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过失犯罪
本文关键词:论过失犯罪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交通、工业、建筑等领域都是人类活动进步的标志,当然人类活动在这些领域里自身就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而过失犯罪也出现了较以往复杂化的特点。而在我国对于过失犯罪的处罚不同于故意犯罪,刑法典是将过失犯罪作为例外进行出发。由此看出过失犯罪呈现出自己的处罚特点。但是就其过失犯罪行为的可罚性来看,笔者认为与故意犯罪并无差别。从实践和理论角度出发笔者认为,首先司法实践中对于过失犯罪的处罚也是比照故意犯罪进行的,并依据行为人的主观心态和所造成的危害结果定罪量刑。其次在刑法理论中,我国对于过失犯罪的研究同样也是把重心放在行为人主观心态上。将犯罪过失进等同于过失犯罪行研究。而对于客观的可罚性的行为来讲研究的深度始终没有展开。过失行为也是近些年才被刑法理论界所关注。但是在司法实践中,一方面对对于注意义务和实质危险性的判断的界限模糊不清,容易导致司法裁量权过大。另一方面由于重视结果而忽视行为可罚性的作用,容易导致过失犯罪的处罚范围扩大。法谚有云:无行为便无犯罪。但是,通过文献的梳理我国对于过失行为的研究尚未不足,尤其在研究过失犯罪时将过重的负担赋予了注意义务。而注意义务本身的争议的分歧在理论界尚未达成共识,在司法实践中由于其判断的界限模糊,对于行为可罚性进行归责,确实难以提供一个合理的理由依据。所以,笔者建议应从过失犯罪的行为为视角入手研究过失犯罪,这样才能打破我国目前面临研究过失犯罪的所处困境。笔者通过对德日过失犯罪理论发展脉络,在阶层犯罪理论体系中地位的变化及判断过失犯罪方法的阐述。通过过失行为来源于新过失论的构成要件要素说其判断标准本身模糊不清的缺陷。由此笔者认为应需借鉴德国罗克辛教授的客观归责理论,用“不被允的危险”来界定过失犯罪。同时也为我国判断过失犯罪的构建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关键词】:过失犯罪 过失行为 注意义务 客观归责理论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4.3
【目录】:
- 中文摘要2-3
- Abstract3-7
- 绪论7-13
- 第一章 行为理论对过失犯罪的影响13-16
- 第一节 行为理论的学说发展13-15
- 一、因果行为论13
- 二、目的行为论13-14
- 三、社会行为论14
- 四、人格行为论14-15
- 第二节 行为论对过失犯罪的评价15-16
- 第二章 德日过失犯罪的理论发展16-30
- 第一节 德日过失犯罪的历史沿革16-21
- 一、旧过失论下的过失犯罪16-17
- 二、新过失论下的过失犯罪17-18
- 三、修正过失论下的过失犯罪18-19
- 四、新新过失论下的过失犯罪19-20
- 五、客观归责理论下的过失犯罪20-21
- 第二节 德日过失犯罪理论学说的评述21-23
- 第三节 德日判断过失行为路径的理论变迁23-30
- 一、注意义务违反说对过失行为的界定24-25
- 二、相当因果关系对过失行为的界定25-26
- 三、客观归责对过失行为的界定26-27
- 四、学说观点的分析比较27-30
- 第三章 我国过失犯罪的学说理论30-35
- 第一节 我国过失行为理论的学说及争议30-32
- 一、关于过失实行行为的理论的学说30-31
- 二、学说观点的争议与检讨31-32
- 第二节 我国过失犯罪行为论的评价32-35
- 第四章 构建过失犯罪的实质要求及其判断标准——以注意义务为视角35-44
- 第一节 注意义务的内涵与判断方式35-39
- 一、注意义务在阶层犯罪论体系中的变化35-36
- 二、注意义务的地位36-38
- 三、注意义务的判断方式的缺陷38-39
- 第二节 构建过失犯罪的实质要求39-40
- 第三节 构建我国过失犯罪判断的新标准40-44
- 一、创设不被允许的危险41-42
- 二、过失实行行为的判断基准42
- 三、创设不被允许危险的价值判断42-44
- 结论44-45
- 参考文献45-47
- 致谢47-4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48-4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文钧;外国职务过失犯罪立法特征浅析[J];当代法学;2001年01期
2 谢文钧;论职务过失犯罪的形式[J];当代法学;2001年02期
3 左坚卫,刘志高;试论对业务过失犯罪的处罚[J];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6期
4 冯国妍;建议加重对业务性过失犯罪的处罚[J];检察实践;2001年06期
5 谢文钧;论职务过失犯罪刑事责任的根据[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6 周婧;论我国过失犯罪体系的重构[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7 王馨雁;;过失犯罪心理因素初探[J];理论界;2007年09期
8 杜立聪;;论过失犯罪的注意义务[J];潍坊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9 王燕莉;唐稷尧;;过失犯罪注意义务的特点及确定机制研究[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10 王烁;;我国刑法过失犯罪分类新论[J];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文钧;我国职务过失犯罪的立法演变与成就[N];光明日报;2006年
2 武汉大学法学院 刘雪梅 湖南省人民检察院 刘丁炳;监督管理过失犯罪主体的认定方法[N];检察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温淑萍;中国政法大学成立过失犯罪挽救基地[N];民主与法制时报;2009年
4 林文肯;打击和预防过失犯罪势在必行[N];人民政协报;2011年
5 谢椿岚;浅谈业务过失犯[N];人民法院报;2004年
6 屈学武;过失犯罪与罪刑法定[N];人民法院报;2003年
7 谢玉童;单位过失犯罪二题[N];检察日报;2001年
8 蒋毅;轻刑过失犯罪不宜逮捕[N];法制日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罗欣;过失犯:风险社会中学说与实务的互动[N];检察日报;2010年
10 马晓途;过失犯罪中责任分配的两个原则[N];江苏法制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袁希利;道路交通过失犯论纲[D];武汉大学;2012年
2 王冠;我国公务员监督过失犯罪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蕾;论业务过失犯罪[D];安徽大学;2010年
2 李萌;论业务过失犯罪[D];郑州大学;2001年
3 王凯峰;论过失犯罪中的注意义务[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4 李晓丽;业务过失犯罪基本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5 李慧织;业务过失犯罪基本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6 刘瑞泉;过失犯行为不法的架构与风险要素的引入[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5年
7 吴静;监督过失犯罪的刑罚完善之探讨[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8 张晓;过失犯罪的注意义务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9 朱慧楠;单位过失犯罪比较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10 胡书闽;论交通过失犯成立范围的合理限缩[D];云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6915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691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