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刑法论文 >

共同过失犯罪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9 00:38

  本文关键词:共同过失犯罪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共同过失 交通肇事 共同注意义务 监督过失


【摘要】:我国现行《刑法》第25条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犯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这里将共同犯罪明确与共同故意犯罪等同。这取决于长期以来我国刑法理论界在共同犯罪问题上对犯罪共同说的坚持,认为过失犯既无犯意可言,自然就不能适用共同犯罪的规定。但随着司法实践发展的复杂化,实践与理论的冲突日益凸显。尤其是一些存在于食品安全领域、重大安全事故领域的严重危害社会安全的行为,在否认共同过失犯罪的前提下很难进行刑法范围内的追责,使得行为人借过失之机逃避了刑事追究或仅得到较轻的处罚。直至2000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交通肇事犯罪的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其中第5条第2款和第7条被认为是对共同过失犯罪的认定,这种与立法规定产生冲突的司法解释一出台便在刑法学界掀起轩然大波。本文从对共同犯罪理论的解析出发,对共同过失犯罪成立的依据进行梳理并论证,最终证成共同过失犯罪。然后以共同注意义务为核心,将共同过失犯罪的构成要件作全面的分析。本文将交通肇事罪作为贯穿全文的引例,对其在司法解释中关于共同过失犯罪的认定进行重新的审视,并试图从立法论上提出新的见解,即成立交通肇事逃逸的新罪名,起到规范司法解释的越权现象,化解现存矛盾的作用。同时,本文还尝试探索共同过失犯罪的刑罚适用,提出在对共同过失犯罪进行刑罚处罚之时,应当遵循部分实行全部责任的归责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引入信赖原则的新观点,并根据不同的过失类型、不同行为人的具体特征等对各个过失行为人进行区分,以保证刑事责任的公正和平衡。本文主要运用了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等论文写作方法,全文由四个部分组成,共计4万字左右。第一部分为共同过失犯罪概述。将与共同过失有关的概念进行阐释,然后从国内外立法、实践和理论争议等几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并对交通肇事罪是否成立共同犯罪的不同意见进行归纳。第二部分为共同过失犯罪成立的依据。从理论和现实两个方面论证了共同过失犯罪成立的依据。第三部分为共同过失犯罪类型与构成要素阐释。对共同过失犯罪成立的范围,构成要素要件进行详细的剖析,同时对交通肇事罪的司法解释进行重新的解读并提出自己的观点。第四部分为共同过失犯罪的刑罚适用。该部分讨论在共同过失犯罪成立的范围内如何对其进行归责的原则和类型化的运用,并对交通肇事罪中特定人员的责任认定提出建议。
【关键词】:共同过失 交通肇事 共同注意义务 监督过失
【学位授予单位】:华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4.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引言9-13
  • 第1章 共同过失犯罪概述13-27
  • 1.1 共同过失犯罪的概念与内涵13-15
  • 1.1.1 共同过失犯罪及相关概念的界定13-14
  • 1.1.2 共同过失犯罪的内涵14-15
  • 1.2 国内外共同过失犯罪的立法与实践15-18
  • 1.2.1 国外的立法规定15-17
  • 1.2.2 我国的相关规定与实践17-18
  • 1.3 国内外共同过失犯罪存在与否的理论争议18-24
  • 1.3.1 域外共同过失犯罪的理论分歧18-21
  • 1.3.2 我国学者的主要观点21-24
  • 小结:一个需要研究的领域24-27
  • 第2章 共同过失犯罪成立的依据27-35
  • 2.1 共同过失犯罪成立的理论依据27-31
  • 2.1.1 基于共同犯罪本质的理论支撑27-28
  • 2.1.2 基于过失犯罪本质的理论分析28-29
  • 2.1.3 本文的立场29-31
  • 2.2 共同过失犯罪成立的现实依据31-35
  • 2.2.1 共同过失犯罪的情形客观存在并具有危害性31
  • 2.2.2 肯定共同过失犯罪是法律逻辑严密性的需要31-32
  • 2.2.3 肯定共同过失犯罪有利于刑事责任的确定32-33
  • 2.2.4 肯定共同过失犯罪有利于过失犯罪的预防33-35
  • 第3章 共同过失犯罪类型与构成要素阐释35-47
  • 3.1 共同过失犯罪成立的范围35-38
  • 3.1.1 过失共同正犯35-36
  • 3.1.2 过失的教唆犯36-37
  • 3.1.3 过失的帮助犯37-38
  • 3.2 共同过失犯罪的构成要素38-41
  • 3.2.1 行为主体的认定38
  • 3.2.2 共同的注意义务38-40
  • 3.2.3 共同过失的行为40-41
  • 3.2.4 共同过失的心理状态41
  • 3.2.5 共同过失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41
  • 3.3 对交通肇事罪司法解释的重新解读41-47
  • 3.3.1 交通肇事共同过失犯罪成立的不合理性41-42
  • 3.3.2 对《解释》第5条第2款的解读42-45
  • 3.3.3 对《解释》第7条的解读45-47
  • 第4章 共同过失犯罪的刑罚适用47-59
  • 4.1 共同过失犯罪的处罚原则47-52
  • 4.1.1 传统处罚原则的不足47-49
  • 4.1.2 共同过失犯罪处罚原则的新考量49-52
  • 4.2 共同过失犯罪处罚的类型化运用52-57
  • 4.2.1 根据行为人的过失类型区别责任的轻重52-55
  • 4.2.2 根据过失行为与危害结果的密切程度高低区分责任55-57
  • 4.3 交通肇事罪中刑事责任的认定57-59
  • 4.3.1“指使逃逸”人的责任认定57-58
  • 4.3.2“指使、强令”人的责任认定58-59
  • 结论59-61
  • 参考文献61-65
  • 致谢65-67
  • 个人简历67


本文编号:6977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6977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bb1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