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未成年人恶性犯罪追责机制之完善——以恶意补足年龄规则为鉴
发布时间:2022-12-17 16:17
未成年人犯罪在近几年来逐渐倾向于恶性化、低龄化,尤其有关完全不负无刑事责任年龄人的恶性犯罪案件屡屡出现于舆论焦点,社会影响较为恶劣,及时完善刑事责任年龄等相关法律制度尤为重要。可以参考英美国家"恶意补足年龄"规则适用的司法实践,其针对未成年人恶性犯罪个案的犯罪主体资格补足机制,对于未成年人恶性犯罪追责机制完善乃至犯罪防控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特定犯罪适当设置特殊年龄区间,并在该区间内,针对特定的犯罪人加以适用"恶意补足年龄"规则,可考虑其于未来我国未成年人恶性犯罪追责机制补充衔接的合理性。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未成年人刑事责任能力认定的不足
二、恶意补足年龄规则的产生与发展
(一)“恶意补足年龄”概念界定
(二)恶意补足年龄规则历史沿革
(三)恶意补足年龄规则适用机制
三、借鉴恶意补足年龄规则的必要性
(一)平衡未成年人与社会利益的双向保护
(二)低龄未成年人恶性犯罪现状亟待抑制
(三)弥补刑事责任年龄制度追责之局限
四、借鉴恶意补足年龄规则的路径与构想
(一)完善未成年人刑事责任能力认定机制
(二)确立适用恶意补足年龄规则的标准
(三)追责机制的更新与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之衔接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儿童最大利益原则在我国少年刑事司法中的适用[J]. 郭施雯,虞浔. 当代青年研究. 2019(03)
[2]中国青年人口与发展统计报告(2018)[J]. 邓希泉,李倢,徐洪芳. 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8(04)
[3]恶意补足年龄规则本土化适用论[J]. 张颖鸿,李振林. 中国青年研究. 2018(10)
[4]校园暴力低龄化防控的刑法学省思——以“恶意补足年龄”规则为切入点[J]. 陈伟,熊波.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2017(05)
[5]遏制犯罪低龄化的新途径--恶意补足年龄原则的引入[J]. 王雷. 南方论刊. 2017(01)
[6]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问题之应对——以“恶意补足年龄”规则为借鉴[J]. 郭大磊. 青年研究. 2016(06)
[7]浅议最低刑事责任年龄是否应该降低[J]. 李育兵. 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 2016(04)
[8]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起点不宜降低[J]. 林清红.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16(01)
[9]修复、矫治与分控:社区矫正机能三重性辩证及其展开[J]. 李川. 中国法学. 2015(05)
[10]收容教养制度研究——刑法第十七条第四款之展开[J]. 周雄. 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 2015(02)
博士论文
[1]我国轻罪问题研究[D]. 张鑫.苏州大学 2016
[2]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研究[D]. 张忠斌.武汉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720247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未成年人刑事责任能力认定的不足
二、恶意补足年龄规则的产生与发展
(一)“恶意补足年龄”概念界定
(二)恶意补足年龄规则历史沿革
(三)恶意补足年龄规则适用机制
三、借鉴恶意补足年龄规则的必要性
(一)平衡未成年人与社会利益的双向保护
(二)低龄未成年人恶性犯罪现状亟待抑制
(三)弥补刑事责任年龄制度追责之局限
四、借鉴恶意补足年龄规则的路径与构想
(一)完善未成年人刑事责任能力认定机制
(二)确立适用恶意补足年龄规则的标准
(三)追责机制的更新与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之衔接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儿童最大利益原则在我国少年刑事司法中的适用[J]. 郭施雯,虞浔. 当代青年研究. 2019(03)
[2]中国青年人口与发展统计报告(2018)[J]. 邓希泉,李倢,徐洪芳. 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8(04)
[3]恶意补足年龄规则本土化适用论[J]. 张颖鸿,李振林. 中国青年研究. 2018(10)
[4]校园暴力低龄化防控的刑法学省思——以“恶意补足年龄”规则为切入点[J]. 陈伟,熊波.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2017(05)
[5]遏制犯罪低龄化的新途径--恶意补足年龄原则的引入[J]. 王雷. 南方论刊. 2017(01)
[6]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问题之应对——以“恶意补足年龄”规则为借鉴[J]. 郭大磊. 青年研究. 2016(06)
[7]浅议最低刑事责任年龄是否应该降低[J]. 李育兵. 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 2016(04)
[8]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起点不宜降低[J]. 林清红.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16(01)
[9]修复、矫治与分控:社区矫正机能三重性辩证及其展开[J]. 李川. 中国法学. 2015(05)
[10]收容教养制度研究——刑法第十七条第四款之展开[J]. 周雄. 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 2015(02)
博士论文
[1]我国轻罪问题研究[D]. 张鑫.苏州大学 2016
[2]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研究[D]. 张忠斌.武汉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7202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3720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