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刑罚理论视阈下刑法谦抑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刑罚理论视阈下刑法谦抑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马克思主义刑罚理论 刑法谦抑性 非犯罪化 非刑罚化 轻刑化
【摘要】:在刑法的发展过程中,严刑峻法有着根深蒂固的地位,但事实已经证明也将继续证明,并非刑法调整的范围越大,设定的刑罚越严厉,犯罪的几率就越低。而随着刑事法治的发展,刑法谦抑性逐渐得到大家的认同。而刑法谦抑性理论的发展与马克思主义刑罚理论有着不可割裂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刑罚理论揭示了刑罚的本质,对重刑主义和专制主义进行了严厉的谴责,主张罪刑法定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和刑罚人道主义原则,这对我国刑法谦抑性的实现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刑法谦抑性在我国的实现需要理论与实践的支撑。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刑法保障人权功能逐步与保护社会功能相结合,刑事法治已成为主流思想,世界范围内的刑法改革正朝着文明、人道的方向前进,这对刑法谦抑性在我国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我国的刑事立法在处罚范围方面逐渐紧缩,处罚程度也逐渐轻缓,《刑法修正案(八)》关于老年人犯罪的规定更是刑法谦抑性的有力证明。在马克思主义刑罚理论的指导下,刑法谦抑性在我国的实现指日可待,这对我国刑事法治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文章首先对马克思主义刑罚理论的内容与体现的基本原则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揭示刑法谦抑性的基本内涵,指出在处罚范围方面,刑法不应该干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处罚程度方面,在处罚效果相同的情况下应该适用较轻的处罚。其次分析了刑法谦抑性的理论基础,认为社会保护与人权保障相结合的刑法机能、报复与预防的刑罚目的及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为刑法谦抑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再次以《刑法修正案(八)》为视角分析我国体现刑法谦抑性之立法,主要以对老年人犯罪的规定为例;最后分析在马克思主义刑罚理论的指导下我国刑法谦抑性的具体实现途径,着重分析了非犯罪化、非刑罚化及轻刑化等实现方式。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刑罚理论 刑法谦抑性 非犯罪化 非刑罚化 轻刑化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引言9-10
- 1. 马克思主义刑罚理论概述10-16
- 1.1 对刑罚本质与目的的论述10-12
- 1.1.1 刑罚不外是社会对付违犯它的生存条件的行为的一种自卫手段10-11
- 1.1.2 刑罚的目的是惩罚与预防犯罪11-12
- 1.2 对重刑主义和专制主义的批判12-14
- 1.2.1 对重刑主义的批判12-13
- 1.2.2 对专制主义的批判13-14
- 1.3 马克思主义刑罚理论中体现的刑罚原则14-16
- 1.3.1. 罪刑法定原则14-15
- 1.3.2.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15
- 1.3.3. 刑罚人道主义原则15-16
- 2. 刑法谦抑性的理论基础与基本内涵16-23
- 2.1 刑法谦抑性的理论基础16-18
- 2.1.1 刑法机能的转变16-17
- 2.1.2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17-18
- 2.1.3 刑罚目的的变迁:报复与预防18
- 2.2 刑法谦抑性的基本内涵18-20
- 2.3 马克思主义刑罚理论与刑法谦抑性的关系思辨20-23
- 3. 我国刑法谦抑性的立法考察——以《刑法修正案(八)》为例23-35
- 3.1 《刑法修正案(八)》体现刑法谦抑性之规定23-25
- 3.2 《刑法修正案(八)》关于老年人犯罪的具体规定25-28
- 3.2.1 对老年人从宽处罚的原则25-26
- 3.2.2 对老年人犯罪不适用死刑的分析26-27
- 3.2.3 缓刑在老年人犯罪中的适用27
- 3.2.4 对老年人犯罪从宽处罚制度谦抑性之体现27-28
- 3.3 刑法的谦抑性与扩张性28-35
- 3.3.1 危险驾驶罪入刑之分析28-30
- 3.3.2 危险驾驶之毒驾30-35
- 4. 马克思主义刑罚理论指导下的刑法谦抑性之实现35-43
- 4.1 非犯罪化35-37
- 4.1.1 非犯罪化的理论内涵35-36
- 4.1.2 非犯罪化的具体方式36-37
- 4.2 非刑罚化37-40
- 4.2.1 非刑罚化的理论内涵37-38
- 4.2.2 关于我国非刑罚化的完善建议38-40
- 4.3 轻刑化40-43
- 4.3.1 轻刑化的价值蕴含40-41
- 4.3.2 我国实现轻刑化的具体建议41-43
- 5. 结论43-44
- 参考文献44-47
- 研究成果47-48
- 致谢4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树茂;刑法谦抑性之我见[J];犯罪研究;2003年02期
2 刘长青;;刑法谦抑性之我见[J];当代经理人;2005年06期
3 任海伦;;论刑法谦抑性[J];社科纵横;2006年04期
4 熊永明;;论刑法谦抑性宜为刑法的基本原则[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5 张颖杰;李茂华;;刑法谦抑性思想溯源[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6 张颖杰;李茂华;;刑法谦抑性之价值蕴含[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7 张颖杰;;刑法谦抑性践行之思考[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8 余中;张晓燕;;从刑法谦抑性看我国刑法的发展方向[J];法制与社会;2008年16期
9 李蕙杉;;论刑法谦抑性的哲学基础[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10 樊华中;周少鹏;;刑法谦抑性之司法现状审视[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健雯;论刑法谦抑性的司法适用[D];兰州大学;2015年
2 刘磊;刑法谦抑性精神的宪法研究[D];甘肃政法学院;2013年
3 冯艳丽;马克思主义刑罚理论视阈下刑法谦抑性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5年
4 锁楠;论刑法谦抑性于网络空间中的适用[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5 牟鹏;刑法谦抑性论[D];山东大学;2009年
6 赵麟龙;论刑法谦抑性[D];广西大学;2012年
7 张青春;论谦抑性原则在网络新型涉法行为中的适用[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8 傅燕萍;刑法谦抑性的法理分析[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9 马鹏飞;刑法谦抑性下的能动司法论[D];兰州大学;2013年
10 邝波;论刑法谦抑性及其实现[D];湖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7068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706812.html