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欺诈的财产犯罪侧面——兼与杨兴培教授商榷
本文关键词:诉讼欺诈的财产犯罪侧面——兼与杨兴培教授商榷
【摘要】:诈骗罪中的"被害人"概念本身是规范意义上的民法概念,不同于刑法中的"犯罪对象",不能理解为犯罪行为的直接作用者。因此,存在被骗者与被害者相分离的情况,"保姆案"与金融诈骗便是典型的三角诈骗。"自愿交付"系诈骗罪成立的表明构成要素,如果不是"自愿交付"的,不能得出不成立犯罪的结论,而是成立更为严重的敲诈勒索罪或抢劫罪。在诉讼欺诈的理解上,应当考察到其侵害财产的层面,不能为虚假诉讼罪完全评价。诉讼欺诈完全可以视为通过司法机器行使财产犯罪的情形,同时符合虚假诉讼罪的,按照想象竞合原理进行处罚。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诉讼欺诈 被害人 虚假诉讼罪
【分类号】:D924.3
【正文快照】: 杨兴培教授在《法治研究》2015年第六期发表《诉讼欺诈按诈骗罪论处是非探讨——兼论刑法修正案(九)之诉讼欺诈罪》(以下简称杨文),对虚假诉讼罪的构成及性质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见解独到。笔者对其中部分观点存在于异议,欲就以下问题求教于杨兴培教授。 一、杨文的逻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晓华;薛荣金;;在校大学生财产犯罪原因与预防对策分析[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8年04期
2 李锡海;张勇志;;现代化与财产犯罪[J];法学杂志;2009年12期
3 汤蕴诗;;略论财产犯罪中的占有[J];法制与社会;2011年12期
4 范卫国;陈中丁;;论女大学生财产犯罪[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5 陈屹立;;收入差距、经济增长与中国的财产犯罪——1978-2005年的实证研究[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7年05期
6 李晓璞;;试论财产犯罪中占有转移认定的几个问题[J];法制与社会;2009年23期
7 蔡鹤;陈山;;成都市街面财产犯罪调查[J];法制与社会;2010年01期
8 汪瑶;;利用金融债权凭证型财产犯罪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1年12期
9 黄玉丽;新城区财产犯罪走势及对策[J];广西法学;1995年03期
10 卢节来;;财产犯罪中占有的认定[J];法制博览(中旬刊);201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四新;;恩格尔定律与财产犯罪[A];2007年全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庞建兵;;金融系统计算机财产犯罪特点、方式及检查方法[A];第十三届全国计算机安全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检察院 唐源;财产犯罪的未完成形态数额起点应统一[N];检察日报;2007年
2 马晓霞;不当得利与财产犯罪的关系[N];江苏经济报;2014年
3 河南省驻马店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张志超;遏制“两抢一盗”须严惩收赃犯罪[N];检察日报;2008年
4 黎宏;刑法保护“不法现实占有关系”的理论支撑[N];检察日报;2005年
5 北京市海淀区检察院 罗猛;地震中侵犯受灾财产犯罪的法理分析[N];检察日报;2008年
6 姜堰市检察院 杨广云 郑大鸣;建议修改《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N];江苏法制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邓超;财产犯罪原理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2 王玉珏;刑法中的财产性质及财产控制关系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悦s,
本文编号:6799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679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