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刑法论文 >

盗窃罪客观方面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0 02:11

  本文关键词:盗窃罪客观方面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国内外刑法学理论界和实务界里,由于盗窃罪的多发性、复杂性以及其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盗窃罪一直是学者和司法工作人员关注的焦点。关于盗窃罪各方面的研究,在理论界已经形成了很多学术成果。本文借鉴了前人已经完成的研究成果,对盗窃罪的客观方面展开了全面分析探讨,期望能达到在盗窃罪客观方面为刑事司法实践提出建设性意见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一、盗窃罪的犯罪对象。文章从犯罪对象的概念开始,在分析了国内外关于犯罪对象的共性特征的四种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笔者认为的犯罪对象应该具备的四个基本特征,接着针对几种特殊的财物是否构成盗窃罪的犯罪对象分别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最终坚持认为作为盗窃罪的犯罪对象不能包括不动产,违禁品在一定程度上是能作为盗窃罪的犯罪对象的,针对他人占有的自有物实施盗窃行为是否构成盗窃罪更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二、盗窃罪中的秘密窃取行为。在该部分,笔者首先对国内外刑法关于盗窃罪的规定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了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很多国家都在一定程度上承认公开盗窃的结论。之后,笔者又分析探讨了我国刑法学界关于盗窃罪中秘密窃取行为的通说存在的诸多弊端,如不能很好的使盗窃罪和抢夺罪区分开来。最后,笔者提出了自己设想的针对我国刑法关于盗窃罪的客观方面应该进行的改革方案,笔者主张盗窃罪的客观方面不应该只限定为秘密窃取,应该承认盗窃行为的公开性。三、盗窃数额和多次盗窃问题研究。在本部分,笔者首先分析了盗窃数额的四个主要特点,将盗窃数额与容易被误认为盗窃数额的几个概念进行了明确区分。其次,笔者又对盗窃数额的认定标准和计算原则进行了研究。再次,笔者针对盗窃数额对盗窃犯罪行为人在定罪量刑的过程中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研究。最后,笔者对多次盗窃行为进行了深入探讨,就我国刑法关于多次盗窃的规定中的次数、时间以及该规定是否为多次盗窃的定义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四、“使用盗窃”问题研究。这部分是文章的最后一部分,笔者首先结合几种关于“使用盗窃”之概念的学说提出了自己认为的关于“使用盗窃”的概念。其次,笔者又对国内外刑法关于“使用盗窃”行为的规定进行了比较分析,总结提出了“使用盗窃”行为的概念和特点。再次,笔者对国内刑法学界关于“使用盗窃”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的学说进行了分析,并最终依据盗窃罪和“使用盗窃”行为之间的重大区别,提出了“使用盗窃”行为构成犯罪并且不应被定为盗窃罪而应被单独定罪的结论。
【关键词】:犯罪对象 秘密窃取 盗窃数额 多次盗窃 使用盗窃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924.3
【目录】:
  • 摘要4-8
  • 引言8-9
  • 第一章 盗窃罪的犯罪对象9-15
  • 第一节 盗窃罪犯罪对象之学说9
  • 第二节 盗窃罪犯罪对象的基本特征9-11
  • 一、财物要具有经济价值10
  • 二、财物要具有可支配性10-11
  • 三、财物正在被他人占有11
  • 四、财物要具有相对的法定性11
  • 第三节 盗窃罪的犯罪对象仅限于动产11-12
  • 第四节 他人占有的自有财物能否成为盗窃罪的犯罪对象12-13
  • 第五节 违禁品能否成为盗窃罪的犯罪对象13-15
  • 第二章 盗窃罪中的秘密窃取行为15-22
  • 第一节 我国刑法关于盗窃罪中的“秘密窃取”的规定15
  • 第二节 “秘密窃取”理论的缺陷分析15-18
  • 第三节 “秘密窃取”的比较法研究18-19
  • 一、英、美国家对盗窃罪的相关规定18
  • 二、德、日刑法对盗窃罪的相关规定18
  • 三、苏、俄刑法关于盗窃罪的相关规定18-19
  • 第四节 关于盗窃罪的秘密窃取之规定的改革建议19-22
  • 第三章 盗窃数额和多次盗窃问题研究22-26
  • 第一节 盗窃数额的特点22
  • 第二节 盗窃数额在盗窃罪定罪量刑中的作用22-23
  • 一、数额影响着对行为人的定罪22-23
  • 二、盗窃数额影响着对行为人的量刑23
  • 第三节 盗窃罪的数额标准23-24
  • 第四节 盗窃数额的计算原则24
  • 一、盗窃数额应该以被盗物的价值为基础24
  • 二、依当时当地的市场价格24
  • 第五节 “多次盗窃”问题研究24-26
  • 第四章 “使用盗窃”问题研究26-31
  • 第一节 “使用盗窃”的概念26
  • 第二节 我国刑法关于“使用盗窃”的规定26-27
  • 第三节 国外刑法关于“使用盗窃”的规定27
  • 第四节 “使用盗窃”行为的特点27-28
  • 第五节 “使用盗窃”行为是否构成犯罪28-29
  • 第六节 “使用盗窃”行为是否构成盗窃罪29-31
  • 结语31-32
  • 参考文献32-34
  • 致谢3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延谱;网络游戏盗窃案之法理分析[J];信息网络安全;2005年06期

2 欧阳梓华;傅桂英;;对盗窃网络游戏虚拟财产行为定罪问题的两点思考——兼论盗窃罪的犯罪对象[J];文史博览(理论);2009年02期

3 周辉斌;;移动电话“靓号”应成为盗窃罪的犯罪对象——全国首例“靓号黑客案”的物权法解读[J];时代法学;2010年01期

4 肖松平;;刑法第265条探究——兼论我国财产犯罪的犯罪对象[J];政治与法律;2007年05期

5 马嫦云;;“使用盗窃罪”若干问题探析[J];理论界;2009年06期

6 田兴洪;焦焰;于莎莎;;手机“靓号”能否成为盗窃罪的犯罪对象——由全国首例盗窃移动“靓号”案引发的思考[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9年10期

7 陈珍建;;明知是盗窃的存折帮忙取款并分赃如何定性[J];中国检察官;2010年02期

8 张惠芳;;对盗窃文物犯罪几个问题的探讨[J];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9 王东明;;盗窃罪犯罪对象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8年28期

10 刘科;梁枫;;盗窃卷烟防伪标识行为的法理分析[J];中国检察官;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玉;;对盗窃罪几个基本问题的探析[A];2005年贵州省法学会刑法学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罗承艳;;盗窃罪的再思考[A];当代法学论坛(二0一一年第三辑)[C];2011年

3 于立强;于立萍;;新型受贿罪的特点及受贿罪犯罪对象的立法完善[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黎其武;;虚拟物品保护与和谐社会构建——以刑事政策为视角的思考[A];犯罪学论丛(第五卷)[C];2007年

5 刘松;;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犯罪对象研究[A];第十六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1年

6 于阜民;;侵犯专利权犯罪之对策——刑法个罪的犯罪学研究[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张静焕;;许霆案的逻辑考问[A];法律逻辑与法律思维——第十七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交流论文[C];2009年

8 聂玉磊;;反思我国基层法院量刑制度——以南岳区人民法院为视角[A];湖南省犯罪学研究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8年

9 张海青;刘芳;;对转化型抢劫犯罪构成的几点理解[A];2005年贵州省法学会刑法学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王春山;李维国;;入世后的犯罪趋势及遏制政策刍议[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葛东方 交通管理干部学院 张庆霞;打捞他人沉船财物是盗窃吗?[N];中国交通报;2009年

2 严文冲 祝建波;“盗窃信用卡并使用”不应定盗窃罪[N];江苏法制报;2006年

3 颜梅生;帮小偷兑现欠条也构成盗窃[N];人民法院报;2005年

4 汪洋;侵占罪与盗窃罪的区分[N];江苏经济报;2010年

5 朱铁军;刑法在网络环境下受到的挑战[N];人民法院报;2001年

6 陆立敢;将运输财物偷卖后退赃涉嫌盗窃罪[N];法治快报;2006年

7 福建省顺昌县人民检察院 鄢一峰 张勇;盗窃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制品要分级量刑[N];检察日报;2009年

8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讲师 付立庆;许霆案背后的几点反思[N];法制日报;2008年

9 王欣;偷借条后找债务人骗取现金如何定性[N];检察日报;2007年

10 周钢杰;盗窃罪还是转移赃物罪[N];人民法院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大伟;盗窃罪定罪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2 李睿;信用卡犯罪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3 周旋;“公私财物”之内涵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吴念胜;犯罪客体要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5 王玉珏;刑法中的财产性质及财产控制关系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6 刘霜;刑法中的行为概念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7 陈雷;反腐败国际公约视野下的我国刑法的现状与完善[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8 张红昌;论财产罪中的占有[D];武汉大学;2011年

9 曾文波;洗钱罪基础理论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于阜民;假冒专利罪若干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康麟;盗窃罪犯罪对象探讨[D];郑州大学;2010年

2 宋秀梅;盗窃罪犯罪对象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宋炎辉;盗窃罪犯罪对象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4 吴兵;盗窃罪犯罪对象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5 杨明;盗窃罪司法疑难问题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9年

6 李锦辉;盗窃罪若干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7 孙飞;论盗窃罪[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8 李红亮;盗窃罪的实践展开[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9 蒲阳;盗窃罪若干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10 刘明杰;盗窃罪若干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2年


  本文关键词:盗窃罪客观方面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04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3804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2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