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角青年涉黑犯罪研究——基于上海市K社区“斧头帮”的田野调查
发布时间:2022-08-09 12:20
通过对"斧头帮"这一典型街角青年帮派涉黑犯罪的田野调查,发现当下街角青年的组织结构形式、资金获取渠道、冲突处理方式、活动空间类型都有涉黑犯罪趋势,而"再嵌入机制"是其涉黑犯罪的主要动因。涉黑犯罪极易导致街角青年成为成人涉黑势力的潜在力量,这提高了他们交叉犯罪的几率,增加对其帮扶和矫治的难度,从而影响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基于此,提出"打击与预防并举"治理模式,以减少和预防街角青年涉黑犯罪。
【文章页数】:16 页
【文章目录】:
一、文献回顾与研究方法
(一)文献回顾与创新
(二)研究方法与关系建立
二、涉黑犯罪:街角青年犯罪新趋势
(一)组织结构形式涉黑化:街角青年涉黑犯罪的标志
1.组织架构涉黑化
2.涉黑帮派规章制度的建立
(二)资金获取渠道涉黑化:街角青年涉黑犯罪的基础
1.收取保护费
2.参与成人涉黑势力的不良经营
3.涉黑资产经营
(三)冲突处理方式涉黑化:街角青年涉黑犯罪的引擎
1.软暴力的实施
2.寻求成人涉黑团伙的保护
(四)活动空间类型涉黑化:街角青年涉黑犯罪的助推力
1.活动地盘控制
2.涉足成人涉黑场所
三、再嵌入机制:街角青年涉黑犯罪的主要动因
(一)涉黑空间再嵌入:犯罪意识的强化和犯罪条件的创造
(二)涉黑关系再嵌入:习得犯罪行为和获得关系庇护
(三)黑道文化再嵌入:犯罪心理的养成和犯罪行为的固化
(四)涉黑经济再嵌入:涉黑犯罪的主要驱动力
四、涉黑犯罪潜在力量:街角青年涉黑犯罪的危害
(一)逐步演变为成年涉黑帮派
(二)涉黑犯罪交叉感染几率增高
(三)增加了帮扶和矫治的难度
(四)影响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五、打击与预防并举:街角青年涉黑犯罪的治理模式
(一)多方联动:设计街角青年涉黑犯罪针对性的打击措施
1.建立青少年涉黑犯罪的专门情报搜集系统
2.制定针对青少年涉黑犯罪的打击措施
3.压缩和治理青少年涉黑活动空间
(二)宏观微观相结合:街角青年涉黑犯罪的预防模式
1.宏观网络建设:多层级的青少年涉黑犯罪预防网络的建设
2.微观社会工作服务:良性“社会键”的修复
第一,增强依恋关系的措施。
第二,增强奉献感的措施。
六、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环境犯罪学视角下街角青年易罪错空间研究[J]. 冯承才. 青年研究. 2019(03)
[2]试论社会转型时期的青少年黑社会组织的犯罪特点、成因与预防策略[J]. 徐伟俊. 法制与社会. 2019(07)
[3]青少年涉黑犯罪成因缕析与预防路径——以87份判决书为考察样本[J]. 赵炜佳.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09)
[4]网络支付环境下盗窃罪适用扩张的路径、弊端及其限制研究——基于司法裁判实践的分析[J]. 涂龙科. 法学杂志. 2017(06)
[5]生命历程理论视域中的街角青年——以星城GJQ社区为表述对象[J]. 何绍辉. 中国青年研究. 2016(07)
[6]灰色青年社会关系网络建构问题探析——以河南T县为考察对象[J]. 郭云超. 北京社会科学. 2015(09)
[7]浅析当前我国青少年涉黑犯罪的原因及发展趋势[J]. 罗嘉亮. 南方论刊. 2015(07)
[8]青少年偏差行为风险因素与黑社会的关系[J]. 郑汉光,郭绮雯,卢铁荣.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13(05)
[9]香港青少年帮派的三合会化:组织、活动与控制[J]. 卢铁荣,沈臻懿.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13(03)
[10]吉林省涉黑犯罪调查及其思考[J]. 靳高风.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12(01)
本文编号:3672546
【文章页数】:16 页
【文章目录】:
一、文献回顾与研究方法
(一)文献回顾与创新
(二)研究方法与关系建立
二、涉黑犯罪:街角青年犯罪新趋势
(一)组织结构形式涉黑化:街角青年涉黑犯罪的标志
1.组织架构涉黑化
2.涉黑帮派规章制度的建立
(二)资金获取渠道涉黑化:街角青年涉黑犯罪的基础
1.收取保护费
2.参与成人涉黑势力的不良经营
3.涉黑资产经营
(三)冲突处理方式涉黑化:街角青年涉黑犯罪的引擎
1.软暴力的实施
2.寻求成人涉黑团伙的保护
(四)活动空间类型涉黑化:街角青年涉黑犯罪的助推力
1.活动地盘控制
2.涉足成人涉黑场所
三、再嵌入机制:街角青年涉黑犯罪的主要动因
(一)涉黑空间再嵌入:犯罪意识的强化和犯罪条件的创造
(二)涉黑关系再嵌入:习得犯罪行为和获得关系庇护
(三)黑道文化再嵌入:犯罪心理的养成和犯罪行为的固化
(四)涉黑经济再嵌入:涉黑犯罪的主要驱动力
四、涉黑犯罪潜在力量:街角青年涉黑犯罪的危害
(一)逐步演变为成年涉黑帮派
(二)涉黑犯罪交叉感染几率增高
(三)增加了帮扶和矫治的难度
(四)影响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五、打击与预防并举:街角青年涉黑犯罪的治理模式
(一)多方联动:设计街角青年涉黑犯罪针对性的打击措施
1.建立青少年涉黑犯罪的专门情报搜集系统
2.制定针对青少年涉黑犯罪的打击措施
3.压缩和治理青少年涉黑活动空间
(二)宏观微观相结合:街角青年涉黑犯罪的预防模式
1.宏观网络建设:多层级的青少年涉黑犯罪预防网络的建设
2.微观社会工作服务:良性“社会键”的修复
第一,增强依恋关系的措施。
第二,增强奉献感的措施。
六、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环境犯罪学视角下街角青年易罪错空间研究[J]. 冯承才. 青年研究. 2019(03)
[2]试论社会转型时期的青少年黑社会组织的犯罪特点、成因与预防策略[J]. 徐伟俊. 法制与社会. 2019(07)
[3]青少年涉黑犯罪成因缕析与预防路径——以87份判决书为考察样本[J]. 赵炜佳.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09)
[4]网络支付环境下盗窃罪适用扩张的路径、弊端及其限制研究——基于司法裁判实践的分析[J]. 涂龙科. 法学杂志. 2017(06)
[5]生命历程理论视域中的街角青年——以星城GJQ社区为表述对象[J]. 何绍辉. 中国青年研究. 2016(07)
[6]灰色青年社会关系网络建构问题探析——以河南T县为考察对象[J]. 郭云超. 北京社会科学. 2015(09)
[7]浅析当前我国青少年涉黑犯罪的原因及发展趋势[J]. 罗嘉亮. 南方论刊. 2015(07)
[8]青少年偏差行为风险因素与黑社会的关系[J]. 郑汉光,郭绮雯,卢铁荣.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13(05)
[9]香港青少年帮派的三合会化:组织、活动与控制[J]. 卢铁荣,沈臻懿.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13(03)
[10]吉林省涉黑犯罪调查及其思考[J]. 靳高风.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12(01)
本文编号:36725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3672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