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刑法论文 >

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共犯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1 03:20

  本文关键词: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共犯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 必要共犯 选择性罪名


【摘要】:近年来日益频发的恐怖活动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作为对当前严峻复杂反恐形势的回应,本文以在恐怖活动犯罪中居于核心地位的重点罪名——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以下简称本罪)为研究内容,力图以共犯为视角对本罪展开深入研究。全文重点研究了如下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本罪行为方式探析。行为是研究一切犯罪的基础,本罪行为方式主要包括组织行为、领导行为、积极参加行为和其他参加行为,不同行为具有不同的特点及内涵。组织行为相较于领导行为最大的区别在于组织行为本质上是平等主体间的自愿行为,而领导行为是以权力为基础的命令或指示行为;参加行为与积极参加行为的最大区别在于行为人主观积极程度的不同。不同行为方式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变的,且根据转变路径的不同具有不同的性质。第二,本罪任意共犯与必要共犯之讨论。本部分着重研究了本罪共犯理论分类的难点问题,即本罪是否属于必要共犯。学界对此一直存在一个误区,即笼统的认为本罪为必要共犯,这种理解错误主要是基于如下原因产生的:一是主体复数性的误读,即将恐怖组织的主体复数性与必要共犯的主体复数性等同;二是行为共同性的误读,即将行为的趋同理解为行为的共同,从而认为恐怖组织中无意思联络的行为人之间亦成立共犯;三是行为阶段性的误读,即将本罪与后续恐怖活动犯罪的阶段性混淆,从而错误的认为既然后续恐怖活动犯罪一定为多人共同犯罪,那么本罪就一定为必要共犯。本罪是否为必要共犯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笼统的认为本罪为必要共犯。第三,本罪共犯法定分类研究。我国共犯的法定分类是作用分类法和分工分类法相结合的产物。本罪共犯人的认定具有一定独特性:一是恐怖组织的组织者、领导者一般为本罪的主犯;二是参加者一般为从犯;三是组织者、领导者、积极参加者一般不能成立胁从犯;四是教唆恐怖组织内部成员与教唆恐怖组织外人员实施犯罪的在定量刑时应有所区别。第四,选择性罪名之间的共犯问题。本罪为选择性罪名,立于行为共同说触犯本罪的不同行为人之间可成立共犯,本罪的共犯包括三种情形,即相同亚罪名之间共犯、不同亚罪名之间的共犯、相同亚罪名与不同亚罪名之间共犯并存的状况。选择性罪名之间的共犯量刑问题是研究本罪的一大难点,在选择相应刑罚幅度后继续援引总则规定的应注意避免重复评价;本罪中主从犯的身份可能与后续恐怖活动犯罪的主从犯身份存在着交叉重合的关系,在量刑时应注意区分。
【关键词】: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 必要共犯 选择性罪名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4.3
【目录】:
  • 内容摘要4-6
  • abstract6-9
  • 引言9-11
  • 一、本罪共犯行为方式探析11-20
  • (一)行为方式分类研究11-16
  • (二)行为方式比较研究16-17
  • (三)行为方式转化研究17-20
  • 二、本罪任意共犯与必要共犯之讨论20-29
  • (一)必要共犯学说及评析20-23
  • (二)本罪必要共犯之误读23-27
  • (三)参加、组织恐怖组织罪为任意共犯27-28
  • (四)领导恐怖组织罪为必要共犯28-29
  • 三、本罪共犯法定分类研究29-39
  • (一)共犯分类理论概述29-33
  • (二)本罪共犯的具体认定33-39
  • 四、本罪选择性罪名之间的共犯问题39-46
  • (一)选择性罪名概述39-40
  • (二)选择性罪名之间可以成立共犯40-41
  • (三)选择性罪名之间共犯的量刑41-46
  • 参考文献4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乔宗楼;论对恐怖活动犯罪的刑法规制[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2 王英平,张应立;论恐怖活动犯罪[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5年02期

3 王英平,张应立;论恐怖活动犯罪[J];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4 高铭暄;张杰;;关于我国刑法中“恐怖活动犯罪”定义的思考[J];法学杂志;2006年05期

5 汪涌;;恐怖活动犯罪及其法律对策[J];今日科苑;2007年06期

6 赵秉志;杜邈;;我国惩治恐怖活动犯罪的刑法立法经验考察[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7 高铭暄;陈冉;;全球化视野下我国惩治恐怖活动犯罪立法研究[J];法治研究;2013年06期

8 陈忠林;我国刑法中“恐怖活动犯罪”的认定[J];现代法学;2002年05期

9 余涛;恐怖活动犯罪刑事立法探讨[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10 史振郭;论恐怖活动犯罪的认定及其处罚——兼论我国刑法修正案(三)之适用[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金泽刚;;加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与恐怖活动犯罪刑事立法的犯罪学思考[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赵秉志;遏制恐怖活动犯罪的法治对策[N];人民法院报;2005年

2 魏建国 王志良;论恐怖活动犯罪的认定[N];安徽经济报;2004年

3 赵秉志 阴建峰;完善惩治恐怖活动犯罪立法[N];法制日报;2003年

4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副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刑法学博士研究生 赵桂民;关于海上恐怖活动犯罪的立法建议[N];法制日报;2014年

5 记者 陈丽平;特殊累犯扩至恐怖活动犯罪[N];法制日报;2011年

6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教授 中国刑法学研究会会长 赵秉志;中国恐怖活动犯罪的防治对策[N];光明日报;2014年

7 记者 宋安明;严惩恐怖活动犯罪[N];检察日报;2001年

8 郭鑫 赵杨 钱春弦;中国明确界定暴恐犯罪[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4年

9 如东县检察院 东剑 顾拥军;特殊累犯的构成[N];江苏法制报;2011年

10 国家邮政局邮政储汇局反洗钱工作办公室;邮政金融反洗钱知识[N];中国邮政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邱志宇;恐怖活动犯罪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2 赵袁园;论我国恐怖活动犯罪的刑法应对[D];西北大学;2011年

3 张思思;我国惩治恐怖活动犯罪的立法完善研究[D];甘肃政法学院;2015年

4 朱丽丽;我国恐怖活动犯罪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5 刘振鹏;新疆恐怖活动犯罪的特点与控制措施[D];吉林大学;2011年

6 谭晶文;我国恐怖活动犯罪基本问题探析[D];甘肃政法学院;2015年

7 庄紫娇;论我国恐怖活动犯罪的刑事防控及立法完善[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8 陈旭;从大型活动的安全保卫看我国的反恐法律建设[D];复旦大学;2011年

9 徐祥全;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共犯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6539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6539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a02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