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贿罪的司法困境及其解决路径
本文关键词:行贿罪的司法困境及其解决路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我国众多的职务犯罪之中,贿赂犯罪的发案率历来是比较高的,给国家和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因而也受到了学界和社会的最广泛关注。行贿罪,作为引起职务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毫无疑问是解决当前腐败问题滋生的一个重要课题。从古到今,行贿罪历经从无到有、从参照受贿处罚到拥有自己专门刑事责任条的历程;放眼国外,行贿的规定在国际条约和各个国家地区之间既存在着共通,也存在着差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我们在对待其他国家地区的立法成果和实践经验应秉承的首要理念。如今的行贿犯罪呈现出越来越多不同以往的特点,在案发的数量、涉案的金额以及人员的数量和范围上都有了巨大的变化,作案手段越来越隐蔽,行贿犯罪所涉及的领域也有不断宽泛的趋势。然而长期以来,由于“重受贿轻行贿”观念导向的作用,同时也由于大众在心理上没有形成对行贿行为零容忍的天然土壤、普遍对行贿的危害性认识不足、目前查办行贿犯罪的技术手段的不足等原因的存在,致使行贿罪处罚被予以追究刑事责任的比例低、惩治力度不足的问题一直存在,这一方面冲击了“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正确理念,同时也有纵容贿赂案件多发势头的嫌疑。2015年适时颁布的《刑法修正案(九)》对行贿罪的出罪条件和处罚方面做出了更为严格、更加细致的规定,对破除当前行贿罪惩处的司法困境是有利有弊的,利处就在于提高了行贿罪出罪的条件,严格了特殊自首的要求,有利于加大对行贿犯罪整体的打击力度,不足之处就在于可能加强行贿人与受贿人之间的义气程度,不利于“囚徒困境”的形成,会给行贿犯罪的侦破带来新的难度。另外,针对《刑法修正案(九)》中增设的罚金刑,笔者认为这是我国对《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做出的实际呼应,同时也是对世界各国家地区打击行贿犯罪有益经验的借鉴,增设罚金刑不仅是公平正义原则在行贿犯罪出发中的应有之义,也有助于我国的犯罪预防。除了《刑法修正案(九)》之外,笔者欲对解决我国当前行贿罪处罚所面临的困境,试图从立法、司法两个方面的多个角度提出自己的一些浅薄的建议:立法上,笔者认为首要任务就是应当扩大对“财物”的解释,充实其内涵,扩大其外延,将许多通过行贿行为获得的诸如获得竞争优势、职位上得到提拔等等纳入到行贿犯罪财物的范围内,而不应继续局限于狭窄的仅包括有形的财产和财产性利益,这相当不利于实践中对行贿罪的打击;其次,应当紧密我国刑法和行政法的衔接,紧密对行贿行为处罚的法网,对于不满足犯罪的行贿行为给予适当的行政处罚是朴素的社会价值观念中的应有之义;再次要善于借鉴国际先进的经验和做法,将加强国际间的法治交流与合作应常态化。破除行贿罪司法困境司法上的建议则主要体现在违法所得的追缴、严格把握行贿罪出罪与完善行贿罪的典型案例指导这三个方面。《刑法修正案(九)》通过提高行贿罪出罪的几率,需要在司法过程中严格执行和把握。至于违法所得追缴,尽管在《刑法》第64条有规定,但总体尚属模糊,没有提供可供操作的方式方法,无疑加大了司法工作的难度,最后必须通过重申行贿罪典型案例指导的作用希望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最高人民法院颁布典型案例指导时适当给予行贿罪一些名额,毕竟这也是作为对行贿罪重视的体现之一。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行贿行为将得到最广泛的打击,借此缩小与惩治受贿犯罪巨大的数量差距,有效缓解广受诟病的“重受贿轻行贿”的现象。通过对每一件行贿案件细节和情形的细致把握,对行贿罪做出恰如其分的处罚,长此以往,我国的行贿罪的犯罪率必然迎来大幅度的降低,随之而来的会是整个贿赂犯罪的发生得到有效的遏制。还社会以清明的风气,让每一个人都沐浴在社会主义的和煦暖阳中,能从每一个案件中都感受到社会主义法治的公平正义。
【关键词】:行贿罪 司法困境 刑法修正案(九) 囚徒困境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4.39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引言10-13
- 一、行贿罪概述13-20
- (一) 行贿罪的概念13-14
- (二) 行贿罪的立法14-18
- 1. 我国古代有关行贿的规定14-15
- 2. 新中国成立后行贿罪的立法情况15-16
- 3. 世界上其他国家关于行贿罪的规定16-18
- (三) 行贿罪的特点18-20
- 1. 行贿案件的总体数量、涉案的人数和金额有显著上升趋势18
- 2. 波及的领域越来越宽广,以个别暴利行业尤其突出18-19
- 3. 作案手段多样化且越来越隐秘19-20
- 二、行贿罪面临的司法困境及其原因分析20-28
- (一) 惩治行贿罪的现状20-23
- 1. 对行贿罪的处罚几率普遍不高20-21
- 2. 对行贿罪的量刑普遍偏于轻缓21-22
- 3. 不重视对行贿罪的典型案例指导22-23
- (二) 对行贿罪惩治不力的原因分析23-28
- 1. 大众心理上没有形成对行贿等腐败行为“零容忍”的天然土壤24-25
- 2. 人们对行贿罪的危害性认识与实际存在偏差25-26
- 3. 检察机关的侦查水平总体偏低26-27
- 4. 行贿罪的立法存在缺陷27-28
- 三、《刑法修正案(九)》对破除行贿罪司法困境作用的评析28-33
- (一) 对“被追诉前主动交待”处理模式评价28-30
- (二) 对增设罚金刑作用的评析30-33
- 1. 是对《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呼应,同时也是对世界各国做法的有益借鉴31
- 2. 体现了我国犯罪预防的需要31-32
- 3. 是我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重要体现32-33
- 四、破除行贿罪司法困境的建议33-40
- (一) 立法上的建议33-36
- 1. 进一步扩大行贿罪中“财物”的解释33-34
- 2. 加强刑法与行政法规之间的衔接34-35
- 3. 要善于借鉴国际先进的做法和经验35-36
- (二) 司法上的建议36-40
- 1. 违法所得的追缴应具有独立的程序价值36-37
- 2. 司法过程中严格把关对行贿罪的出罪处理37-39
- 3. 建立行贿罪的典型案例指导制度39-40
- 结语40-41
- 注释41-43
- 参考文献43-44
- 致谢44-4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什么是行贿罪[J];农村实用技术与信息;2001年01期
2 林既立 ,林应懋;是代购物品还是行贿罪[J];法学;1985年07期
3 戴长林,宁诗敏;关于行贿罪若干问题探讨[J];现代法学;1994年06期
4 施德文;王某的行为是否构成行贿罪[J];律师世界;1997年06期
5 张容;王某的行为不构成行贿罪[J];律师世界;1997年09期
6 郭光华;何为对公司、企业人员行贿罪[J];人民公安;1998年01期
7 吴绳昌;新刑法对行贿罪的规定有哪些修改?[J];警察天地;1997年09期
8 冯菁;行贿罪若干问题的探讨[J];社会科学;2000年11期
9 白云;论行贿罪与受贿罪的非对向关系[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10 吴国干;陈献忠;;新刑法关于“行贿罪”的立法缺陷及其完善[J];资料通讯;2001年Z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荣义;洪发胜;;中国跨国公司海外行贿罪的现实思考——以《刑法修正案(八)》第29条的实施为背景[A];赣台法学论坛文集——江西省犯罪学研究会年会(2011年)[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裘立华;行贿多、行贿罪少的现象得改改了[N];济南日报;2014年
2 陆郴;对行贿罪追究不力的原因及对策[N];人民法院报;2000年
3 王俊杰;建议立法机关修改行贿罪标准[N];民主与法制时报;2006年
4 范媛丽;关于“李某某的行为是否构成行贿罪”案件解析[N];中国黄金报;2009年
5 河南省人民检察院 李涛;行贿罪立法应适度从严突出重点[N];检察日报;2011年
6 常州市武进区检察院 施卓超;谋取正当利益是否构成行贿罪[N];江苏法制报;2011年
7 记者 郑赫南;增设“对有影响力者行贿罪”[N];检察日报;2013年
8 黄强;行贿罪中行贿人“被追诉前”时间的界定[N];江苏法制报;2013年
9 韦遥远 灵川县人民法院;浅析行贿罪责任追究瑕疵[N];广西法治日报;2014年
10 刘生荣 胡云腾;行贿罪的法律分析[N];检察日报;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鹏峰;行贿罪刑法规制问题及完善[D];内蒙古大学;2010年
2 刘小维;行贿罪若干问题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9年
3 于化萍;行贿罪若干问题探析[D];吉林大学;2010年
4 丁瑞;行贿罪若干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5 李红超;行贿罪若干司法疑难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6 陈晶;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对向行为刑法规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5年
7 李寿勤;对行贿罪中犯罪对象认识错误的定性分析[D];西南政法大学;2014年
8 金奎军;论我国行贿罪中“不正当利益”[D];吉林大学;2016年
9 胡李镔;行贿未遂的研究[D];安徽大学;2016年
10 曹俊;论行贿罪的立法完善[D];中央民族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行贿罪的司法困境及其解决路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621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462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