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犯罪学角度论贪污贿赂犯罪
发布时间:2024-01-20 14:21
贪污贿赂罪的主体多是利用职务便利,家庭成员,或因自身弱点等进行犯罪,因此本文从以上所述等角度出发,研讨诱发此类犯罪的原因。为有效治理贪污罪、贿赂罪等,应当以犯罪主体的人性为基础进行研究,并完善刑罚纠错机制;并适当的削弱行政机关的项目审批权利,加强各监督主体之间的联动监督。同时,以罪刑一致原则为导向,有效执行刑事诉讼追责机制。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一、简述贪污贿赂犯罪
(一)贪污贿赂罪的概念
(二)贪污贿赂罪的变化规律
1.起伏性规律。
2.传染性规律。
二、贪污贿赂犯罪的成因
(一)职务便利
1.职权上的便利。
2.身份上的便利。
(二)监督机制不健全
1.各级监督系统即监察委与党的纪律监察部门之间存
2.各个监督体系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交流,并未形成紧密联系,缺少统一的标准和运行规范。
3.党内监督疲软,面临困境。
(三)犯罪主体的人性弱点
三、关于目前贪污贿赂犯罪的立法与司法思考
(一)数额标准的定义与解读
(二)预防犯罪的效果
(三)不构成犯罪时的处理
(四)“党规”“政纪”的存在
四、贪污贿赂犯罪的防治
(一)减少行政审批项目,加强联动监督机制
(二)完善相关法律规定,科学制定标准
(三)强化刑事诉讼追责机制
本文编号:3880999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一、简述贪污贿赂犯罪
(一)贪污贿赂罪的概念
(二)贪污贿赂罪的变化规律
1.起伏性规律。
2.传染性规律。
二、贪污贿赂犯罪的成因
(一)职务便利
1.职权上的便利。
2.身份上的便利。
(二)监督机制不健全
1.各级监督系统即监察委与党的纪律监察部门之间存
2.各个监督体系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交流,并未形成紧密联系,缺少统一的标准和运行规范。
3.党内监督疲软,面临困境。
(三)犯罪主体的人性弱点
三、关于目前贪污贿赂犯罪的立法与司法思考
(一)数额标准的定义与解读
(二)预防犯罪的效果
(三)不构成犯罪时的处理
(四)“党规”“政纪”的存在
四、贪污贿赂犯罪的防治
(一)减少行政审批项目,加强联动监督机制
(二)完善相关法律规定,科学制定标准
(三)强化刑事诉讼追责机制
本文编号:38809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38809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