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刑法论文 >

我国贿选犯罪的现状、原因及治理对策

发布时间:2017-08-05 12:31

  本文关键词:我国贿选犯罪的现状、原因及治理对策


  更多相关文章: 选举 贿选 犯罪 民主


【摘要】:由于现代化教育的普及、民主政治的发展,选举权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越来越被加以重视。在竞争日益激烈化的选举中,一些人为了成功当选,不惜采取贿赂的方式参与选举。随着经济的发展,贿选犯罪呈蔓延之势,在我国各大区域及各类选举中大多出现了贿选犯罪的情形,贿选分布的范围广。而且贿选犯罪手段多样化,贿选还出现公开化的趋势。愈演愈烈的贿选犯罪,成为选举的一大困扰,不仅阻碍了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同时也容易引发贪腐问题及其他社会纠纷,不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此为了确保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顺利进程,推动现代化社会的健康发展,必须深入研究贿选犯罪的原因,探讨治理贿选犯罪的对策,以有效遏制贿选犯罪的发生。我国贿选犯罪的影响因素有许多,可以分为社会因素及个人因素两大方面。通过深入分析发现,当前我国受传统文化环境的影响,群众官本位思想较为严重,而权力缺乏有效的监督与制约,导致选民产生不良的选举动机,引发贿选犯罪的产生。我国的选举制度也存在一定的缺陷,选举形式化、选举缺乏有效监督等情况的存在,导致选举中出现大量贿选犯罪。同时与选举相关的法律制度并不完善,存在对贿选定义的不明确,法律救济范围过窄等问题,导致选举救济制度缺乏全面性与可操作性,难以对选举中存在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实践中,当个体价值观出现偏离,且周围的交往对象均容忍甚至鼓励贿选犯罪时,人们在利益的诱惑下,更可能会以贿选犯罪的形式参与选举。为了有效治理我国的贿选犯罪问题,首先需要对权力进行有效的监督与制约;其次要完善我国选举制度,加强选举的民主性,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加大司法救济力度;再者需要改善社会环境,消除传统观念的消极影响;最后要从个人入手,加强自身综合素质建设,提高选举竞争力,选择正确的交友对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荣辱观及是非观。从自身做起,坚持民主选举,抵制贿选犯罪。通过社会措施与个人措施相结合,对贿选犯罪进行治理,可以有效遏制贿选犯罪的产生。
【关键词】:选举 贿选 犯罪 民主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4.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引言9-12
  • 1.1 问题的提出9
  • 1.2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9-10
  • 1.3 文献综述10-11
  • 1.4 研究方法11
  • 1.5 论文结构安排11-12
  • 第2章 我国贿选犯罪的现状12-24
  • 2.1 我国贿选犯罪的总体情况12-19
  • 2.1.1 贿选犯罪存在领域普遍12-13
  • 2.1.2 贿选犯罪分布区域较广13-14
  • 2.1.3 各种选举均有贿选情况,基层居多14
  • 2.1.4 贿选中企业家较多,有组织化发展14-16
  • 2.1.5 贿选的对象多元化,但以选民为主16-17
  • 2.1.6 贿选的方式多样化,贿赂投入增大17-18
  • 2.1.7 贿选呈公开化趋势,社会容忍度高18-19
  • 2.2 贿选犯罪的危害19-21
  • 2.2.1 破坏民主政治建设,降低国家的公信力19
  • 2.2.2 促使执政者与民争利,易诱发贪腐等犯罪19-20
  • 2.2.3 引起其他纠纷发生,破坏社会的和谐稳定20-21
  • 2.3 我国贿选犯罪的趋势预测21-24
  • 2.3.1 选举的层级越高,贿选犯罪的情况越严重21-22
  • 2.3.2 民主化程度越高,贿选犯罪发生几率越低22-24
  • 第3章 贿选犯罪的发生原因24-33
  • 3.1 社会原因24-29
  • 3.1.1 权力监督与制约机制失灵24-25
  • 3.1.2 选举制度存在缺陷,诱发贿选犯罪25-26
  • 3.1.3 相关配套法律制度不完善,贿选治理受限26-28
  • 3.1.4 消极文化传统的影响,促使贿选动机增强28-29
  • 3.2 个体原因29-33
  • 3.2.1 个人价值观的偏离,淡化民主与公民意识29-30
  • 3.2.2 受经济利益的诱惑,失去对长远利益的判断30-31
  • 3.2.3 因交往对象的影响,学习贿选犯罪行为31-33
  • 第4章 治理贿选犯罪的措施33-42
  • 4.1 社会措施33-39
  • 4.1.1 完善民主政治,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33-34
  • 4.1.2 改革选举制度,切实保障公民的选举权利34-35
  • 4.1.3 完善配套法律,严密惩治贿选犯罪的法网35-37
  • 4.1.4 净化社会环境,消除传统文化糟粕的影响37-39
  • 4.2 个体措施39-42
  • 4.2.1 加强自身修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39-40
  • 4.2.2 锻炼自身能力,选择正确的荣辱观40
  • 4.2.3 谨慎选择交友,坚守正确的是非观40-42
  • 结语42-43
  • 参考文献43-46
  • 致谢46-4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4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小彬;试论我国人大代表选举制度的几个问题[J];人大研究;2001年06期

2 李仁质;透过台湾的选举制度看台湾的“民主政治”[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3 翟国强,周婧;论选举制度的功能[J];人大研究;2002年11期

4 刘旗;浅议我国现行人大代表选举制度[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5 罗永朝,崔玉娈;试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选举制度的发展与完善[J];兰州学刊;2003年05期

6 季良靖;试析市场经济影响选举制度的若干积极因素[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7 梁琳;;应改进和完善人大选举制度[J];人大研究;2006年02期

8 ;县乡选举透视[J];领导文萃;2006年09期

9 谭君久;;探寻·发现·价值——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选举制度研究》[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年02期

10 常素芳;;人大代表选举制度改革途径探析[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3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雷;安中业;;刍议我国人大代表选举制度改革的方向[A];当代法学论坛(2006年第1辑)[C];2006年

2 袁达毅;;中国选举制度改革论纲[A];第二届中国地方治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杨敏之;;改进和完善人大选举制度的思考[A];新时期反腐倡廉研究文集[C];2007年

4 罗倩;许艳娜;;人大代表选举引入竞争机制不等于是西方的竞选[A];贵州省2004年宪法学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辛秋水;;“组合竞选”和“海选”谁与争峰?——两种选举制度模式对比调查的报告[A];第二届中国地方治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卢福营;王琳;;寻求性别平等的选举制度创新与现实遭遇——浙江省X、T镇的女村委专职专选调查[A];浙江省社会学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彬;变革选举制度治疗“贿选”[N];东莞日报;2013年

2 富东燕;刘乃兰:完善村干部选举制度[N];中国妇女报;2007年

3 甄言;对西方选举制度真相的研究与思考[N];北京日报;2010年

4 彭

本文编号:6249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6249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52b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