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诽谤犯罪的司法认定
本文关键词:网络诽谤犯罪的司法认定
【摘要】:随着信息网络的普及,网络诽谤犯罪层出不穷。诽谤行为依托网络这个平台进行散布虚假事实,贬损他人人格,损害他人名誉。与传统的诽谤行为相比,其传播速度更快,所造成的社会影响范围更大,危害后果更难控制。网络诽谤不仅给个人的生活工作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也损害了网络环境的健康发展。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在2013年施行的《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下称《解释》)中对司法实践中遇到的一些情形都作出了具体的规定,比如“情节严重”的认定。由于我国传统刑法立足于现实社会,在应对虚拟网络犯罪时具有局限性,《解释》也只是针对一部分问题作出的应对,但其中的相关问题需要进一步明确:转发次数的规定符合实际;转发的认定需结合其自身特点及诽谤罪的构成判断;对于编造虚假信息在网上散布起哄闹事可入罪的考量等等。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网络犯罪问题,需要针对网络犯罪制定专门的刑事立法。
【关键词】:网络诽谤 诽谤罪 司法认定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4.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引言6-8
- 第—章 网络诽谤犯罪的司法认定及其问题8-11
- 一、案情介绍8-9
- 二、案件认定中引发的争议问题9-11
- (一) 网络诽谤行为的争议9
- (二) 网络诽谤主体的争议9
- (三) 网络诽谤故意的争议9-10
- (四) 《解释》中条文的争议10-11
- 第二章 网络诽谤构成诽谤罪的分析11-26
- 一、网络诽谤行为的认定11-14
- 二、“情节严重”的认定问题14-21
- (一) “转发五百次以上”的认定问题14-18
- (二) 其他“情节严重”情形的认定问题18-21
- 三、“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认定问题21-26
- 第三章 网络诽谤构成寻衅滋事罪的解析26-29
- 一、“网络空间”可否解释为“公共场所”26-28
- 二、“网络水军”的危害28-29
- 结语29-30
- 参考文献30-32
- 致谢3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绚;虚拟空间的真实侵害——网络诽谤分析[J];国际新闻界;2000年01期
2 杨本龙 ,李雪原;利用网络诽谤他人 党纪国法不容[J];中国监察;2003年21期
3 老海;小河;;中国网络诽谤第一案 女经理为何成“应召女郎”[J];中国审判;2006年01期
4 老海;小河;;恶作剧闹出首例网络诽谤案[J];法制与社会;2006年06期
5 邱灵;;网络诽谤行为的定性分析[J];中国检察官;2011年02期
6 邱灵;;网络诽谤行为的定性分析[J];江西警察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7 庄嘉超;;对微博时代网络诽谤问题的法律审视[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1年12期
8 于冲;;网络诽谤刑法处置模式的体系化思考——以网络水军为切入点[J];中国刑事法杂志;2012年03期
9 郑佳海;;浅议公权力介入网络诽谤案件[J];法制与经济(中旬);2012年03期
10 杨海莲;杨波;;关于网络诽谤行为的认知与法律规制[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子集;网络诽谤新规考验执法者[N];浙江法制报;2013年
2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周光权;为惩治网络诽谤等犯罪提供法律标尺[N];人民日报;2013年
3 本报通讯员 郭敬波;网络不是诽谤者的避风港[N];工人日报;2009年
4 梁娟;网络诽谤使司法陷入不作为与乱作为的尴尬[N];中国改革报;2009年
5 蒋德;立法模糊让网络诽谤界定难[N];法制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王逸吟;两高“亮剑”网络诽谤[N];光明日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郭新磊;一名“网络诽谤”获罪者的希望[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0年
8 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 韩芳丽 王勇;试论网络诽谤犯罪主体中的网络转载者[N];人民法院报;2012年
9 记者 陈菲 华春雨 杨维汉;“网络诽谤”信息被转发500次即可判刑[N];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
10 李瞧 褚晓亮;网络诽谤谁来监管[N];中国改革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汪梦;论网络诽谤的政府规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甘露;网络诽谤的刑法规制[D];河北经贸大学;2011年
2 李f惸,
本文编号:6121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612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