3. 刑民协同的证据收集程序。
        4. 统一的实体规则。
        5. 环境资源审判组织专门化、同一化。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污染环境罪的争议问题[J]. 张明楷.  法学评论. 2018(02)
[2]环境责任保险与环境风险控制的法律体系建构[J]. 马宁.  法学研究. 2018(01)
[3]论污染环境罪之立法完善[J]. 姜俊山.  法学杂志. 2014(03)
[4]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基础理论问题[J]. 杨立新,刘洪林.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13(06)
[5]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探讨[J]. 康玉梅.  湖北社会科学. 2012(04)
[6]论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价值定位——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存废之争说起[J]. 申莉萍,郑茂.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04)
[7]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合理性探讨[J]. 张珺.  法律适用(国家法官学院学报). 2002(06)



本文编号:36579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36579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c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